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培养了不少热衷于阅读并具有很强阅读能力的青年。但是,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针对这些弊端,阅读教学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应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可以说,这既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它既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又带动着听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培养了不少热衷于阅读并具有很强阅读能力的青年。但是,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正如吕叔湘所感叹的那样:“十年的时间,2 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实,怪事并不怪,深究起来,阅读教学的症结大致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标准化读解:文本开放性的萎缩

接受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呈开放性的,因为文本作为语言艺术的符号系统,其语言本身包含着多义性,它往往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读者个体又有着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知识和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然而,我们多年的阅读教学却无视文本的开放性意义,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语文教材进行标准化的读解。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学生的认识绝对受制于教师,教师的认识又绝对服从于教参,若是考试,则屈从于“标准答案”。例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尽管她具有人所共有的爱美求美的天性,尽管她在丢失项链后如何含辛茹苦地还债,但她永远都是不值得同情的。《雷雨》中的周朴园就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学生们可以丝毫不去理会“他三十年如一日对待鲁侍萍念念不忘的真诚,尽可能地去唾弃他……”诸如此类,所有选文的中心思想都是大纲上“钦定”的,语文教师按这个标准讲,学生按这个标准记,考试时按这个标准答,不许有丝毫的误差,开放的文本萎缩了,鲜活的语文教死了。

(二)程式化分析:学生阅读主体的迷失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课无论教什么选文,总是围绕着“写了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展开。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到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乃至于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作业练习,无不以这两个问题为内核,可谓形成了阅读教学的思维程式。其弊端在于:其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浮于表层,他们所接受的只是一种复述性的简单罗列式的读文训练,久而久之则窒息了学生探究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教给学生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语。(www.xing528.com)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咀嚼、去品味、去感悟、去深究和创造,而是习惯于训练他们去进行简单判断、抽象概括和空下结论,并授之以文章分析的陈词套语,诸如“描写了……概括了……歌颂了……批判了……”乍看起来,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似乎达到了理性高度,其实也许对课文中某词某句的意思尚不能意会,更别谈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感情意蕴了。这种程式化的抽象的读文训练,对于切实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联想力、想象力、顿悟力和创造力实在是收效甚微。

(三)封闭式教学:学生阅读个性的失落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封闭式教学。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满堂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储存器进行填塞。二是“满堂练”,让学生埋头于题海之中进行机械地操练,其目的是应付考试。三是“满堂问”,语文教师提问缺乏明确的目的,满足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最终还是语文教师说了算。这几种封闭型的教学模式都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个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读得少,动脑筋思考问题少,不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难以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课堂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针对这些弊端,阅读教学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应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可以说,这既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