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作评论课程: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

写作评论课程: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构建写作评论课程,是教师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方式之一。由于写作评论的主旋律是生活、文化与美,所以写作评论课程是一门对不同文化艺术资源所反映的现象与信息进行评论教学的写作课程。可以用“赏、析、研、模、创”来概括写作评论课程的教学步骤。[6]综上所述,基于写作能力培养的模式可以从画面场景、创作手法和创作体验三个方面与写作活动整合来构建。

写作评论课程: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

写作评论是教师或学生个体化的表达与社会化融合的折中,是评论者对作品的特点、价值等的议论,以及对自己所感所想的表达。它可以是一种评说,也可以是一种对原材料的加工,甚至是一种再创造。写作评论既有助于师生对作品的再次欣赏,又有助于提高写作和欣赏水平,还有助于其他创作者从这种对别的创作者的作品的评价中确立自己的创作定位;写作评论是连接创作者与读者的一个中介和桥梁,也是连接作品与读者的一个中介和桥梁,对整个写作课堂教学创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评论类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评论写作的特点和有哪些重要环节,这对于学生的创作成长来说,有莫大的裨益,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说,构建写作评论课程,是教师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方式之一。写作评论不仅能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记录、评论生活,还能让学生不断吸收中外文化、不断创新中外文化,所以写作评论课既是创作美学的课程,又是感悟生活、体验文化的课程,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有趣实用,教学观念新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写作评论,师生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国家的尊严、喜悦的眼泪、人间真爱等。写作评论的特点有:篇幅没有限制;内容千变万化;问题把握敏锐;时空跨度大;概括能力精准。结合写作活动的特点,写作评论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作品的内涵,在审美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作品,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来分析以及处理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力求超越创作者和作品本身。

通过写作评论课来进行写作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创新素质。由于写作评论的主旋律是生活、文化与美,所以写作评论课程是一门对不同文化艺术资源所反映的现象与信息进行评论教学的写作课程。简言之,写作评论课程就是一门关于教授“什么是写作评论,为什么要进行写作评论以及怎样进行写作评论”的课程。可以用“赏、析、研、模、创”来概括写作评论课程的教学步骤。“赏”,欣赏体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熟悉的、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析”,分析探讨。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点拨作品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心得体会。“研”,研究细节。教师结合写作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学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模”,模仿写作。教师可选取几个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片段,让学生模仿。“创”,创作实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联想、想象来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基于不同文化艺术资源与写作活动的结合是一个重构聚变的过程,本书将以“模式”的可操作性、参照性和开放性为切入点,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教材开发和写作素材积累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写作教学创新的构建。

(一)应展开对不同类型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写作背景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背景知识主要由主题知识(传递的具体信息)和读者知识(读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构成,积累的方式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以及引导学生精度博览,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影视语言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更符合现代人思维特征的现代化的语言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写作的实质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思维的成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表达的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是指思维对“意象”进行改造制作,发生推演(想象、联想、幻想、虚构)的思维活动,得到新的形象或典型形象。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认识世界、形成科学世界观的不足。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主要是指写作构思时的思维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性,通过对整体和局部进行总体分析和把握,选择合理的角度,体现写作的内在逻辑性。创造性思维是有个性、有创意的思维,主要指学生在写作中能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达,这也是写作活动的最高要求。

以写作活动整合不同文化艺术资源,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剪辑、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三大写作能力。

1.学会剪辑

剪辑,可以解决记叙文写作中学生为凑篇幅而写流水账的问题,可以运用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的剪辑省略手法。套用法国电影艺术家马赛尔·马尔丹的一句话说:一切文章都应有意义,如无意义,就不要去写。

2.学会对比

当两个意义相反的画面(或声音、色彩等)剪辑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节奏感和感染力。因而,提倡学生在写作时借鉴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技巧,将时空场面进行合理的交叉衔接,并融入一定的联想、想象、回忆、幻觉等情境,打破现实生活中的时间顺序,使文章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增强其表达效果。

3.学会细节描写

对写作来说,细节描写不仅可以画龙点睛,还可以承上启下,甚至揭示主题。具体的内容有人物性格与形象的塑造,剧情变化与深化的把握。[6]

综上所述,基于写作能力培养的模式可以从画面场景、创作手法和创作体验三个方面与写作活动整合来构建。第一,写作活动与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画面场景的结合。指写作活动通过影像的美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所呈现的境界。这里所说的“画面场景”是指不同文化艺术资源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的总和,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形式要素的集中体现,也是文本故事、体裁等的直观表现形式。本书将这种写作能力称为“画面感”方法。其过程是:在心中产生画面→模拟主题情境→借景抒情→激发想象并加以创作。这样,学生可以把丰富的内心世界借由画面的变化和色彩的晕染等方法,使文章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站台买橘子的描写,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被苇眉子划破手指的描写。(www.xing528.com)

