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性给出未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优化策略,从而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一)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
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公共图书馆要想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支持,而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就是政策、法律和规范的宏观支持,从而实现“国家倡导,图书馆落实”的预期目标。法律规范上的充分支持策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任何实践活动有了法律依托,其成功开展的概率会大幅增加,可以说,法律法规是实践的基础。一项法律法规或实施细则的制定是这项实践活动的“风向标”,没有法律法规支撑的实践犹如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目标,缺乏清晰的条理,缺少规范的实践过程。社会力量和公共图书馆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合作的条件、目的、途径和收益等都是相关法律法规应该规定和规范的。在双方遇到问题和冲突时,就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解决。有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是政策对其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动因同样非常重要。无论是激励社会力量实施公益行为的需要,还是培育社会公益意识的需要,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行为给予合理的激励都是必要的。[3]
最后,是实施细则的落实作用。有了政策的推动和法律的约束,要想最终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就离不开相关实施细则对相关工作的落实。一般情况下,实施细则主要由公共图书馆自身制定,在政策和法律指导下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规定:能够参与建设的社会力量类型、参与的具体方式及相关规定,参与的奖罚制度等。每一所公共图书馆关于社会力量参与的实施细则都可能不同,说明实施细则具有具体化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实施细则的制定实际上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最根本的一步,既将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又能够引导社会力量正确地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二)增加理论层面的指导(www.xing528.com)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关研究还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由于参与方式类型众多,研究内容繁杂,研究方式多样,致使很多研究出现了重复或缺失的现象:同样的主题被研究了多次,而有些主题没有或少有体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中,理论相关的主题相对较少,基础理论类研究占总体研究的比重比实践案例类研究所占比重小很多,恰恰反映出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缺陷所在:基础理论支撑严重不足。
开展理论层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为实践研究寻找理论依据,目前相关研究大多数将研究焦点放在实践研究中,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很多并且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研究阶段,致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出现脱节的现象。实践研究固然重要,但没有充足的理论支撑,有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想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会缺少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其他领域的优秀理论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理论依据。希望未来研究能够总结以往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将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进而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研究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的最终目的。
【注释】
[1]张慧莲.基层图书馆引进社会力量研究——以东莞市虎门镇图书馆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丁振伟,宫平.图书馆社会捐赠现状实证研究——以辽宁地区图书馆捐赠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02):42-47.
[3]乔杨.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力量参与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6(01):35-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