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电工程合同缺陷分析及索赔案例

水电工程合同缺陷分析及索赔案例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承包商以9185万元人民币中标承建,合同工期15个月。注意:标准中是开挖偏差±20cm,混凝土±2%,即允许一定程度的超欠挖。将此项责任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对承包商而言是不利的。

水电工程合同缺陷分析及索赔案例

【案例背景】

某地下电站进水口开挖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约228.5万m3支护混凝土1.6万m3,各类锚杆约15000根,预应力锚索约30束,钢筋500t,1999年8月中旬开工,2000年11月底前完工。某承包商以9185万元人民币中标承建,合同工期15个月。该项目在支护混凝土的计量与结算上,合同双方产生了分歧。

【问题提示】

本案例主要对合同文本中有关计量与结算条款有分歧,下面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对该部分条款进行利弊分析。

【分析与评价】

一、地下电站进水口开挖工程的合同文本规定

(1)“进水口建基面和有护坡混凝土覆盖的坡面最终开挖轮廓均不得欠挖,各种岩石边坡和基础面的超挖误差不得超过规定。”

注意,均不得欠挖,既有可能刚合适,也可能超挖。

(2)坍塌:在坍塌条款中仅对承包商做了要求,对业主无任何要求。

(3)超挖:“不论何处和出于何因,如果未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及确认,其开挖超出图示的开挖线,则承包者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对超挖部分进行回填及必要的处理。超挖方量、回填与处理费均由承包者承担。”

注意,此条款看似对业主有利,其实是对承包商也有利,其含义是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及确认的超挖量不由承包商承担。承包商应可以尽可能地多请示监理工程师并获得其指示及确认,以利索赔,多报告,多索赔。

“由于施工需要而造成的超挖……由此超挖而引起的混凝土回填均计入相应的设计断面以内的单价内,也不做单独支付。”

注意,如果承包商能证明自己的超挖并非施工需要,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那么由此引起的混凝土回填业主应予以计量与支付。比如地质缺陷,若资料及现场能证明承包商的行为是科学、合理的,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的最好方案,那么超挖量及相应回填量业主应予以支付。

还有一点,是“计入相应的单价”而非工程量,这对承包商的报价构成很大威胁,因为设计混凝土厚为40cm,超挖10cm即意味着混凝土的单价相应提高25%。这时,业主可对承包的报价提出疑问,而该规定使业主避免了在工程量上的核定,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www.xing528.com)

“由于开挖形状特殊而造成的超挖……应包括在相应的单价内。”

注意:又是单价,而非工程量,每一个承包商都清楚单价意味着什么。

(4)计量:“在支付量测中……不得计入承包者为施工需要而增加的混凝土工程量,也不得计入基础开挖或洞挖时因施工需要的超挖所增加的回填混凝土工程量”。

二、有关标准:执行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对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中等坚硬的岩体:①水工建基面开挖偏差不应大于±20cm;②设计边坡轮廓的开挖偏差在一次钻孔深度条件下开挖时,不应大于其开挖高度的±2%。

注意:标准中是开挖偏差±20cm,混凝土±2%,即允许一定程度的超欠挖。而合同条款规定不允许欠挖,事实上,对岩石开挖想做到正好是极其困难的,再有经验的承包商也不行,业主自身也不可能找到如此高水平的承包商。

三、实施情况

承包商从2000年2月开始支护混凝土施工,在175~185m高程,50+064.8~50+191.8施工范围内,设计方量为966.3m3,超浇混凝土方量988m3,其中业主予以支付的因地质缺陷引起的混凝土回填309.4m3,实际超浇量为988-309.4=678.6m3,超浇量/设计量=70%。经设计同意,垂直坡面后移10cm,混凝土超浇量为70%,若按照原设计则为95.2%。由此可以看出,按修改前的招标文件的规定,承包商的混凝土单价几乎要翻一倍。

四、基本结论

(1)施工标准考虑了超欠挖,合同条款不许欠挖,其结果造成了超挖的不可避免,那么,施工需要的合理超挖应予以计量与支付,由此引起的回填与处理,业主也应予以计量与支付。将此项责任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对承包商而言是不利的。

(2)按合同条款,承包商的开挖线只要得到监理的指示及确认,业主即予以承担相应责任,承包商可据此化不利为有利,尽量向业主索赔。

(3)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施工中的某些计量方法与原则做出规定,以使业主和承包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规定相应的比例和界线。

(4)该承包商的分级管理,给合同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在实际执行中的合同管理还有很大差距。重进度、重形象、算“政治”账、行政干预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合同管理的正常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律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重合同、学合同、守合同、用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树立全员、全方位的合同意识并落实到实处,对于每一施工企业来说都很必要、很迫切,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