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两年制的初中生活中,学校由“校革委”领导。那时工人阶级的地位很高,人们以当工人为荣。于是教育提倡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校革委”布置全体学生分期分批走进工厂,向工人阶级学习。
1971年6月上旬的一天,星期一,我所在的十七排“学工”到川染厂学习。那几天气候反常,虽是初夏,天气却很炎热,同学们烈日之下列队步行一个小时,走进工厂大门时已是热不可耐。
到工厂后,根据接待单位的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下车间。我所在的小组分到机修车间。一进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顿时如雷贯耳,这才知道有一种噪声叫作震耳欲聋。高大冲床发出的轰隆巨响,车床钻床旋转的呼呼之声,使两人即使面对面交流也必须大声说话,或用手势比画才行。
每个同学被带到一台机器旁,交给一个工人师傅负责带领。带我的师傅是一个姓王的女车工,她一本正经地大声对我喊:“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动手!认真看我工作就行!”只见她把一个圆柱形的铁坯放在车床上固定,然后熟练地开动机器。锋利的车刀下顿时翻卷出螺旋状的铁丝,泛着银白色的光彩,令人眼花缭乱。
王师傅专心致志地操纵着机器,对站在她身旁的这个中学生似乎并不在意。只是在我聚精会神、跃跃欲试的时候,她会立即高喊:“小心!”让我伸出的手急忙缩了回去。不过我这个徒弟对她还是挺尊敬的,师傅长师傅短地叫着,绝不随意操作,一切听从她的指挥。
上岗头两天,她除了让我在车床边观察学习外,也叫我帮她做一些车工之外的杂事。比如把她车好的零件移开、把不同规格的零件分放之类,虽不是什么技术活,我也言听计从、心怀乐意,看得出她也逐渐喜欢上我了。
酷热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在这种地方不要说工作,就是稍微多待一会儿也觉得很难受。王师傅整个工作期间全是站着的,双手不停地调控车床,全神贯注地盯着所车的铁坯,还要随时用卡尺测量,以使生产的零件达标。看到她脸上豆大的汗珠,我会悄悄端上一杯温水,递上擦汗的毛巾,这时她会对我莞尔一笑。
工人的劳动是很辛苦的。像王师傅这样的车工,长年累月工作在震耳欲聋的噪声中,与钢筋铁骨的机器为伴,车床的刀具削铁如泥,一不留神就可能酿成事故。这时我终于明白她为何总是不苟言笑,眼光高度集中在加工的机器和零件上,毕竟安全第一哦!
大概王师傅觉得我还听话,对我的好感也慢慢增加。一次,当我在她面前流露出想亲手开动机器的意愿时,她热情地向我道出了心里话:“你们只有一周的学习时间,体验一下工厂的情况就可以了。我知道你想动一动手,试一试自己的能力,这是好事。年轻就得有为,敢想还得敢干。不过车间主任嘱咐过,对来学工的学生,只能给予口头讲解,不得让你们亲自动手,以确保安全。况且我们每天都有定额任务需要完成,希望你能理解。”看到我极不情愿地点头,她接着说:“看得出你是一个好学的人,适当时机我会满足你的愿望的。”王师傅的善解人意,让我很感动。
到学工的第三天,在上班前的例行准备时间里,王师傅终于兑现她的许诺,让我亲自当一回车工,时间是十分钟。她首先给我讲述车床的结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接着手把手地指导我开动车床。好在有前两天的跟班学习,车工知识略知一二,不然我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在我的操作下,欢快的车刀在旋转,螺旋状的铁丝在飞舞。我仿佛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员,在为祖国建设出力了。(www.xing528.com)
操作实习虽然只有十分钟,但让我体验了一回真正的工作,我心情紧张,手在颤抖。不是好玩图乐,不是心血来潮,人生要有追求。我思量着假如以后真的当了工人,我一定要好好干,学好真本事,要做工人中的佼佼者。
连续几天的酷热,预示着会有一场暴雨来临。就在学工第四天收工回家的途中,这场暴雨不期而至。空旷的马路上无处躲避,同学们都变成了落汤鸡。我接连打了两个寒战,感觉可能会感冒,回家后急忙洗澡换衣,一夜无事。可就在次日下午,我突然发起高烧来,流鼻涕,打喷嚏,全身无力。王师傅见我病了,且病得不轻,立即停下工作陪我到厂医院,关切地说:“看你的症状一定是重感冒!需要马上休息和治疗,明天我准你的假,你就不用来上班了。”
医生很快给我量出体温:三十九度五。“烧得这么重,怎么不请病假?上午就不该来了!”医生并没有询问生病的起因却一语中的:“昨天淋雨了吧?像你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好几例了,暴热骤冷受了凉,感冒了!”说完给我打了一针,还拿了药叫我按时服用。
从医院出来,我昏沉沉地慢慢往家走。半小时过去,我感觉头没那么沉重了,整个身体也轻松许多。是药效好,还是我的抵抗力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但病好了我暗自庆幸。
星期六,学工的最后一天,我照常到工厂去。王师傅惊讶地说:“病得那么厉害,我不是让你今天不用来了嘛!”我感激地说:“多谢王师傅的关心!昨天从医院打针回家,没过多久高烧就退了。再说,今天是学工的最后一天,我希望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也好向你说声谢谢和再见哩!”她欣喜地说:“来了正好,为了表扬你的好学精神,我有一件小礼物要送给你。”
说话间王师傅从抽屉中拿出一个玻璃茶杯。玻璃杯并不稀奇,可王师傅的这个茶杯与众不同,杯盖不是塑料而是金属的,在车间的灯光下闪闪发光。啊,我知道了,这是少有的不锈钢材质。那时只在街头偶尔可见有人拿着这种不锈钢盖的茶杯,那绝对是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玻璃杯是买的,不锈钢盖是我抽空车制的。”王师傅对我说,“杯盖虽小,但要做好它,却并不容易……”
是啊!只有技艺娴熟的车工,才能做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小玩意儿。我读懂了王师傅的寓意,做任何工作都得吃苦用心,要能从小事中见不凡,于无声处听惊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