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规划、项目计划、工作计划的区别
(2) 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及目的
(3) 掌握制订计划(规划)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步骤
计划编制概况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序的,经济发展的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这种有序性和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工作的计划性。经济活动的效益取决于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经济活动的效益越大,而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开始,并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计划是指对未来行动的规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由欧洲的管理者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它是使组织中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的保证。计划工作还是一种需要运用智力和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它要高瞻远瞩地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上。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解释:“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计划工作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和要去的地方之间铺路搭桥。”孔茨将组织的宗旨、方针政策、目标、程序、规章、预算等的制定和实施都纳入计划工作,使计划的含义广泛而丰富。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理解事物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未来。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即目标性、首位性、强制性、弹性、持续性和创新性。
(一) 目标性
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旨在促使企业或各类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计划工作最明白地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职能活动。
(二) 首位性
计划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首位,把计划工作摆在首位,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计划工作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决策,即不需要进行随后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工作等。例如,对于一个是否建立新工厂的计划研究工作,如果得出的结论是新工厂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那就没有筹建、组织、领导和控制一个新工厂的问题。计划工作摆在首位的原因,还在于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过程中。
(三) 强制性与弹性
计划既有强制性又有弹性,计划执行过程中,在没有发现其不适应或缺陷之前,执行人应该严格遵守,而不可以轻易变更或废止,这是计划的强制性。当然,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继续执行计划将会使组织遭受严重损害或是根本无法执行原计划时,应该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果断地修改原计划,以适应特殊情况。
(四) 持续性
计划应当承前启后地将组织的宗旨和目标贯穿其中,从时间的推移中持续地体现出来,过去的计划可以作为将来计划的参考,现在的计划也必须与以后的计划相衔接,这样才不致前后冲突,难以推行。
(五) 创新性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作出决定,因而它是一个创新性的管理过程。计划有点类似于一个产品的设计,它是对管理活动的设计,正如一个新产品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新一样,计划的成功也在于它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预测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当前,我国正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我国企业在对外开放的方针下正面临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形势要求我们迅速提高宏观和微观的管理水平,而加强计划工作、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关键。
三、规划、项目计划与工作计划的区别
(一) 规划
我国的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如下。
(1)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2)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3)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二) 项目计划
(1) 确定并描述为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各项任务(活动)范围。
(2) 确定负责执行项目各项任务(活动)的全部人员。
(3) 制定各项任务(活动)的时间进度表。
(4) 阐明完成各项任务(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5) 确定各项任务(活动)的预算。
(三) 工作计划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是在了解艾滋病流行现状的情况下,确定艾滋病防治相关的问题、确定问题优先领域、分析问题、制定工作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四) 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与项目计划、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
(1) 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中长期的计划。
(2) 项目计划——以“项目”的形式推动和促进“规划”的实现。
(3) 工作计划——针对“规划”和“项目计划”难点而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
四、计划工作的任务
计划工作的任务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做什么(what to do),为什么做(why to do),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 谁去做(who to do it),怎么做(how to do it)。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含义如下。
做什么: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例如,企业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并合理安排产品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和进度,在保证按期、按质和按量完成订货合同的前提下,使生产能力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
为什么做: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实践表明,计划工作人员对组织和企业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了解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时间,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平衡能力及资源。
何地做:规定实施的地点和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条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谁负责、由哪个部门负责。例如,开发一种产品要经过产品设计、产品试制、市场开发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事项都应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
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平衡人力和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各种派生计划。
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计划还应包括控制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也就是告诉实施计划的部门或人员,做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完成了计划。
五、计划的分类
(一) 按计划的形式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这几种计划的关系可描述为一个等级层次。
(1) 宗旨:各种组织的集体经营活动,如果是有意义的,都至少应当有一个目的或使命。这种目的或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我们称之为宗旨。也就是说,宗旨即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
(2) 目标: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项具体目标是在宗旨的指导下提出的,它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目标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以及控制活动所要到达的结果。
