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制茶状况:绿茶加工制成饼、沱茶

云南制茶状况:绿茶加工制成饼、沱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民所制成之毛茶,均属绿茶。由茶号购进,另行筛剔,加工制成饼、沱等茶。为茶农制成之毛茶,亦即制饼、沱茶之原料。其制造手续与他省绿茶大同小异,品质以春尖及谷花为最优、二水最劣。沱茶为茶号之再制品;有关沱茶、景关沱茶、小关茶之分。昆明亦有数家制造,循习惯并称关茶。近今因有汽车装运,颇多将篓加大,每个沱茶之重量增多,以节省运费及包装费。每组日制茶三至四担。

云南制茶状况:绿茶加工制成饼、沱茶

茶民所制成之毛茶,均属绿茶。由茶号购进,另行筛剔,加工制成饼、沱等茶。各种成茶之装法如后。

(一)散茶。为茶农制成之毛茶,亦即制饼、沱茶之原料。其制造手续与他省绿茶大同小异,品质以春尖及谷花为最优、二水最劣。

(1)炒:采下鲜叶,投入锅中搅炒(茶农甚少特砌茶灶,多利用饭锅)。茶农既无制茶专技,且率由老妇少女随便从事,炒时锅火不烈,亦不管叶量多少,故茶香低微,半生半熟有之,亦枯亦焦者有之。有时老叶不易炒软,常有加水者。叶迨炒软,即行揉捻。

(2)揉捻:炒软之叶,放于摊笆(竹编之蓆)上揉之。揉捻手势如杆面粉,如揉鹹菜,故茶条极鲜美观者。较老茶叶,有揉至二三次者。宜良地方,则将老叶砍碎和以米浆,边揉边晒,边晒边揉,以求紧细,但结果多成团块。有时嫌老叶色黄,米浆泛白,则染以锅底烟囱之煤灰,使色变黑。

(3)干燥:茶揉成条,散摊于竹笆草蓆上,就日下曝之。如遇天雨,晾于屋中,任其自然风干,绝无干燥设备。故茶多屋少之家,遭遇连天阴雨时,茶多腐烂。猛库地方,有燃烧柴木于室中,促茶干燥,但茶染烟臭,亦非良法。

茶农之工作,以成毛茶为止。

(二)沱茶。沱茶为茶号之再制品;有关沱茶、景关沱茶、小关茶之分。制造地点,多在下关,故称关茶。昆明亦有数家制造,循习惯并称关茶。

(1)原料配合:沱茶原料,大都为凤山(顺宁产)、勐库(缅宁产)、景谷等地之毛茶(各该地所产茶叶均为大叶种)。先将毛茶分筛成为三级,加以拣簸,去片梗末灰。其条索最细嫩者用为“头盖”,次为“二盖”,余为“里茶”。每个沱茶盖里配合成分,原无一定;而每个沱茶之重量,亦多差异,自六两以至十两均有之,大抵以八两装居多。兹姑举配料一例如下:

沱茶原料配合表

此三种原料,以凤山为最细,盖面多用之。昔年售价,凤山高于一切,近年则猛库价格常超凤山。沱茶配料,猛库成分,日见增大,盖茶亦多掺入,其原因为猛库茶味厚醇,饮者嗜之。

(2)制造用具:每组制造工人计三(四)人,一或二人司秤,一司蒸揉,一司压,日可出茶三至五担。其每组工具之配备,计秤一座、盛里盖茶小洋铁箕三只、蒸锅灶一座、铜甑三只、布袋六十只、压茶櫈一座(有用铅饼压打而不用櫈者)、晾茶架一座、盛茶箩若干、大盛茶箩二只。

(3)制造手续:

(甲)称:将头、二盖及里茶分量称准后,依顺序先入少许盖茶于甑底,再倾入全部里茶,次装二盖,放置内票(小商标纸),再次铺头盖,并洒白毫一撮,名曰“洒尖”。

(乙)蒸:茶装入铜甑后,即以甑置于蒸锅盖上透蒸汽孔处,蒸约二十秒,蒸汽大小及司揉者手段快慢,颇能影响蒸之时间,总之以蒸汽透至茶面为度。蒸不透,茶压不拢;蒸过久,茶色变黄熟。

