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电影《喜福会》的特点与梗概

美国电影《喜福会》的特点与梗概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喜福会》的制作与成功是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的大局势和大气候密切相关的。《喜福会》面世以来,人们多从人性、道德伦理、女权等社会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其中主要论及作品所突出表现的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女权思想的形成与表现,以及该作品所展示的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如果从《喜福会》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梗概而言,上述方面都是剧情所反映的本质所在。

美国电影《喜福会》的特点与梗概

《喜福会》的制作与成功是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的大局势和大气候密切相关的。该片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多元文化备受重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变得不同凡响等因素所促成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生成,并且获得成功的。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于1989年出版了英文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一书。此书随即引起轰动,成为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之一。1993年该作品被搬上银幕。由同名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喜福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四对华裔母女个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波折,表面上看不过尽是悲欢离合、吵闹纠缠的家庭场景,各种矛盾冲突基本上限于局部的或者个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当然,如果把它置于或者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不难看到,其中的种种纠葛都无异于社会场景的家庭再现。尽管《喜福会》中的冲突形式较为温和,远不如《末路狂花》所表现的那么极端、血腥和暴力,然而,片中表现的四对华裔母女的性格、遭遇、追求和抗争,均足以展示这些华裔女性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是如何接受锻造、塑型、激发女权意识,从而进行抗争的。

《喜福会》面世以来,人们多从人性、道德伦理、女权等社会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其中主要论及作品所突出表现的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女权思想的形成与表现,以及该作品所展示的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如果从《喜福会》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梗概而言,上述方面都是剧情所反映的本质所在。片中所描写的四位中国母亲性格、命运各异,但是其共同点是:她们都是在特殊的时代背井离乡(在1949年之前)、移民美国;她们的四个女儿则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成人。这四对华人母女分别是:琳达—韦弗利、安梅—露丝、莺莺—丽娜和素云—精美。她们迥异而又具共性的生活经历与环境奠定了她们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基础,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为她们女权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四个女儿所代表的现代女性的女权思想的培育、滋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