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选择策略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选择策略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多样,包括儿童、老人等群体,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时应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国外有企业图书馆针对专业数据库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试验,发现这一服务很难满足专业人员的需求。无权属资源对于移动阅读服务既有好处,也有不足。在移动阅读普及之后建立的数字资源可称为后移动资源。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选择策略

图书馆自身有多种类型资源,收藏了多样化的资源,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与不同类型的资源在实施移动阅读服务时存在着差异。

(一)基于图书馆类型的策略选择解析

图书馆类型不同、服务条件不同,移动阅读的策略也应体现差异。

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上。其一,公共图书馆中以普通阅读为目的的读者占有较大比例,与专业读者相比,他们对资源需求的迫切性较弱,一般不存在短时间内大量查阅资料的需要。因而电子资源外借在公共图书馆中比较适宜。其二,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异质性强,需求差异大,除普通读者外也存在一些专业读者。因此移动阅读服务在保障外借的同时应涵盖尽可能广泛的策略内容,满足多种读者的需求。其三,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多样,包括儿童、老人等群体,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时应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

根据规模大小,公共图书馆可以划分为大型图书馆与小型图书馆。大型图书馆的经费、人力与技术条件等都比较好,而且可以选择的供应商范围较广,在服务策略上的灵活度较大;同时大型图书馆具有较强的谈判力,可以使供应商根据本馆的需要做出一定的策略调整。然而小型图书馆与之相比,在经费、人力与技术条件上都较弱,谈判能力不强,服务选择面窄,策略灵活度小。对于小型图书馆,服务可以更多考虑“硬件+资源”的策略,因为这一服务不需要支付平台费,也不会受到出版商针对图书馆的供应制约。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高校图书馆中也存在普通阅读需求,因此,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尝试开展内容外借服务。然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不同之处在于,其读者需求的专业性较强,且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某些服务策略如外借、复本制度、窗口期等在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读者中是难以满足其需要的[4]

考虑到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搭建了良好的无线网络,高校图书馆应更多采用多用户即时阅读服务或基于下载的拥有服务策略,且不宜设置窗口期,以便提供最新资源的及时获取。在阅读服务上,目前高校图书馆中提供的数字资源主要是前移动资源,即使搭建了便捷的移动获取平台,在基于移动技术的阅读上也存在发展瓶颈,而且移动格式如EPUB在呈现学术文献时仍然有很大局限。高校图书馆应考虑并行服务策略,在供应商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之前继续维持已有服务,同时适度引入一些移动供应商的产品。

专业图书馆用户的阅读需求大都属于专业性需求,目前提供专业数字资源的供应商基本上仍以桌面服务为主。因为随时随地的碎片阅读对于需要大量查阅专业资料的读者来讲也不是主流阅读方式,读者主要还是利用电脑开展研究。国外有企业图书馆针对专业数据库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试验,发现这一服务很难满足专业人员的需求。对于移动阅读服务在专业图书馆中应如何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基于资源类型的策略选择解析(www.xing528.com)

资源类型不同,图书馆在提供移动阅读服务时的策略也应不同。

无权属资源是指并非没有版权,而是不存在基于经济利益的版权属性的资源,图书馆可以自由复制、灵活使用,包括进入公有领域的资源、开放存取资源及法律上规定无版权的资源(如法律条文等)。

无权属资源对于移动阅读服务既有好处,也有不足。好处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无权属资源不会带来基于经济利益的版权纠纷,也没有DRM限制,图书馆在选择服务策略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方便的服务,包括拥有服务、开放用户制度、多用户并发访问、无使用量限制、无使用权限限制、可馆外获取等;其二,只要图书馆能获得无权属资源的数字版,就可以实现较好的移动友好阅读服务,因为图书馆几乎可以将资源转换成任何格式,这样资源就可以被多数硬、软件支持,在不存在特殊显示要求的情况下能实现流式显示和图文混排,图书馆还可以将无权属资源制作成互动型文献或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提供阅读服务。不足主要是无权属资源以免费资源为主,图书馆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平台,这对图书馆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构成了压力。即使图书馆有能力搭建平台,但为了扩大服务范围,首先建设的也应该是桌面平台。

古籍属于公有领域资源,其移动阅读服务策略可参照无权属资源,但古籍资源亦有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阅读体验上。对于古籍文本化,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仅能获得向量化文本,提供基于内容的流式阅读;也可以保持古籍的排版和布局,提供反映古籍原貌的版式阅读。对于同一部古籍应同时提供流式显示与固定排版的版本,并能一键切换,方便读者选择。同时,古籍阅读器也要根据古籍特点,提供一些特色功能。不过,虽然古籍数字化技术已日渐成熟,但由于OCR技术在应用于古籍时的识别率问题,古籍数字化效率仍有待提高。国外有机构甚至设计了一种游戏软件,将古籍的文本识别融入游戏,使人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向古籍服务单位贡献文本。

前移动资源指在移动阅读普及之前的数字资源,特点是没有考虑到移动需求,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以桌面电脑和有线网络为前提,因而存在向移动端过渡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做以下几点:第一,应实现平台的移动过渡,使读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得数字资源,目前许多数字资源供应商都开发了移动平台,有些则开放了资源接口,使图书馆自建的移动平台也可以从供应商处调用资源。第二,在内容获取上应体现移动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在桌面服务中采用即时阅读、不提供下载的数字资源,应考虑移动环境中网络条件不佳的状况,或移动网络成本高的现实,在保留即时阅读的同时提供下载或本地外借服务,方便读者在各种条件下使用。第三,经过多年的积累,前移动资源库大都拥有了海量的资源,将所有这些资源转换成能提供移动友好体验的资源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对原资源格式和浏览器进行技术改造,至少保证资源在主流移动设备上可读;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并行策略,即在继续提供原有类型资源的同时,提供具有移动友好的资源。

在移动阅读普及之后建立的数字资源可称为后移动资源。这类资源在建设之初就考虑了移动获取和阅读的要求,目前国外许多资源供应商如overdrive、3M云图书馆提供的即是这种后移动资源。在国内,传统图书馆数字资源供应商向移动时代的转型并不是很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近几年来成立的一些商业移动阅读服务系统提供的资源均属于后移动资源。对于图书馆自建的后移动数据库,也要注意移动对接的问题。后移动资源建设应坚持媒介独立原则,所建资源既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在电脑上获取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移动设备上获取和使用。

图书馆一旦选择了某种移动阅读服务策略,并不意味着这一策略将一成不变,策略本身也具有发展性,要根据技术革新、需求变化、供应商的政策改变等因素随时与供应商沟通,力争以最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各种策略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细节上也会存在差异,图书馆只有根据本馆的业务实际,结合持续的实施效果评估,才能找到最适合本单位的服务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