(3) 战略:为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要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它不需要具体说明企业如何实现目标,因为说明这一切是许多主要的和辅助计划的任务。战略是要指明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
(4) 政策: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作为明文规定的政策,通常列入计划之中,而一项重大的政策,则往往单独发布。政策将一些问题事先确定下来,避免重复分析,并给其他派生的计划以一个全局性的概貌,从而使主管人员能够控制全局。制定政策还有助于主管人员把职权授予下级。
(5) 程序:程序也是一种计划,它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程序指导如何采取行动,而不能指导如何去思考问题。程序的实质是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时间顺序,因此,程序也是一种工作步骤。
(6) 规则: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是对具体场合和在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规则常常与政策混淆,所以要特别注意区分。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在于规则在应用中不具有自由处置权,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可以把程序看成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7) 规划: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订的综合性计划。规划有大有小,大的规划如国际的科学技术发展等。大的规划中又包含了许多小的派生规划,而小的规划也会给总规划带来影响,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8) 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称为“数字化”的计划,例如,企业中的财务收支预算等。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方法。
(二) 其他分类
计划的其他分类类型如表2-1所示。
六、计划工作的一般程序
七、计划的方法
(一) 预测:调查法、趋势预测法、计量经济法
调查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趋势预测法(或称时间序列分析法)是预测的另外一种方法,它是运用过去的数据和信息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计量经济法就是以经济学中关于各种经济关系的学说为根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经济关系进行计量,然后把计量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对照。
(二)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为量本分析法,它根据盈亏平衡点来选择经济合理的产量。它被广泛运用于利润预测、目标成本的控制、生产方案的优选、制定价格等过程中。现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决策的有力工具,且日益被管理者所重视。
(三) 滚动计划
滚动计划是用来编制和调整长期计划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对促进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的衔接是十分有效的。由于长期计划所涉及的时间期限比较长,而计划制订面对的又是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必然会有许多无法预测和估计到的情况,如果将计划视为一成不变的,那么势必会影响计划工作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所以,在编制长期工作计划时,就应该采取“近具体,远概略”的方法,对近期的计划制订得尽量具体,以便于计划的实施;对远期计划只提出大概的要求,使员工明确方向即可。
(四) 网络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国外出现的一种较新的计划方法,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订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的形式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去完成既定的目标或任务。
综上所述,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预先安排,计划是所有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方面,它是对未来活动所进行的预先的行动安排,是一种针对未来的筹谋、规划、谋划、策划、企划等。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就是对计划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有能力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一个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时,计划就已经开始了。计划是重要的管理职能,管理者要想完成工作,就必须预先计划。
阅读材料
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
一、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背景
2003年9月22日,在联合国高级别艾滋病防治特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控制艾滋病的五项庄严承诺: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目标,加强监督;加强艾滋病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体现综合关怀,反对社会歧视;继续扩大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总理宣布了国家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包括:对农民和城市贫困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品,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感染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品和新生儿检测试剂,为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免除学费,为感染艾滋病的家庭提供生活救助和人文关怀。
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二、成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受到以下方面影响
(1) 资源调动。
(2) 公民社会的调动、政府支持和投入。
(3) 主要部门和组织领导的实力和类型。
(4) 公私部门的技术和机构的能力。
(5) 部门之间和多部门发展投入的水平。
(6) 资源管理体系。
(7) 规划、资金提供和项目实施的权力下放。
(8) 督导与评估。
三、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由八个要素组成
1. 战略规划
(1) 确定艾滋病综合防治战略规划的核心原则。
(2) 探讨如何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制定确保参与和带动社区参与规则。
(3) 概述利益相关者在规划中的角色。
(4) 描述战略规划过程的步骤,包括优先考虑的区域。
(5) 列举在进行艾滋病综合防治战略规划时利益相关者可解决的关键问题。
(6) 提供一个艾滋病综合防治战略规划个案进行研究。
(7) 提供更多的供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2. 技术策略
(1) 基于下列因素,什么是适当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战略规划技术干预?
——疫情程度和类型;
——项目需求;
——可利用资源。
(2) 在国际和国内采用的技术战略中,哪些技术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有效而成功;
——具有成本效益;
——可持续。
(3) 技术干预支持艾滋病综合防治战略规划实施的方法如下。
——结合关键的技术干预:资源咨询检测,性传播感染处理,家庭护理。
——为有针对性的预防而组合干预,面向高危人群的有针对性的干预:这些干预包括哪些服务,高危人群的覆盖面如何,哪些工作伙伴能帮助扩大技术干预对高危人群的覆盖面。
——将有针对性的预防整合到其他服务和部门中。
3. 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的运作: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
(1) 如何根据当地需求确立各种组织结构和体系?
(2) 从哪些渠道筹集资金?
(3) 如何确保财务问责制?
(4) 支持国家级资源调动机制。
(5) 各级响应:包括社区级、地市级、省级、国家级。
(6) 将艾滋病防治纳入发展项目中。
4. 非政府组织参与
(1)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 如何推广和扩大现有的项目?
(3) 需要开展哪些新项目?
(4) 保持非政府组织的相对优势。
(5) 制定扩大非政府组织对艾滋病影响的战略。
(6) 改善在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7) 利用非政府组织网络支持艾滋病防治综合规划。
5. 人员能力开发
(1) 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需要哪些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技能?
(2) 如何开发、提高和保持这些技能?
6. 成本核算和资源使用
(1) 需要多大的成本?
(2) 应如何分配资源?
(3) 资源分配的标准是什么?
(4) 成本核算的步骤:
——确定目标人群的覆盖面;
——确定目前及将来的干预覆盖面;
——考虑现存的计划实施制约因素;
——估算成本。
7. 药品和卫生用品供应的管理
(1) 需要哪些药品和卫生用品?
(2) 从哪里得到这些药品和卫生用品?
(3) 如何支付相关费用?
(4) 如何分发和管理这些药品和卫生用品?
8. 督导和评估
(1) 督导和评估对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有什么影响?
(2) 哪些方面有效?需要改进什么?
(3) 需要进行哪些调整?
(4) 督导和评估与监测的区别何在?
(5) 督导和评估与监测的核心指标和附加指标是什么?
