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哪些事情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之后,接下来就要将这些事情变成一个合格的目标任务。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合格的呢?我们可以参考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进行判断。
SMART目标管理原则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管理者一定要防止陷入“活动陷阱”,在工作中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另外,企业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帮助员工实现高效运作,这就是著名的SMART原则。
“SMART”是五个英文字母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限的)的首字母简称。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用具体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要达到的行为标准。比如,我们要提升业务能力,“业务能力”这种说法过于抽象模糊,目标应该是越具体越好,可以换成“业绩提升5%”,这样就清楚多了。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可用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如果无法用数据衡量,就无法判断目标是否实现。比如说,要对所有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合格者将会根据工作表现进行加薪,这里的“合格”并没有交代清楚判断的依据,可以将“合格”换成“业绩考核评分在85分以上”或者其他更明确的标准。(www.xing528.com)
A(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目标定得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目标脱离实际,经过艰苦的努力还是无法达成,不仅打击人的自信心,还会对下一个目标的完成造成消极影响;目标太小了,太容易达成,容易让人放松懈怠,失去进步的动力,因而耽误时间,影响其他目标的完成。所以,一个合格的目标应该是在执行者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有一点挑战的。比如,下个季度销售业绩提升3%,这样的目标就比较合适,能激励自己付诸努力,实现的概论很大。
R(Relevant):目标必须互相关联。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与其他目标并无关联,或者关联度很低,那么这个目标即使达成了,意义也不是很大。比如,作为一名程序员,他的目标却是学好法语。学习一门外语固然好,但这个目标与本职工作并没有什么联系,完成它所能产生的效果就十分有限。如果把学法语换成学习Python(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工作紧密结合,对工作的助益效果就会很明显。
T(Time-bound):目标必须有完成期限。比如,我将在2020年3月31日之前完成某个项目。这个“2020年3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假如没有这样的时间要求,除了造成拖延,还不利于目标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要根据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拟定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间要求,并定期检查目标的完成进度,再根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目标。
SMART原则不仅适用于用于团队或个人的目标制定,还可以为绩效考核提供目标和参考标准,它可以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符合上述原则,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