第二,写作活动与不同艺术创作手法的结合。写作活动与不同艺术创作手法的结合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片段自由组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创作。以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和镜头为例来看,就更容易理解如何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创新。首先,这里的蒙太奇,实际就等于文章的句法和章法。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个事件的发展的一种技法。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灵活地组接和描述,创造新含义。其次,与蒙太奇对应的创作手法是镜头,包括长镜头特写镜头、空镜头等。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括一个完整的段落。特写是文学艺术作品特有的表现手法,特写镜头可以是生活中的细节,也可以是某种事物的象征,更可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情境。在写作活动中还要特别注重写作构思和经验。所谓构思,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主要通过选择主题、设置情节和谋划结构三个过程将写作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及排序。在影视制作中,整体构思是影片的剪辑和色彩的处理,局部构思是镜头的拍摄和画面的制作。

一般来说,经验可分为抽象经验和具体经验,而具体经验还可分为观察经验与参与经验。结合评论写作课来说,抽象经验是写作的书面语言和多元文化,观察经验是文学艺术作品,参与经验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探析和评价。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写作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第三,写作活动与不同艺术类型创作体验的结合。写作活动要引导学生超越校园的狭窄空间,深入社会这个广阔的空间,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使文章充满时代感、社会感和责任感。仅仅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创作体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艺术类型的创作体验间接了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各地风土人情,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学会解读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并对这些展开评价。比如《罗马十一点钟》《城南旧事》等艺术作品展示了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若能合理使用,不仅能显示出学生深厚的文化功底,还能彰显其特殊的品位与情感。另外,创作体验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情不自禁地进入思考状态,审视社会生活,感悟生命价值。

(二)应展开对不同类型教材的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资源应在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前提下,以最有时代性与价值性为核心来进行开发。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中对写作活动提出的任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写作教材。第一,基于不同文化艺术资源的特性,写作评论教材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写作时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评价和鉴赏写作素材和不同文化艺术资源,并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情感。第二,通过写作评论教材,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和探究生活,敏锐地捕捉人或事物的特点,并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存在的问题,确定写作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前后顺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能写基本文体的文本之外,还能够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第三,在当今新课程的理念下,写作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了写作活动的三大目标,具有递进性,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过程。其中,写作活动中的情感不仅指写作的兴趣与动机,还指内心的感悟与生活的体验。写作活动中的态度不仅指写作的态度,还指对生命、生存的态度。写作活动中的价值观不仅指个人的价值,还指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综上所述,基于教材开发的模式可以从生活本源观、个性发展观和探究实践观三方面来构建。第一,生活本源观。生活本源观是写作教材开发的基本理念,指写作教材的编制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发展心理,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学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教材,学习生活、体悟人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指出:要让学生在生活和跨学科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留心关心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是语文的来源。写作教材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写作活动是具有实践性质的,生活的变化对写作学习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在编写写作教材时要求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言语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最有价值的材料,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

第二,个性发展观。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写作活动中都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中提出: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实行鼓励性评价。当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都能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限量的。“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

第三,探究实践观。探究既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认识事物、解决困难的基本能力。探究实践观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组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作作为一种语文实践的形式,十分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掌握多种探究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记录等手段,才能获得根据来解决问题。因此,要以探究实践观为指导来编制写作教材。

(三)积极展开不同类型素材的积累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那些经久不衰、值得每一代学生研读的文学艺术作品是非常多的。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多个领域。这些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无疑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从文学艺术作品中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将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写作活动的素材,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

丰富的文学艺术素材是写作的保证,对不同的文学艺术类型作品加以开发,让其成为写作素材,是衡量语文教师写作能力高下的重要指标。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提升自己的写作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综上,基于写作素材积累的模式由两方面来构建。第一,借鉴教材内容的素材积累。第二,基于社会生活的素材积累。发展到现在,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的渠道已由过去的“书面阅读”进入到如今的“电子阅读”。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范围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等,可以说,范畴扩大了很多。依靠信息技术现代性的艺术类型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视听感受,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和了解比书面阅读更为具体、更为可感,也更为多元化。事实上,相比以前,现在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要更为全面、形象且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生活写作素材时,应遵循主题对应,水平适当和全面整合这三大原则。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选择相应的文学艺术作品,其难度水平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好还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全面体现写作活动中需要的能力、内容、方法、过程、知识和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