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电影阐释中的文化反思

美国电影阐释中的文化反思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片中借崇尚社会秩序、重视彼此之间的忠诚信任、讲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合作的印第安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国社会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作用的批判和反思。这在经典西部片中是很罕见的情节,反映了新时代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影片中英雄人物身上的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社会问题丛生,暴力事件频仍,校园枪击事件不断发生。

美国电影阐释中的文化反思

在传统的西部英雄身上,我们看到美国社会关于个人和社会的理想:个人应该是独立自主,不受外在规矩和机构束缚,把握自己命运的个体,同时,又能够摆脱凡人皆有的私利和私欲的约束,摆脱对自己亲族以及部落的出自本能的忠诚的束缚,摆脱纯粹的理论和逻辑推理的约束,依靠个人内心世界的良知判断,通过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为民主社会的群体利益做出牺牲。实际上,这正是美国建国之初关于民主的理念。在英雄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弱点。他被认为是超人或神,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理想人物,他身上所体现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到极大的推崇。虽然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提倡要依法治国,但是建国之父们同样崇尚社会道德正义感,认为个人内心的良知比起带有惩罚性质的法律对于创建文明秩序更加有效。自决是内在的理想,是指一个人被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塑造的自我主动服从于具有自我意识的自我。这种自觉的力量决定了美国人独特的个性以及他从被社会环境塑造的形象中取得的完全彻底的独立。然而这个理想将个人和其他所有人分割开来,像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所说,会使得个人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之中。[3]

这些特征恰好是形成于边疆开拓过程中美国早期的粗犷个人主义(Rugged Individualism)的集中反映。这一个人主义价值观被经历过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的欧洲移民带到新大陆,在独特的生活经历中得到加强,并被赋予新的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拓荒者在新的土地上定居,每个人都得靠自己,人们和最近的邻居也往往相距很远,全靠自己和大自然搏斗,几乎完全没有政府或社会的帮助,而且美国社会一向具有主张限权政府、夸大个人自由的传统,拓荒的传统更是把对个体自由的崇尚推向新的高度。以西部边疆为背景的影片把以个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发展到极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远离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式英雄人物。

个人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的一整套思想哲学体系,不仅在美国深入人心,而且对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外交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信个人奋斗,独立自主的精神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强调个人自由的制度和精神使得个人更加富有创造性和自豪感,为美国建国初期和工业时期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繁荣时期,在外交上实施杜鲁门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策略,在世界范围内以民主的典范自居,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持全面肯定和赞扬的态度。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传统西部片把讲求个人自由和荣誉感的英雄人物塑造为完美的理想化身。

然而,个人与社会秩序的矛盾,暴力和民主社会目标的矛盾同时使得纯粹的个人主义者无法适应稳定的社会,而不得不永远处于孤立的反社会的状态。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消费文化的兴起,美国的许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讲究个人奋斗和俭朴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人们更多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满足和自我的无限膨胀,把对于金钱和物质消费的追求放在首位。美国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进行质疑和反思,《不可饶恕》中芒尼的名字(Munny)与金钱(money)谐音,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告诉大家,主人公不再是以内心正义感为尺度的英雄,而是现实生活中为了个人和家庭经济利益的满足而进行杀戮的具有个人至上观念的奴仆。在利益和消费至上的社会中,个人主义的观念带来的是物欲膨胀、金钱至上和暴力不受约束的混乱状态,社会道德得不到维护,法律成为权力滥用的庇护伞。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缺乏精神寄托,面临心灵上的空虚和精神上的孤寂。在《与狼共舞》中,导演刻画了个人处于社会和地域边缘状态的孤独异化悲剧,表达了关于在新的时代,个体需要交流和集体归属感的思考。个人自由与社会合作制约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二者的关系中,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自我的膨胀,对集体利益、社会合作甚至是家庭价值的忽视。片中借崇尚社会秩序、重视彼此之间的忠诚信任、讲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合作的印第安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国社会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作用的批判和反思。(www.xing528.com)

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在1985年指出,个人主义价值观本身包含着棘手的歧义和悖论,它使人们陷于空虚主义之中,因为“人们忧虑重重,害怕社会压抑个人,害怕社会毁掉任何自主的机会——除非他奋起反抗。但人们又认识到,个人只有在联系社会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与社会的决裂过分激进,生活也就毫无意义了”[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美哲学界出现了反对自由主义哲学的社群主义,认为自由主义者的自我是一种混沌无知的自我,这种完全脱离社会现实,不受任何社会背景、地位、文化传统和家庭生活影响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完全是一种臆想。在现实中,任何自我都必须受到一种归属的制约。

九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东欧政变,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在全世界充当警察的角色。然而,与此同时,经过了七十年代的种族运动,随着新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国内种族冲突问题日益突出,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被提上社会讨论日程。个人主义虽然仍旧是美国主流社会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开始看到各种族文化之间加强交流的必要性。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了步伐,任何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动荡都可能波及美国乃至全球,宗教激进主义的兴起和恐怖主义的抬头,这些都迫使美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和谈判,在充当世界警察、重建国际秩序的过程中考虑别国的因素,联合可能联合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的势头。电影中的主人公不再选择孤身一人执行任务,而芒尼一定坚持自己的老朋友内德加入,并且容忍幼稚无能的斯柯菲尔德小子同行。这在经典西部片中是很罕见的情节,反映了新时代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影片中英雄人物身上的变化。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社会问题丛生,暴力事件频仍,校园枪击事件不断发生。美国人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影视暴力的负面作用,他们开始担心影视中的英雄形象对年轻人的生活和梦想造成的冲击影响。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影视暴力所造成的社会效应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认为影视暴力是导致青少年枪杀事件的主要因素。人们对于简单模式化的暴力开始进行反思和质疑。九十年代,美国作为世界的榜样不再富有往日的魅力,美国在诸多地区“以暴制暴”的武力干涉行为不但没有帮助制止战争的蔓延,反而使战争进一步升级。人们开始对这种暴力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在影片中,暴力行为引发了新一轮的暴力,形成了连锁式的恶性循环。影片对个人为实现自我利益满足而进行暴力的行为进行了谴责。从中,我们看到了影片对于美国社会内部暴力问题的厌恶以及美国在国家关系上暴力干预政策有效性的质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