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爱岗敬业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爱岗敬业有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教育事业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我国已把发展教育当作“立国之本”。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
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社会对教师工作意义的正确认识,国家政策导向等。当前,最重要的一环是加强教师个体职业道德的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当所有的教师都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对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时,教师队伍的稳定才有可靠的保障。当教师自主选择育人这一职业并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时,才会具备职业责任感、义务感,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刻意操守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同时,教师就能发觉教育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桃李满天下”的幸福,自觉抵制不义之利的诱惑,社会“潮流”的冲击,扎根祖国的教育事业。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促使教师爱岗敬业,才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正确选择,才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第二,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www.xing528.com)
鲁迅先生说过:“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只有“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进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乐”。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是社会、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义务。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才能把教育这种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当作崇高而充满乐趣的工作来对待。
在爱岗敬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支配下,教师自然不会把教育活动视为一件苦事,而会因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实现而感到幸福,体验快乐,从而认真地对待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于细微处显精神,在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孺子牛奖”获得者刘让贤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是一个最好的注解。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当教师只是出于功利性的“谋取稻粮”的选择抑或无奈的选择,很难想象他能承受单调、乏味和清贫的生活,更难以想象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做出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价值选择。总之,只有在爱岗敬业精神的推动下,教师才会“乐教”、“勤业”。
第三,爱岗敬业才能有所作为。
教师在岗位上能否完成教育任务,能否取得工作成就,以及取得成就的大小,决定于诸多因素,例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包括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工作气氛)、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己的学识修养等等。其中,教师能否做到爱岗敬业是决定他的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明确地说,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因为对“爱岗敬业”的不懈追求,能够为教师正确处理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诸种矛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或提供必要前提。1.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爱岗敬业是对各种规范、要求的自觉认同和内化,是自觉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表现,它是教师有所作为的基本保障。2.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要求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来达到。3.爱岗敬业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劳动。教师要想取得工作成就,必须要有社会的理解、同事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自觉努力,而“爱岗敬业”精神在这些方面大有助益,可以感染同事、感染家长、感染学生,共同协作,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