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环境是帮助网络、计算、存储资源适应不断变化工作负载的IT技术架构。如图5-70所示,描绘了软件定义环境的概念性范畴和作用。
图5-70 软件定义环境的概念性范畴和作用
软件定义环境的引入可帮助各银行,尽可能通过高效的方式提供IT服务,能够对传统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架构进行优化,从而使其适应所需的工作类型。共享的软件管理工具可动态分配和管理工作负载,从而将静态的IT技术架构转变为能够感知工作负载的环境。
通过软件定义的环境,银行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情况。对于大多数IT计划,可以通过确定某一目标,从而开始SDE之旅,比如基础架构虚拟化、基础架构自动化、云交付自动化等。
1.基础架构虚拟化
迈向软件定义的环境的第一步是虚拟化,虚拟化有助于减少资本支出(CapEX)并加速实现价值。但是,许多企业尚未完全实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也许服务器资源已实现,但存储器或网络可能还未实现)。IBM最近对企业开展的一项调研表明,仅30%的企业已实现存储器虚拟化,仅15%的企业已实现网络虚拟化。实施诸如大数据分析之类技术的需求,可以为扩展虚拟化提供动力。由于这些计划会产生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会对现有存储器和网络系统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但是,如果没有通用的框架,要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虚拟化就非常困难而且相当复杂。利用开放的接口有助于加快集成速度,打破这些技术壁垒并提供更多选择。
2.自动运行基础架构
对于需要降低运营支出(OPEX)和提升绩效的银行而言,软件定义的环境可以提供帮助,按照策略在工作负载集群之间分配资源,自动运行IT基础架构。(www.xing528.com)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处理数据的事务数量也在增加。各种工作负载(例如分析、传统记录系统和消息传递)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无缝实现容量伸缩。这些应用需要更出色的应用服务器控制能力,以便重新与现有IT基础架构关联。
开发一款平台资源调度器帮助银行在OpenStack云环境中提高服务级别和资源利用率。它通过更有效地使用基础架构,在租户间共享资源和自动执行管理任务,帮助降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总体拥有成本。通过持续监控云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可有助于减少管理工作,确保性能和可用性保持最佳状态。
3.自动完成云交付
软件定义的环境通过能感知应用并基于模式的工作负载部署,帮助降低云实施的风险,并实现自助服务的敏捷性。将手动流程替换为可识别、应用、捕获和复用工作负载使用模式的自动化流程。它应用基于策略的优化,以便定义:有关各种组件(例如,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工作负载;基础架构,例如防火墙;控制如何构建、部署、扩展和优化工作负载所提供服务的规则。
但最重要的功能可能是为虚拟化提供了多样的平台选择,涵盖各种主要的系统管理程序。这意味着要支持PowerVM、PowerVC、z/VM、KVM、VMware和MicrosoftHyper- V等,从而能够在虚拟化的环境中提供企业级的性能和管理支持。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可针对POWER、Systemz和PureFlex平台上的Windows和Linux工作负载进行调优。
这种功能丰富而且开放的虚拟化支持异构环境,是实现简化、适应力强且响应迅速的SDE的第一步。利用智能的资源调度功能,软件定义的计算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升利用率,确保合规性并减少数据中心以外的管理成本。
虽然硬件设施本身是数据中心的重要基础,但最近出现的这些“软件定义”技术促使人们正在逐步进行这种创新的思考。在下一代数据中心里,越来越多的运营和管理功能需求将会由软件层面来提供,而不是底层的硬件层面。这会使运营各部门摆脱当前的手工配置管理模式,向越来越动态的、基于规则的配置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大大降低成本及人工操作的风险,从而大大地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种转变也不是简单地从以硬件定位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向以软件定位中心的思维模式,而是把数据中心定位成一个可以促进业务发展和创新的服务提供中心,这就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