(丙)揉:茶蒸透,将甑取下,以三角形布袋绷套甑口,翻转铜甑,使茶顺次倾入袋中,乃将袋口徐徐收缩,使成圆形,揉者左手紧握袋口,以袋放于櫈面缓缓旋转之,同时右掌在袋外轻轻搓揉,俾盖茶均匀包铺茶面,而形状亦得光圆,然后将袋口扭绞成螺髻形,收紧扎妥,抛递于司压者。此步工作,当收袋口及在櫈面搓揉时,最关重要。技术不良之司揉,无法达到里茶内聚、盖茶匀包在外之妙。

(丁)压:司压者接得茶袋,即以袋放入压櫈上铜制凹模中,人坐压杠上压之。如是,碗状之沱茶已形成。自凹模中取出置于晾茶架上,迨表层热气散发、面茶不致脱落时,由布袋内抖出(晾茶架有五十孔,放满后,轮流腾出茶袋)。

(戊)晾:压成之茶,含有水分,须摊于通风干燥之晾茶间内,晾四至七日,充分干燥后,始行包装。

(4)包装手续:

(甲)包商标纸:每个沱茶用棉纸印就之商标纸包妥(亦有加入一张方形小标于包内)。

(乙)扎笋壳:依习惯,每四个或五个叠成一筒,用糯笋壳包好,细篾丝于两茶之间扎紧。

(丙)装篓:篓为篾制,大小约为长82cm、阔28cm、高48cm;篓内四壁及底,贴垫笋壳棕皮。将茶二十八筒紧排于内,面上再盖笋壳,将棕皮包转,加竹编之盖(极粗陋之几片竹篾而已),以绳索网綑,拉紧妥扎。

此种篓之形状,与内容重量,原为便于驴马驮运,故两篓为一驮。近今因有汽车装运,颇多将篓加大,每个沱茶之重量增多,以节省运费及包装费。因习惯每以一驮计算运费之故。

制造沱茶之茶号,多集中于下关(大理、凤仪等县交界之一大镇),有其天时地利上之关系。下关之风,驰名于滇省,晾茶需风干,则内外能干透而不致燥裂,是以下关之天时,最为适宜。制造者每以此夸耀或诩为个中秘诀,然就笔者观察,其地利更有意义,盖下关为一四通八达之中枢。就茶而言,顺宁、缅宁一路之茶,均经下关而去昆明,如在此集中制造运出,则可减轻一部分之副产品运费;其次以副产(片、梗、末等)制成之蛮庄饼茶等,亦需由下关运至丽江入藏。是则,未贻非地利上之优越,有以使然也。

(三)藏销紧茶。此项紧茶之制造有二处:一在下关;一在佛海。后者用料较精,称原山茶。兹先述佛海紧茶之制造步骤:(www.xing528.com)

(1)原料配合:佛海紧茶之原料,均系就地采购。品质分为三级:上者为春尾细嫩茶叶,称为“黑条”,作盖面之用(夷语称“梭边”);次者为夏初细叶,称“高品”,亦称“二介”,下者属粗叶梗片,用作底茶(夷语“辣班”,粗老之意也)。三种原料,各占一成,“黑条”较多些微。

(2)制造用具:每组工人六人:一司灶、二司揉、一司秤、一司切茶、一挑水打杂。每组日制茶三至四担。其用具为:大锅灶一、铜甑三、长灶櫈二、布袋若干、茶秤一、称茶盘二(一盛粗茶,一盛黑条与二介)、水桶一、喷壶一、钉钯一、大砍刀一、茶盘若干。

(3)制造手续:

