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目标制订分析及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制订分析及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标准的教学设计结构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根据学习需求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确定的,而且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教学目标来决定。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教学目标。所以,现行的三项教学目标能否成为三维目标值得探讨。

教学目标制订分析及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标准的教学设计结构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根据学习需求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确定的,而且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教学目标来决定。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教学目标。但是,人们在运用这三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强调三项教学目标时忽略了总体目标;使用三维目标时没有考虑各维度坐标的正交性和完备性;三项教学目标不是对一节课或一门课程的教学设定的。

(一)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对它进行属性分析和目标分解,于是提出了三个具体化的分项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技能”实为“能力”,其中知识是显性知识(或称结构化知识、良构知识、陈述性知识等),而能力则为隐性知识(或称非结构化知识、劣构知识、程序性知识等)。显性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亦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而作为隐性知识的能力则只能从操作中获得(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获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本次课改的重点内容。“过程与方法”是对人才在方法方面的要求,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仍然是在强调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对人才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所以,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总体目标的哲学范畴考虑,“知识与技能”属于认识论范畴,“过程与方法”属于方法论范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道德论范畴。

(二)三维目标的正交性和完备性(www.xing528.com)

当我们使用“三维目标”这个词时,是将三项教学目标看作影响总体目标的三个自变量,它们各自占据一个维度,而总体目标则成为因变量,它是三维目标的函数,使得整个系统具有坐标系的性质。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把自然科学数学分析的方法用于解决社会性的问题上,这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科学中采用的各种坐标系必须具有正交性和完备性。所谓正交性是说各个坐标轴相互垂直,每个坐标轴在其他坐标轴上的投影只能是一个点;而完备性是说所有表示自变量的坐标可以完全描述函数所具有的全部特性,即函数能且仅能分解为如此这些自变量。教育学研究方法中对变量的选择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变量之间也应该满足正交性和完备性。教育学自变量的正交性表现在各变量之间应该是独立的,它们之间不能够具有相关性(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称这种相关因素为干扰项),既不与线性相关也不与非线性相关;教育学自变量的完备性表现在它们已经充分地描述了影响因变量的各方面因素,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变量,当然也不能够减少变量数。

分析新课程标准中的三项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正交性和完备性是有实际意义的,这是因为:①它们必须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全部影响因子,以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②它们必须可以单独、无相互影响地被测量,以保障评价标准的可信性。③作为教学目标,它不同于目的,目标是可量化、可测量的,教学评价阶段必须能够根据先前制订的教学目标进行定量评价(目的是定性的要求)。所以,现行的三项教学目标能否成为三维目标值得探讨。例如,变量过程被解释为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其与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则可能违背了变量正交性原则;再如,变量“技能”(技术能力)属于能力,但并非全部能力,而能力属于隐性知识,但并非全部隐性知识(先验知识也属于隐性知识),则可能违背了变量完备性原则。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第三项教学目标由原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改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递进关系,依据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对它的解释。康德从道德规范的角度进行判断,认为态度属于道德表象,而情感和价值观属于道德内涵,但是,情感是感性的,而价值观是理性反映道德价值准则的,作为坐标,变量的层次关系或递进关系也必须加以考虑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