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茶,昔年约计年产额为十二万六千余担:红茶最多,为九万六千担,绿茶约三万余担。其确数至今尚无统计可考。兹将产茶县别及产额等分述于后:
(1)昆明。昆明仅距城十里之十里铺地方,产“十里茶”,为数无多,占地不广,农民不加爱护,管理异常驰废,茶枝枯萎。予前往调查,现存者不上五十株,年产额仅百斤左右而已。惟闻地方父老言,在清季以之作为贡品,至今仍保持其名贵之地位。因产额不多,售价奇昂,去年每两达滇币三元,约合国币大洋三角五分左右,仅供达官贵人之品啜耳。
图5 1934年第2期《昆华读书杂志》载《云南之茶业》文
(2)罗平。该县仅距县城里许之松毛山村产茶。该村人民,于园圃边地种植茶株不上五十株,并无专营茶业者;年产额约二三百斤,每斤售滇币五元余,约合国币大洋五角五分。民国十七年,该县建设局曾于城西二里许之香山寺旁松山下,辟地二亩许,作茶之栽培试验,共植茶树一千余株,成活者达十分之八,惜未积极推广,至今成效未著。
(3)宜良。宝洪茶为宜良著产之一。该县现有茶地三千余亩,茶树六十余万株;年产茶五千余斤,以四千斤运昆明市销售,其余一千斤在本地消费。
(4)澜沧。该县年产茶八百五十四担,约值滇币一万零五百六十元。每年思茅、普洱一带商人,到该县购买粗茶——又名生茶,系仅将茶叶采取晒干、不加焙制之谓——运回焙制。除销昆明市外,缅甸、西藏均销焉。
(5)佛海。该县共有茶地一千三百亩,茶树十万三千株。红茶为多,因该县居民夷多汉少,不嗜绿茶。年产额为五十余万斤,约值滇币五六万元。除销省内二十万斤外,尚有三十万斤,运销西藏、缅甸、印度、法属越南及暹罗者。
(6)顺宁。该县年产茶三千二百担,运经大理、下关而销四川;茶地百万亩,茶树约共二十万万株。
(7)镇越。该县易武茶,昔年年产额为万余担。今则夷民受诱,迁移出境者日众,茶树多半弃置枯死,近年收数大减,年仅产茶二千六百担。此不仅系茶业问题,且系一严重之国防问题也。按该县之茶,除销售省内外,缅甸、暹罗、英属整海、法属越南莱州,以及香港等处,昔年均有销场。
(8)五福。该县年产额为三万五千斤,除销思茅转省约万余斤外,西藏、上海等处,约销七八千斤。
(9)双江。该县年产茶一万担,多数运销四川叙府,少数运销缅甸腊戍及本省中甸、维西等处。
(10)镇康。该县茶地约七百余亩,茶树十四万余株,年产茶八百余担,约值滇币一万余元。
(11)江城。该县年产茶六百担,多系运销法属莱州;茶树约万株;每年出口总值滇洋千余元。(www.xing528.com)
(12)云县。该县东南西北四区均产茶,为农民主要副业之一;种茶者千余户,业茶者二千余人,年产红茶一百二十担、绿茶四百八十担。商人收买以马驮运至大理、下关,复由商家检出细者,做为细茶,运至四川叙、泸一带销售;粗者揉为蛮庄,专销西藏。
(13)大关。该县茶地面积约四十亩,年产茶三十余担;种类以翠华茶名,此种系清道光年间,翠华山寺内僧人,用普茶种籽播种于寺外附近。从前产量极微,光复后因征集到省参加展览会,得二等奖,因而鼓励推广;今有运销昭通、盐津者。
(14)新平。该县虽亦产茶,然因气候酷热之故,不甚适宜,产量极微,产额等不详。
(15)广南。该县茶地约三百七十八亩,种茶家数二十余家,年产四百七十四担;除自给外,运销广西百色与法属越南河阳等处。
(16)思茅。该县倚邦区产茶,茶地约八十余亩,年产四千余担,约值法币五十万元。昔年该县之茶,除销本省及西康、西藏外,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处,均有销场。近年因印度、缅甸茶业日渐发达,销场几为所夺。加以该县连年频遭瘟疫,民户死亡枕藉,茶业亦大受影响,亟应设法挽救者也。
(17)保山。该县茶地面积四十余亩,茶株三万余株,年产茶六百斤,仅销本县,全年总值滇币二千五百元。
(18)景谷。该县为本省名茶区之一,茶地二千亩,种茶者六百五十家,年产二千担,值滇币四万元。多系运销景东属之景谷街,转运昆明市;亦有祥云、维西等县商人,到县采购者。
(19)镇沅。该县茶业,亦堪注意,惜未据将调查寄到,致不明瞭也。
(20)景东。该县种茶地三千五百亩,年产一万一千三百五十担,运销昆明、大理等处。
(21)元江。该县种茶地一千余亩,种茶家数一千五百余户,年产二千担。除销本省外,尚销至香港。
以上共产茶县二十一,本省产茶之县均已罗列。云南因交通不便,外间对于本省情况,不甚明瞭,产茶县亦然。如赵烈先生编著之《中国茶业问题》,仅列普洱、昭通、思茅、缅宁、镇沅等五县,其实普洱(今更名宁洱)并不产茶,昔年因该县为普洱府首邑,产茶者系普洱所属之镇越、五福、佛海、江城等处,故昔以普洱茶著名于世也。昭通产茶甚微,无确切调查,故未列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