(甲)拣茶:黑条、二介中之粗茶梗片,稍加拣剔,拣出后归入底茶应用。

(乙)切茶:底茶均系大叶粗梗,故用砍刀切碎,始能配入茶团。

(丙)潮茶:拣好之黑条、二介,分别翻拌喷水,大约叶七成潮水三成。潮后堆起,任其发酵,复不时洒水,以防表面之茶风干。潮水须得当,过多茶易霉;过少,茶团难紧粘。

(丁)称茶:先称好底茶、二介,依次倾入铜甑,加夹商标纸;再入黑条,即上蒸。

(戊)蒸揉:蒸约一二分钟,茶经蒸透,揉司即以三角袋取甑下锅,倾茶入袋,提抖三数下,两手捏茶,以膝头抵茶夹于櫈缘,且揉且转,渐渐压紧,袋成椎髻,封紧袋口,置架上风干。

(己)发汗:茶团自袋中倾出,放高燥处,任其堆积发汗(继续发酵也),渐渐晾干。此步手续亦关重要,速干则茶团易裂,茶味不酽;过缓不干,则茶团内心易霉烂,是不可不注意者。茶发霉,有两种:一为白灰绿者,乃茶腐烂情形;至另霉种深黄如松花粉之霉,且视为美品云。

(4)包装手续:紧茶干燥后,每团计重七两六钱,七团为一筒。用糯笋壳包好,细篾扎紧。笋壳上之细毛,须事先刷净。因紧茶不包商标纸,易沾笋壳之毛。十八筒装一篓,二篓为一驮,重一一九·七旧斤。篓内四周密垫笋壳,以籐篾封扎上口。篓上加盖商号,堆置通风地待运。运抵景栋,加缝麻布包并盖印,俾便转运印藏。

至下关紧茶之制法,大致相同。惟原料与每团重量稍有差异。所用原料,大都为景东、景谷、双江、缅宁之二水茶,或为制沱茶提出之粗茶;较细之茶,提作盖茶用;至里茶则为粗老梗叶及青红片末之类,故品质较佛海紧茶为次。每担茶之原料配合成分,计粗茶六十斤、二水茶二十斤、青红梗二十斤,共重九十斤。制成干紧茶,每团重六两八钱,七团成一筒,三十筒为一担;二十四筒装一篓;两篓一驮,净重一四二·八旧斤。

(四)圆茶。圆茶,又称“七子饼”,以七饼装一筒得名。在思普之南、佛、车一带制造,尤以镇越所产最著名,旧时之普洱贡茶,即出斯土,年产量约二千余担,而镇越一地独占一千五百担之巨,其品质远较紧茶为优。

(1)原料配合:原料均为车里、佛海当地之毛茶,稍加筛剔。其配合成分如下:

圆茶原料配合表

(2)制造工具:工具、人工,大致同紧茶;惟通常用揉司一人,工具加石鼓

(3)制造手续:

(甲)称、蒸:先称谷花茶七钱余,倾入甑中;次入春尖五分之一;后加全部春尾,放上蒸锅,约一分钟,取下铜甑,用竹片拨动茶叶,叶面及四周,夹撒春尖,上面再加所余谷花茶,附商标纸,重行上蒸,又约一分钟。

(乙)揉:蒸透之茶,倾入布袋,捏紧袋口,在櫈上且转且压,使成饼形,于饼之中心,结紧袋口。

(丙)压:茶袋平置于地面之压茶板上,以七八寸直径之石鼓(与屋柱下的石鼓形相同)压好,茶司立于鼓上,回旋施压,使饼坚硬,至次块茶饼上压时,抖出上一块茶,依次嬗递。

(4)包装手续:以七饼为一筒,包好笋叶,就日下曝之,充分干燥,不使发霉。每十二筒为一篓,两篓一驮,重一百十余斤。

滇省所产茶,除上述四种为主要产品外,尚有饼茶、方茶、砖茶等。饼茶较圆茶为小,形实相同,亦称“筒子茶”“小七子饼”,在下关制造,制法与圆茶无异。方茶亦即普洱茶,每块重量计四两,通常以四块为一斤,每块茶面名压出“福禄寿喜”之凸出吉祥字,以便作礼品用。砖茶与方茶相似,惟长方作砖形,原料稍次耳,产于勐海,数量极小,销西藏,尼泊尔贵族乐用之。

上述各茶制法,均为滇省所特有。至如外销红绿茶,在滇省实为创制,自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成立后始有之,其制法已非滇茶特有,故不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