货币国际化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及其平衡调整的法律需求,在货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现。首先,国际收支顺差是货币国际化起步的必要前提。衡诸历史,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虽有一定差别,但在其国际化初始阶段,两国均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贸易顺差。国际收支顺差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起步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种货币的国际化依赖于国际社会对该货币价值的认可,而顺差能够增进非居民对该种货币的信心,进而培养其使用该货币的兴趣和习惯。
其次,逆差是完成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支撑。人民币最终完成国际化需要我国经常账户或资本账户至少有一项呈现逆差状态,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在国际社会流通,满足国际社会交易的需要。以美国为例,二战后为了建立美元霸权,美国虽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外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但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等措施,借助资本项目逆差向海外输出美元。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欧洲诸国国内经济恢复,并开始取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的国际收支逐渐走向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逆差状态并持续加剧。美国在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施加的黄金束缚后,仍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国际收支双赤字,此后逐渐调整为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的总体逆差状态。这种状态保障了美元在国际社会的供给量,支撑着美元的霸主地位。(www.xing528.com)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要兼顾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国际收支逆差作为支撑,但这种逆差应是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下的逆差。但是,应当看到,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的条件下,该货币发行国的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18],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19]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需要来看,要想解决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担当主要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所要遇到的特里芬难题,从而避免我国国际收支出现过度逆差甚至造成全球失衡和流动性危机,需要不只是中国一国,而是国际社会一起拿出一个共同的制度方案加以应对。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国际收支平衡调整制度,一方面应允许我国通过收支逆差保障人民币的对外供给,另一方面也要具备有效调节全球收支的法律机制,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特里芬难题的恶性发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