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言行举止不仅对幼儿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发挥着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礼仪。可以说,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化的言行举止,一方面是对幼儿无声的礼仪教育,另一方面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1.用眼神传达信息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目光礼仪,以目光传达信息,组织、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1)用目光维持纪律。
课堂教学纪律的组织,倘若能发挥目光的作用,则可以于无声中教育幼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用关怀的目光巡视教室,不但可以消除“教学死角”,而且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感觉老师在注意他/她。当幼儿表现不好时,用目光发出制止的信号,进而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闹。当幼儿不遵守课堂纪律,交头接耳时,幼儿教师可以用目光传达出无声的批评信息。
(2)用目光组织教学,激励幼儿。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课堂表现好,用赞许的目光向幼儿传达出肯定和赞许;在课堂提问和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运用不同的目光进行交流,发现幼儿困惑时,用目光问幼儿:“需要老师帮助吗?”看到幼儿有进步时,用目光告诉幼儿:“太棒了,继续加油!”
目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且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说是一种寓礼于教的教学方式。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目光与幼儿交流时,应亲切、自然、坦诚,注视幼儿的时间要适当,不可过长或过短,长会让幼儿紧张,短则无效,还要注意注视的位置要得体,方向要合宜。
2.用称呼表达对幼儿的关心
课堂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称呼不但可以表现幼儿教师的礼仪,而且可以对幼儿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叫响幼儿的名字时要语调真诚,可以叫名字,也可以叫昵称,但绝对禁止叫幼儿的绰号。如果一旦出现忘记幼儿姓名,那么不妨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称呼幼儿,如蓝宝宝,用幼儿的衣服的颜色代替。
3.用言行举止给幼儿启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传达着信息。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在符合礼仪的同时,达到启发和引导幼儿,给幼儿以激励,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的目的。
(1)注意语言在组织教学时的规范与礼仪。
教学离不开语言,幼儿教师组织教学,语言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温柔的表情、声调,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调整语调,使之舒缓有致,语气柔和。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运用具有人性化的语言。在组织教学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平等,不是以指挥者的身份要求幼儿“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而是“这样坐着更精神”“我是兔妈妈,孩子们和妈妈一起这样做吧”。
其次,用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和支持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平等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
最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是重要的前提。如当幼儿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失望的时候,教师要运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依赖教师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说:“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这些激励和信任的语言,可以让幼儿重拾失去的信心,成为一种支持性的力量,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鼓励。这样幼儿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激发他们以后更积极地表现自己。(www.xing528.com)
(2)发挥手势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手势语是一种体态语言,是借助于手部的动作表达意图的。作为一种典型的动作语言,手势语具有意义鲜明、形象感强、动作幅度较大等特点。幼儿由于体力、智力发展阶段的限制,对口语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做到准确得体地运用手势语言,不但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且可以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提升教学的吸引力。
首先,运用指示性的手势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年龄小,对许多课堂行为规范不了解,只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在短时期内记住。此时,幼儿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固定的指示性的手势语来辅助,帮助幼儿理解。提问时,将手举起来,提示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天长日久,幼儿不仅提高了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手势语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幼儿学数数时,用手势语表示出1~10的数字,将大拇指和小拇指一起伸出来表示数字6,就可以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
其次,运用情感性手势语激励幼儿。情感性手势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和氛围的需要,用来表达情感的手势语言。如果幼儿答对问题,幼儿教师翘起大拇指,幼儿会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就会大大提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情感性手势语是一种机动灵活的身体语言,它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无论何时运用都要体现及时、适度的特点。
最后,运用形象性手势语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形象性手势语是指幼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而运用的直观形象的手势语言,一般在讲解重点或突破难点时应用,旨在帮助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这一手势语时,要注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比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语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姿势,可以激发幼儿的模仿潜能。在语言课上,幼儿教师在教学反义词时,手指天花板说“上”,用手指地下说“下”,帮助幼儿理解反义词,相当形象。
4.将尊重、平等和关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传达出来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平等和关爱,就需要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礼仪。比如提问礼仪、评价礼仪等。
(1)用体态传达尊重、平等和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和成人之间的身高差距,在组织活动时,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注意采用蹲姿,以便和幼儿处于同一个水平高度对话。这一姿势不仅能从行为上直接表示对幼儿的尊重,还有利于幼儿教师在幼儿的高度审视周围环境,更好地理解幼儿在环境中的表现,将形式上的“一样高”转化为教育意义上的“一样高”,提升教师教育指导的有效性。
(2)用动作表示尊重和关爱。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可以将文明语言和适宜的手势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讲话内容。尤其在向幼儿发出指令或做出要求时,教师要注意在说“请”的同时,用相应的引导手势辅助表达,比如“请小朋友们打开手里的盒子”“请丁丁小朋友到前边来演示”“请大家到这边来”……
(3)用巧妙的提问让幼儿感到尊重和被重视。
提问是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最经常见的行为。幼儿教师要注意在保证公正地对待幼儿的同时,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幼儿教师掌握提问的艺术。
在单次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按照“需要原则”合理分配提问机会。首先,幼儿教师要从每一名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先提问班级中“能力强”的幼儿,让他(她)为其他幼儿做示范,或者通过“能力中等”的幼儿来了解每名幼儿的平均掌握情况。其次,幼儿教师要从个别幼儿受益的需要出发,向“能力弱”的幼儿提简单的问题或指向明确的问题,提升“能力弱”的幼儿的学习信心,或者推动“能力弱”的幼儿跟上集体的学习进程。如果从个别受益的需要出发,幼儿教师也可向“能力强”的幼儿提较复杂的问题或者在现有学习内容上有所拓展的问题,以激发“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在多次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按照“轮流原则”为幼儿分配提问机会,保证每个幼儿在一段时间里都有差不多的被提问的机会,以及回答适宜其个人学习水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
(4)用科学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教学活动离不开评价,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评价幼儿的发展时,多使用纵向比较的方式来分析每一名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一定要进行横向比较的,则可以通过比较确认每一名幼儿是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发展,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总之,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评价,目的应该是基于评价结果制订新的适宜幼儿发展现状的教育计划,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