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德治国:重要意义和途径

以德治国:重要意义和途径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群众既是以德治国的承载者,又是以德治国的推动主体。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保证。

以德治国:重要意义和途径

(一)坚持和倡导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依法治国也已形成社会广泛共识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强调以德治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坚持以德治国,是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一样,都是我们党巩固和增强执政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方略。德治与法治在保障社会良性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缺一不可,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其次,坚持以德治国,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部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方向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袭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始终坚持这一文化方向,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既具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具有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第三,坚持以德治国,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规范维系其运作和发展。无论是市场经济中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是人们的认同和内化,都需要以一定的道德为基础。若没有诚实守信等一系列道德规范为基础,市场就会萎缩,市场经济就会呈现病态。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需要高度完善的商业道德社会公德相辅佐。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德威并重才能维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竞争、民主、法制的经济,能够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创新思想和效率意识。但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市场的趋利性、排他性和商品交换等价原则,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十分的紧迫和重要。

(二)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途径

以德治国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为政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管理国家各级政府事务公务员。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德治国必须从这两个主体着手。(www.xing528.com)

第一,以德治国要求我们党的全体党员、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理想追求。目前,我们党内有的理想信念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有的私欲膨胀,道德、信念动摇和品德堕落的干部岂能指挥和管理他人?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中国形成了“德治”、“教化”的传统,并由此形成了“上行则下效”、“正人先正己”以及“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运行模式,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老百姓的平等、民主和法制意识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高,他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已成为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只有首先用高尚的道德“治”住自己,管理他人和治理国家才会有说服力和实际成效。

第二,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人民群众既是以德治国的承载者,又是以德治国的推动主体。他们的道德素质愈高,那么对领导者推行以德治国的响应度就愈高,同时对敦促领导者为政以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愈高。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保证。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公民内在的道德需要,从而在家庭内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在家庭外爱集体、强国家、利万民。

第三,公民道德教育是实现法治与德治二者结合的重要途径。“公民”始终是人们最基本的、共同的社会角色,加强公民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公民教育包括“法”和“德”两方面。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以及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生态道德,国际生活道德的教育等内容。公民道德教育可以使“法”与“德”两者很好地交叉渗透,融为一体,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