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既有教师直接导向教学目标的行为,又有解决教学情境问题的行为,还有管理方面的行为。写作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的策划与选择,如果说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策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后者有时往往比前者更复杂、更难把握。因为教学策略的设计直接涉及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它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更要拥有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即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理想的学习世界中。
写作教学策略设计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目前,写作教学策略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与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相适应的策略缺乏了解、缺少研究。他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过去他们所熟悉的那些和旧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原封不动地搬进课堂,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强调学生是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等内容。因此,写作教学的策略选择应着眼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观察、热爱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开放策略
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所谓开放的写作教学,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1.构建开放的写作平台
近年来,多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写作教学往往将学生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和单薄的教材里,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忽略了写作的广大天地,严重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囿于课堂的写作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让四海风云、五洲波澜汇聚于学生眼前,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总之,写作教学的门可以开得大一些,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写作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2.采用开放的命题
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写得不错,可是一到中学阶段就变得不喜欢上作文课,不喜欢进行创作,问其原因,回答是“教师出的题目不合我口味”。学生的回答的确反映了中学写作教学在写什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学教师在作文命题上对学生的限制太多。比如,教师在列出《一次成功的经历》《当掌声响起的时候》等这类写作题目,在立意上就先定了调子,学生发挥的余地就很小,学生只能写“过五关,斩六将”,不能写“走麦城”。实际上,并非每个学生都有被掌声包围的经历,而“战胜自卑”“学会宽容”也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所能体悟的,更何况小孩子。既然是命题作文就必须完成,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怎么办,只好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的写作整个儿把学生的心灵扭曲了,必然让他们对写作生畏、生厌。
如果采用开放性较强的话题作文则不然。一是话题作文在内容上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如果说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给学生的是一条线,那么学生只能在这条线上延伸,而给材料作文给学生的则是许多点,连点成线,学生的手足仍然被束缚,但是话题作文给学生的却是一个话题,是一个思维的逻辑起点。这个点,学生可作无数条射线,学生可以由此编故事,发表议论,也可以借此为依托抒情。学生松绑了,思想解放了,创造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出来。从近几年话题作文实践来看,学生能在自己占有资料最丰富的领域,在自己有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的领域纵横驰骋,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二是话题作文在形式上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话题作文自选文体,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写小小说、独幕剧、抒情散文等,甚至可以写诗歌、书信、相声、小品、评书、演讲稿、辩论词。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优势。话题作文的这些优势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话题作文仅仅只是开放性作文的一例。下列这些命题方式都可具开放性。
(1)命题作文
这里说的命题作文不是那种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而是一种以范围为标题的命题作文。如“习惯”“我看网络”等,都是开放性的。
(2)半命题作文
这种命题作文的标题中留有空格,学生要先填空,再作文,由于可填的内容很多,因此也可以形成开放性。如“____在召唤”,“蓝天在召唤”“大海在召唤”“真情在召唤”等。再如“生活有了____,才显出美丽”,可以写“有了波澜’,“有了动力”“有了质量”“有了承载”等。
(3)续写
固定下句话作为文章开头,要学生续写下去。显然所续写的内容必须与文章开头保持内容一致,风格一致。由于所续写的内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也形成试题的开放性。例如“蜗牛顶着沉重的壳,艰难地向前爬着”,请以此为文章开头写一篇文章,自选事件,自命标题。在续写中,学生可写故事——“蜗牛奇遇记”;可发议论——或赞美执着,或抨击贪图安逸,或呼唤思想解放;可写说明文——蜗牛的养殖与加工等。
(4)新概念作文
以实物作文,由实物展开联想,或编故事,或发议论,或抒情。这种试题也是开放性的。例如,教师给学生一张涂有黑点的白纸,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可由此联想到人生污点,强调要“慎始”;也可由此联想到某种“自悲”——因为某个缺点而自暴自弃,看不到还有一张大白纸,还有更多优势;还可以由此联想到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没有白纸的“白”,也显不出黑点的“黑”等。
(5)研究性作文
这类写作所给的情景材料是没有固定结论的,可以见仁见智,因此形成开放性。例如试题“在人生路上有人主张追求,有人主张放弃,你以为如何,谈谈你的感悟或认识”。这道试题学生选择的余地也很大,能自圆其说就行。
当然,试题的开放性远不止以上几种类型,只要能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就行。只是试题的开放是有限的。因为无限度的开放,容易造成大量虚构、抄袭现象,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3.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www.xing528.com)
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天南地北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和事物的认识、表达,几乎保持着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惊人相似。这种写作模式里流动的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强烈的,但反映在作品里的内容却是老气横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差异。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被动的教育,学生的大脑成了他人任意践踏的跑马场,从而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形成一种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最终造成学生思想的缺席,个性的失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创新,创新也是写作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培植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写作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写作思维上的定式,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素材中挖掘烁烁意蕴,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总之,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张力的思维空间。
4.鼓励学生写放胆文
对于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宜限制过多。写好人好事固然很好,写点阴暗面也应无妨;写典型当然不错,记琐事未尝不可;慷慨激昂应当肯定,哀怨低回不宜厚非:朴实值得提倡,华丽未必不对。在评分和讲评时,对学生敢于写自己的真实思想,敢于说心里话的作品,应给予鼓励,对于思想观点有毛病的作品,不应当批评,不扣帽子,而是个别谈话,进行诱导,千万不能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少讲多写策略