(6) 特殊事宜:
——变化的人群和变化的防治需求;
——机构能力;——干预覆盖面;
——对关怀和支持项目督导与评估的难点和母婴传播阻断项目;
——评估扩大覆盖面的影响;
——利用数据来促成政策和项目的改变。
四、扩大的、全面的和整合的应对艾滋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原则
扩大的、全面的和整合的应对艾滋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原则(expanded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reslmnse,简称为ECIR)的项目规划框架具有多项特征,使它有别于其他艾滋病防治规划方法。ECIR框架的特征如下。
(1) 多部门合作——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利益相关者团结在一起。
(2) 支持地方政府、组织或社区接手项目——提高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确保艾滋病防治项目规划的完整性,而不仅仅是由外部人员或资助机构推动的、毫无关联的单个项目。提高“三个一”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地方、县区、社区层次上管理项目。
(3) 以实证为基础——提供一系列过程和工具来收集和利用“形势与应对”信息,开展优势与不足分析,从而指导行动规划。
(4) 强调责任制和透明度——广泛传播和分享相关的调查、分析和行动计划,从而使整个地区的人都了解项目的信息、总体目标和进展情况。
(5) 促进灵活性——提供各种方法、工具和过程来使县区规划更具战略性和建设性,同时让每个县区都有机会对它们进行改编,从而满足当地需求。
(6) 扩大资源——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资源扩大的机遇,提高当地的实施能力,增强容纳更多项目、服务和行动的能力。
(7) 尊重合法权利——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其他受影响者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督导,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当前政府政策和项目下的合法权利。
五、社区规划八大原则
(1) 包括所有对象:所有感染者、有感染风险的群体或受影响群体都被纳入规划中,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人以及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的代表。
(2) 具有代表性:特定社区或部门的人代表着社区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
(3) 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所有参与者的尊重、提前通知会议的召开(选择所有人都方便的时间召开会议)、营造一种尊重多样化(不同的价值观、背景、经历和文化)的会议氛围,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推动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
(4) 决策平等权:应该给规划小组的所有成员提供相同的信息,他们应该对艾滋病疫情和规划过程有共同的认识,所有人都应该能够平等地影响最终的决策。
(5) 有据可依的决策:计划应尽可能地建立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小组应该能够说明感染群体、受影响群体和有感染风险群体的现状。小组还应了解这些群体的需求和现有资源(包括现有项目),以便找出差距,计划扩大干预的规模或开展新的干预。
(6) 全面:规划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参与式过程制订一份“行动”计划,计划应该基于社区价值观和规范,还应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用最新信息和数据找出的需求和资源之间的差距。
(7) 实施为主:计划是实施项目的一个工具。不管社区内需求的数量和类型如何,项目已经确定并理清了各项干预活动的优先次序。计划应该用于决定哪些人将获得服务、哪些项目将得到资助以及资金主要流向何处。
(8) 持续的过程:应该定期督导、评估和更新计划。
六、制订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计划的八大步骤
(1) 确定目标人群:确定目标人群的第一步是收集现有数据,数据应该能反映规划小组考虑预防、关怀、支持和治疗干预要覆盖的人群。这些信息包括:①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病、艾滋病;②导致流行的各种主要危险行为;③导致脆弱性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和卫生因素,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社会性别问题、人口流动、财产权、受教育机会和工作场所等;④艾滋病对社区的当前和预期影响。
讨论:如果现有数据不充分、不可靠或无法给出我们正在寻找的答案,是否需要或能获得更多数据?
(2) 确定目标人群的需求:目标人群需要哪些艾滋病相关的预防、关怀、支持和治疗干预,何时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开展这些干预,是否具备所需数据和数据是否可靠。
(3) 确定资源/应对:一般从财力、人力、物力和项目几个方面来分析资源。需要提醒规划人员的是,还应考察当前的项目覆盖面和差距、有用的模式、技术资源、合作伙伴之间的差距和应对能力。为了推动县区层次或地方层次的应对评估,规划小组应该考察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以便确定部门和机构是否具有下面几个领域的能力:
· 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 提供所需服务的能力;
· 组织;
· 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 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实践;
· 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 公共和私营资源的可用性;
· 资助方的支持。
(4) 确定未满足的需求(不足之处分析):资源、应对和需求之间有什么区别?
(5) 确定干预:干预是一系列具体活动,旨在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为感染者提供关怀、支持或治疗,这些干预应该解决目前无力顾及或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6) 确定干预重点:根据对社区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来确定干预的重点。下面的决定因素可以用于选择干预重点:疫情流行状况、目标行为、重点地域、资源水平(负担能力)、实施的领导能力、可行性和社区准备程度(这一点最重要)。
(7) 制订计划:根据前六步收集和分析的信息来制订计划。计划将表明正在开展什么工作、由谁开展、什么时候开展、如何开展和资金从哪里来。计划将确定预期成果,还将包括预算、督导与评估部分。
(8) 督导和更新计划:计划是有“活力”的文档,必须经常对计划进行评估和更新,从而反映最新需求、说明新资源的必要性和反映修改后的工作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