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创新
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首先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创造性的方法,指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模式等展开阅读教学,具体包括发现探究式、生活式、讨论式、想象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地学,创造地学。创造性阅读,就是尽所能地去发现挖掘文字表层下所蕴含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持久性、探索性等品质,培养他们创造性阅读的强烈自觉性及意识。学生们在没有外在压力和强制力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对读物积极钻研,主动探索,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创造,不断介入评价,怀疑和预测,并能持之以恒,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价值。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体验阅读中思维的乐趣,体验创造的成功感,并且对学生在阅读中大胆的思想、评价,持肯定态度,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意识,为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思想基础。
1.发现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带有创造性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在此法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已获得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去构设新的矛盾,以求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探求掌握新的知识。
2.生活化阅读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教材教,让学生学。教学应该设计出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环节,去产生它应有的效果。使学生通过具体文章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3.想象教学法
想象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目的的教学法。一定程度上说,想象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的结果,也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2]想象中的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想象能力。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情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自行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小橘灯》时,教师便可提出为什么说“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让学生想象情节,创造性阅读,体会小橘灯象征光明的意义。还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猜读故事的多种结尾。学生们将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形象,预测故事的结尾,自然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各自说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想象结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每个人便会从别人的想象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趋于“变通”“独特”,这时,新奇的设想就会出现,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逆向教学法
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抛开文章的思路导向,进行反方向的思维,培养在特殊情况下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具有逆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大特点。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提出:“扁鹊未逃会怎么样?”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逆向思维活动,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富有创造力。
5.打破定式教学法
文章本身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但多年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师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使之难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因而要打破思维定式,提供不同的思路阅读,培育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鹤群翔空》一文中都认为表现了鹤群对敌的英勇、团结,其实打破这一定式,从鹰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写出了鹰的生存毅力呢?再如《两小儿辩日》一直以来都着重于孔子的实事求是,学习的学无止境,可从两小儿的角度来看,似乎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
6.发散集中教学法
阅读中教师找准文章的发散点,提出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学生把与众不同的想法说出来,再通过集中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宋定伯捉鬼》时,教师可依据文章内容提出“如何看待宋定伯此人?”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机智、勇敢、不守信用等形象,教师与学生最后可以集中看法得出综合的结论,一个有血有肉的宋定伯形象。
(二)信息技术下的阅读法创新
在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语文教师应在激发学生主动热情地自主阅读的同时,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广泛的课内外阅读中,只有学生自己有着强烈的自觉的创造意识,并有着充分的准备,才能读有所获,命运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进行创造性阅读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具体方面如下:(www.xing528.com)
1.读思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庄子“疑”孔子入世哲学而创出世哲学,荀子“疑”孟子性本善而创人性本恶论,不破则不立,除旧才可布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中,学生仍然需要秉持“疑而读,读而疑”的原则,不断地对所读文章怀疑、思索,进而深入其本质,将前人的经验在怀疑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真理。
2.置身其中法
这种方法也可以叫作设身处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妨也做一回纸上人物,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皆随作品的脉络,潜心读进去,处处将自己着想为作品中的人物,才能思人物所思,想人物所想。同时要跳出人物,仔细体会作者的匠心,以及遣词造句的功力,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读懂读透,使人物形象完全充实。在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时,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将自己“变身”为作者,设身处地地想作者之所想,议作者所议,透彻地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说明的事物,这也是一种创新性阅读。
3.再造式阅读法
再造式阅读法依据重演律的原理,让学生重演作者的认识和写作思路,以期学习作者的创造性思维。
重演律是指人类群体发展进化与个体发育成熟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生理发育过程几乎重演着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婴儿来到世界上,其认识发展过程又遵循重演律,个体的认识、情感、能力发展的过程几乎是人类群体发展过程的重演。
因而学生的阅读认识过程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人知识经验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下的综合性运用,在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再造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是提倡学生仿照作者的观察点去观察,用“重演律”来说是将作者的创作重演一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体会创造的乐趣。并认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高超技巧,同时会让学生发现自己有些地方与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信心增强,对文章的领悟能力也就有所提高,甚至于对语文课也会建立起感情,阅读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当然,这种阅读法比其他的讲读法可能费时费力,但是创造学认为,“在关键的时候放慢它,才抓得住它。”其实学生能力提高后,并不是所有文章都必须用探索法,很多的内容学生自己就可以触类旁通,势如破竹,从总体而言,会更快一些。
实际上,有的语文教师采用了创新教法——探究型的教学,让学生在上此课之前,在生活中去发现与瀑布类似的东西、事物,并感悟此时内心的情感。于是学生们思想中就出现了与作者写作时类似的思维状态,可以创造新的情感事物,也能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校园里的迎春花瀑布,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有的学生看到了隧道里灯的瀑布,感受到城市的活力;有的学生看到了从天而降的雨的瀑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总之,学生学会了迁移的能力,学会了作者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思维结果,并且能将之运用于实践,这便是一定程度的创新。
4.讨论式阅读法
讨论式阅读法重在借同学们互相清楚的问题进行切磋以激发其思维的火花,进而达到对文章创造性阅读的目的。讨论阅读法最应注意的一点就是问题要有层次、有深度,但又不要太过深奥,还要不能太浅,伸手就能摘到,这样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第二点就要注意讨论的范围及尺度,是教师与学生应该加以掌握的,因为课堂教学时间不是无限的,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无限扩散,教师应该对学生限定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加以探讨,当然如果在范围外的火花被激发出来,学生就课后继续,既延伸了教学,又丰富了课外生活,一举而两得。
5.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将两篇或多篇相关的文章加以比较,从中发现文章的内涵,玩味作者的匠心独运。蒙田的《热爱生命》与张晓风的《创造生命》都是有关生命的文章,编者将两篇文章编在一课中,并明确提出学生可以对比阅读。那么教师在指导时,就应该指引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篇教学后,再自己将两篇文章加以对比,对学生“吐肉糜而哺”,嚼得太碎太烂,将文章教学变成点的教学。学生应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两篇文章自行做对比阅读。在阅读体会中学生会逐步揣摩出写作的角度因人而异,一个事物可以多角度阐发的写作意图,更可因此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对生命的领悟。
议论文宜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小说除应紧扣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典型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外,还可考虑小说的背景、标题、线索等方面的异同。复杂记叙文可考虑从文体、情节、人物、事件、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诗歌可从诗的体例,作家的风格,诗作的感情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文要分清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一般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普著作这两种类型,并对之比较。不同文体,也可就所描述的事物进行比较,还可对人物形象的思想表现和性格特点进行比较,对作家的风格进行比较。
这种阅读法应逐步进行,不可奢望学生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由点的比较到面的比较,由表面形式的比较到文章深层含义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