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幼儿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它包括了解课程纲要,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繁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同事研究,向同事学习,因此离不开相关的礼仪。幼儿教师要做到备课过程中知礼守礼,就要注意行为符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遵守备课程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于幼儿教师而言,备课的“课”并非指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一个教师在备课时,能遵守备课的程序,这就是其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表现,更是基本的礼仪素养。
(1)备纲要。
纲要,即《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幼儿教师备课时,首先就要学习、理解和熟悉纲要中的基本内容,钻研纲要,了解所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进而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的程度及合乎的规格,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出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要求。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将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清晰地反映出来。幼儿教师备教材这一程序,包括熟悉、分析和处理教材要求三个环节。
熟悉教材,即熟悉教材的要求,要在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后,了解“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从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了解教材的结构、系统、梗概,甚至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都了如指掌。在这一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教材内容彻底搞清楚,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向目的。
分析教材,即分析教材的要求,要弄清楚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需要让幼儿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幼儿掌握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依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最佳讲解角度,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考虑如何寓教于乐,把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放在知识运用中,从而激发幼儿爱学、乐学的情感。
处理教材,即按幼儿实际和教学目标,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先后、轻重、详略,确定知识前后衔接的方法,进而根据相应的资料,合理处理和安排教材中滞后的内容、欠妥之处,慎重地调整、增添或删减,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并在这一基础上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考虑运用相应的方法,使教材成为幼儿易懂、爱学的材料。
(3)备幼儿。
除了要重视研究教材,还要重视了解、分析和研究幼儿,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同一班级的幼儿在学力水平和能力上肯定不一样,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对全班的幼儿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因材施教,正确对待每一个幼儿。在教学中,针对幼儿心理进行讲解和训练,让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诱导,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难易与详略,选用恰当的手段与方法,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困惑疑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思维。
这一过程包括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幼儿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幼儿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还可以从幼儿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了解其心理,进而在获得大量而准确的信息之后,适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实施因材施教。
(4)备方法。
所谓备方法,就是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它体现了教师的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因此,幼儿教师在这一环节,需要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这一过程包括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思考教学的顺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的方法,以及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等手段,甚至包括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2.规范备课行为
规范备课行为,是指幼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真正从提升自己入手,从为幼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入手,认真写好教案,科学设计教学。(www.xing528.com)
(1)模仿优秀教案而不是抄袭优秀教案。
写教案是幼儿教师备课中必备的环节,也是将备课行为诉诸纸面的环节,更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内容。在写教案这一环节,相当多的教师是从模仿名师教案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再加上自己所思所想后的创新思维,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教案真正为幼儿的教学服务。
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是模仿,而不是抄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明确自己要模仿什么,并在模仿中思考。
优秀的教案,或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或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幼儿教师在模仿写教案时,要注意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而不是全盘照抄。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模仿不是抄袭,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在模仿过程中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如此一来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2)汲取他人经验而不是盗用他们想法。
幼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要真正深入理解一篇教材,就要通过集体研究,以便于在集体研究中获得其他教师的指导意见,让自己在获得启发的同时,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新,而不是将他人的经验完全盗用过来。幼儿教师要学会对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加以消化和巩固,将这些间接经验通过个人钻研,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3.注意交流礼仪
备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定要与同事或同行交流,这种交流有直接的,体现为集体备课中的探讨与研究;有间接的,体现为观看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录像、教案等。尤其是前者,涉及了备课中的交流礼仪。
(1)虚心请教,尊重同事。
这是备课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幼儿教师在与同事交流时,要看到同事的长处,尊敬同事。
首先,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说课。当主备人说课后,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进而形成共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认真倾听和记录,学习同事的优点和长处。遇到疑问之处或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措词平和,而不是咄咄逼人。
其次,集体备课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幼儿教师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集体备课是幼儿教师之间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的经验可以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而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则冲击着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新老教师之间会形成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双方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互相尊重,虚心请教,共同进步。
最后,集体备课虽然需要思想的统一,但形式上不拘一格。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差距。因此面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幼儿教师要注意客观看待,理性分析,不要盲目接受和称赞,在发现其中的不足时客观分析,予以指出,在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时不吝夸赞。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懂礼的表现,更是对同事的尊重和肯定。
(2)真诚致谢,表达敬意。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主备人心怀敬意,要对主备人的付出心存感恩,并在讨论阶段,对其付出表示感谢。如果自己是主备人,要对同组成员帮助自己提升表示感谢。
除此之外,主备人在开始说课前后,要注意礼貌措词,如开始时,要用“请大家指导,帮助我完善和提升”以示谦虚,表达请求;结束时要用“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和提高”以示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