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民间传说这样说:一位老人去世时,除了一块写有“勤俭”的匾外什么也没给两个儿子留下,兄弟俩分家时,便把匾从中间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生活,结果是两手空空;弟弟则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耕作,结果是坐吃山空。后来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照着去做,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则故事可见,勤劳俭朴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相应的财富和价值,贡献于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快乐的生存。但是不是只要劳动就可以了?不是的。劳动是一个人分内的事,也是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勤劳的意思是努力工作,不怕辛苦。但是人仅仅靠劳动是不够的,还得勤劳,时刻都有一种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对一个人来说,越早把自己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越早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自食其力,就越早能取得发展和成功。
时代在前进,国家在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缺吃,不缺穿,不愁没钱花,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创造的财富更多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劳动也更加辛勤了。是不是我们创造了财富就可能随心所欲的支配或挥霍呢?不,节俭和创造有时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物足其用则可——俭朴可以使你在最大程度上享用生活,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虚荣心而任意奢侈浪费。
有时俭朴的生活是一腔锤炼人意志的炉火,它可以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据报载,江西省某小学为了使学生口袋里的零花钱不乱花,办了个“儿童储蓄所”。该校在储蓄所“开了户头”的学生竟达90%,全校1000余名学生,存款额达4万多元。小银行成了大银行,教师们始料不及。
这么多钱哪里来?一是来自压岁钱。一到春节,孩子拜年,长辈们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出的压岁钱动辄上百无,仅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少孩子就成了“千元户”。二是来自“奖金”。二年级学生周某,期中考试语数均考了100分,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层层颁奖,一次性得了奖金60元。三是来自平时数额不等的零花钱。孩子手头有了钱,就想着花。除大笔的压岁钱上缴“家库”,其它基本上由孩子自行处理。
据北京市的调查,现在入幼儿园的孩子大约人均月消费已突破双职工户收入的50%;中学生更高,已达65%。南方某省有个“大款”,一时高兴,把5万元人民币划入了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帐上。从此,孩子“牛”气十足。在家里,生活起居由保姆侍候;在学校,值日、作业雇人完成。结果这位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很快在学校里存款成了第一,学习成绩也成了第一——不过是倒数的。
家长们真的那么有钱吗?让我们来听听做父母的说法吧,“即使我们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原来大多是虚荣心在作怪。很明显,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处理得不好,孩子就会一切向钱看;就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就会只想享有权利,不想尽点义务,甚至走上邪路。如此的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丧失。
社会将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今非昔比,到底要不要讲勤俭节约?答案是肯定的。怎样教孩子勤俭节约?我们先看看欧美国家的情况。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比我们高出许多,但是在教育孩子怎样节俭方面也可能比我们高明一些。
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要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作为礼物,并嘱咐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闯一闯。”“有钱难买幼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后来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维在回首往事时,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他的最好礼物,它使戴维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在具体培养方法上,建议家长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www.xing528.com)
第一,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一次,他见女儿穿了一件用翠羽装饰的短袄,就命令她脱去,以后不许再穿。在他影响下,一时节俭风气举国盛行。封建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在。
第二,指导如何用零花钱。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止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读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可少给些,时间间隔可短些,随着年龄增大,一次可给的稍多些,时间间隔也可长些,如每星期或每十天给一次。其次,家长要过问孩子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次给钱时,可让孩子说说上次的零花钱用在哪里。用得不当,应予批评,甚至暂停“援助”。有些家长要孩子记帐,过几天查一次帐,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该用的地方要大大方方地用,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尽可能不用。总之,要教育孩子既不乱花钱,也不要养成吝啬的“守财奴”性格。
第三,要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故事和道理。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历史上的陶侃(东晋时大官)由于受他母亲良好的教导,一生勤勉俭朴,连造木船剩下的碎块木屑都收藏好,备以后用,这一美谈流传至今。
第四,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使用学习用品要节约,一张纸写错了字,擦掉还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讲节约,衣服破了个洞,补好了还可以穿,人离去灯要熄灭,等等。
第五,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作业纸写完后背面接下去写,等等。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节俭勤劳可成百万富翁——平民也能当富人
(来源:南国都市报)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专电:普通百姓通过勤劳致富,也可以成为富人。美国一本畅销书作者托马斯·斯坦利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之后,以其独特视角印证了这一观点。斯坦利认为,很多百万富人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挥霍无度,正好相反,很多富人具有勤俭的突出品质。
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勤俭是经济拮据的人才拥有的专利,但是,斯坦利观察的很多百万富人则是十分的勤俭,比如他们开旧车、积攒商店的购物优惠券,不追求豪华的高级消费品。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富人吃得不像百万富人,穿得不像百万富人,行动也不像百万富人。
实际上,挥霍可能会使从父辈那里继承财富的人逐渐变穷,而靠白手起家的人必然要勤俭持家才能逐渐致富。这些平民出身的富人依靠的是机会和胆识,加上卓越的技能和包括勤俭在内的良好品质,因而终于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斯坦利撰写的《邻家的百万富翁》早在1996年就成为了一本畅销书,销量超过250万册。最近,他针对美国女性写的最新一本《邻家的百万富婆》揭示,百万富婆更加勤俭,同时更加乐善好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