目前,很多学校写作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讲得太多,写得太少。现在的很多学校大多是间周作文,每学期6—7次。学生写作水平提不上来,教师只有再次反复强调写作之法,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是靠写作实践,鲁迅早就说过,写小说要少看写法之类的文章,文章做法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近年来,其他国家的写作教学研究成果也表明,如果让学生过分注意写作方法,反而有可能干扰写作过程。
实施少讲多写的写作策略,就是让学生像“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谈到写作教学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写作规范讲得太多,讲多了反而束缚创作者的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比如,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500字的有题目的日记,这种方式就非常有效。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日记写作之后,必然会和日记建立深厚的感情,把日记当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恼向日记倾诉,经过日记的“劝说”,心中便没有了苦恼。一旦形成这样的记日记的习惯,学生们自然会自觉地写下去,即使语文教师不要求,他们也会自觉写下去,写到大学,让日记陪伴其一生。至此,写作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人生需要,而这也正是写作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既然“写作能力不是讲出来的”,那么语文教师讲与不讲是不是一样呢?也不是。事实证明,在作文指导得好的教师与在指导不得法的教师手下,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差距。这里所说的“不是讲出来的”,是针对“讲”和“写”这两个方面来说的,“写”是主体。而在“讲”这一次要层面上,“讲”与“不讲”是有很大差别的。
应该肯定,语文教师给学生讲授的有关写作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益的,就像游泳教练在训练运动员时,一定要讲清游泳要领和姿势技巧一样。语文教师的讲授会使学生写得更科学、更系统,少走弯路。但是语文教师的讲授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实践,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笔,照样写不好文章。
认识到“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在逃避责任,恰恰是要告诉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教师应该尽到哪些责任。本书认为,教师应尽的责任是,调动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写”,在“写”中学会写作。
(三)指导全程策略
写作是一个由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有效的写作指导应当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比如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就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语文教师或教材拟定的具体问题开展讨论。如果是记叙文则围绕:第一,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第二,想写哪些内容;第三,每部分写什么事情;第四,以什么样的顺序安排这些材料;第五,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及何种语言来进行,等等。小组讨论时人人发言,做好记录。各人发表意见后再对上几项做出决定,使人人胸中有数。当然这种讨论不应把大家意见统一到某个标准模式上,应尽量多样化。写前指导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
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之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写前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还只是帮助学生明确了写作意图、准备了写作材料,而这些与最终作文的写成并不完全相同。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品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只有通过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能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而后者是在写后指导环节中无法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作文批改讲评后,只是注意教师的评语如何,很少再去修改已给出分数的作文。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己能修改自己创作的作品。
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尽管在写作中有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但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理解能力毕竟还有限的,他们更无法替代教师归纳分析、统揽全面的指导作用。因此,写后指导这一环节不能被忽略或应付了事。
鉴于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现实,作文批改不仅不能敷衍塞责,还不可能笼统抽象,千篇一律。无论是对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学生的作文,教师都应持一颗公正平常心,予以认真耐心地审阅批改。作文批语是教师写作能力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一篇文章的评语是否准确适当,是否热情关爱,常常可以影响学生的终生,为人师者岂可马虎儿戏,不谨慎?总的来说,作文批改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引导,以鼓励为主。写作是极其复杂的精神劳动,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要有一个过程。教师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二是批改要有侧重点。教师批改既要顾及作文的整体,又要有所侧重。每次作文批改,可根据训练目的、指导重点、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三是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写作指导是给学生以“规矩”,批改则是检查符合“规矩”的情况。
作文讲评是一次写作训练的总结,其目的在于比较优劣,查找根源,指明方向。讲评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创作作品的成功之处,哪怕是一篇庸劣失败的文章,只要有一点闪光之处,讲评时就应该给予热情的关注,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鼓励学生上进奋发,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期待和信心。高标准、严要求、严词厉语,固然出于关爱,而对许多人来说可以理解但不一定容易接受,何况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与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作文讲评的方式一般有:第一,综合讲评。这是讲评最常用的方式,一般是对全班作文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共同的优缺点,选读分析有关作文,并分层进行表扬。第二,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两个主要问题,针对实例进行讲评。第三,典型讲评。可选两篇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评讲的意图进行讨论。作文的批改、讲评是写作结果的反馈,它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产生实效。
(四)以读促写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说自己的写作是由于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话都说明,多读多看,广泛阅读,确实是创作的基础。因为书刊中蕴蓄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各种需求,因此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还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所以写作教学的改革,除了要着力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5]
扩大学生的阅读,首要的任务应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并不是天生的,靠教育,靠启发,靠培养。首先要晓之以理。让学生逐步懂得广泛阅读是自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其次,要动之以情。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推荐时不停留在一般地介绍书名、作者、故事梗概,而是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再次,让学生自己推荐读物,自己谈阅读体会,造成“移趣”的氛围,让喜爱阅读的学生的兴趣传播到尚不大爱阅读的学生的身上,用“滚雪球”的办法,使阅读兴趣这个球越滚越大。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办法。如提倡学生跑图书馆、逛书店、上网阅读,提倡学生做阅读小统计,进行阅读长跑活动,开展书评活动等。通过多种教育,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要主动探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