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8年,叶圣陶就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12],之后,又有一些学者谈到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例如课文不过是一批例子,提供各种语言现象供师生分析。遗憾的是,在过去数十年的阅读教学中,选文的“例子”功能却丧失殆尽。我们似乎习惯了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千百万学生在同一个规定的时间,用同一种规定的方式,读同一篇规定的课文,听同一样规定的分析,记同一个规定的结论,做同一道规定的试题,得出同一个规定的答案。
只要死记,不要创新;只要熟背,不要深究;只要考好,不要会用。一个学期20多篇课文,就这样颠过来倒过去地“听记背考”,美其名曰“抱着课本打滚”。
2000年开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有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其表现为:第一,新教材突出了文学教育,全套教材编入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的60%以上,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实施创新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更加注重选文的思想品位和文化内涵,如《离骚》《阿Q正传》等,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新教材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运用于课外,举一反三。教科书还专门安排了迁移运用、质疑解难等训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第四,《教师教学用书》重在为教师提供备课中的参考资料,尽可能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对文学作品只提供一些解读思路,甚至不同的理解也放在一起,供教师选择,这样,解放了教师手脚,更便于教师切切实实地实施创新阅读教学。同时,新大纲规定课文不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内容。(www.xing528.com)
这意味着新教材的“例子”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不必担心“必考”而面面讲到,处处设防;不必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不必死守“求同”。总之,新教材将以全新的面目充分发挥其“例子”功能,为创新阅读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实施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只要广大教师更新观念,锐意创新,那么,语文课堂所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是学生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