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国
1982年,大冶县博物馆对县城西南西畈乡胡彦贵村附近的岗陵上一座东周楚城进行了发掘,当地百姓呼之为“鄂王城”,并以“鄂王城城址”一名于2001年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城平面形状不规则,面积不大,约112500平方米,地面至今可见土筑城垣,护城河及部分建筑基址;城内文化堆积较薄,出土有东周时期的陶器、铜兵器和铁器等遗物,时代则以战国时期为主。[1]
但是,截至目前,关于该城的性质,学术界依然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五:(1)熊渠所封“中子红为鄂王”之鄂[2],即学术界所谓的“东鄂”[3];(2)《鄂君启节》启之封邑;(3)楚之别都;(4)楚国的军事城堡;(5)战国时期楚国的铜矿管理中心[4]。而且,前三种观点互相联系紧密,均涉及到文献中的“西鄂”与“东鄂”之争。即使我们认定“鄂王城”在“东鄂”而不在“西鄂”,又出现了今鄂州与大冶两地对“鄂王城”之争。类似的问题古今以来在全国各地都有存在,例如,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对“诸葛亮古隆中”之争,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对“老子故里”之争,炎帝神农故里全国有六地相争,湖南省就有炎陵县和会同县相争。(www.xing528.com)
上述纷争有的或许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尚无法得到解决,但有的问题的解决仍然得回到陈寅恪先生概括王国维先生治史方法的“二重证据法”上来,通过认真、深入、细致地研究,逐渐形成共识。笔者是从事文献研究的,于考古可说是门外汉,不揣冒昧写下的这篇小文只是做了一点文献梳理的工作,认为自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首次明确记载“鄂王城”并将“鄂王城”的大体位置几乎与“故鄂县城”相当,因此,宋元明及晚清前地志类典籍和个人诗文中所言“鄂王城”均指“鄂县故城”,在今鄂州,而根据《水经注》《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知,最早将“鄂县故城”与“鄂王城”相联系的当属魏晋南北朝地志《九州记》;而指向马迹乡“鄂王城”(今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的文献记载均属晚出,如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武昌县志》、民国十年(1921年)《湖北通志》。析分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