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要做一次浮光掠影的演说并不难,但要发掘演说背后的含义就难得多,要知道,听众对于流于表面的演讲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甚至全无印象。在你将演说题目缩小范围之后,你就要自问一些问题,以加深自己对演说主题本身的了解,你也能准备得更充足,你要十分严肃地问自己:“如果我是听众,我什么要相信这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有没有看到过并证实我没有错?我到底想要表达和证明什么?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回答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让你更有底气,能让你的论点更可靠。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博潘克培养了100万种植物,只为寻找一两种最高级的品种。其实,想要修炼演说能力的我们何尝不该如此呢?你要做的或许是围绕主题汇集100种思想,然后舍弃其中的90种。
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约翰·肯特曾说:“我总是收集10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他说的是准备写书或讲演的方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56年,他着手写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他与各地医院的院长、医生和护士谈话,从他们那里获得素材。我有一个朋友当时正好为他提供了一点小小的帮助,这位朋友后来告诉我,那段时间,他们一起从这栋建筑到另外一栋建筑,一会儿上楼,一会儿下楼,他们走了数不清的路,肯特先生记了许多笔记。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委员会成摞的统计资料。
最后,也许我们想不到,他竟然只写了4篇短文,十分简单而又有趣的短文,也是最好的演讲题材。那些写了短文的纸,叠加起来不过几十克,但那笔记本和其他记载材料,一定超过写9000克。
也许肯特先生知道自己挖掘的是价值连城的矿石,所以,他不能忽视任何一部分,他全身心投入这行,才能把金块筛出。
我们的演讲何尝不是如此呢?演讲总要细心准备,才能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包括那些困难。例如,一位听众突然提出你回答不上的问题。
所以,在开始演说前,你一定要尽早并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好自己演说的题材和主题,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你可以在下班等公交车的时间内思索一下题材;在上班无聊的时间搜索一下资料等,你很早就把题目确定好,便能在潜意识里将它千锤百炼。(www.xing528.com)
杰出演说家诺曼·托马斯有一项神奇的能力:即使台下的听众是他的反对者,他也能顺利掌控他们的注意力,并最终将自己的观点植入他们的脑海中,让他们信服。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的演说要与主题合二为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反复揣摩。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运用这一点,他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闲逛,都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素材,有时候在台上演说,这些素材都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冒出来。某些演说之所以不出彩,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对主题的理解不深入、细致。
有时候,你会对演说某个题材十分感兴趣,但你千万别将自己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这样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你会感到满足,就不会想着继续思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去背诵演讲稿。对此,马克·吐温曾给出评价:
写在纸上的文字毕竟是文学化的,并不适于口头表达,如果你的演说只是为了让听众满意而不是说教,那么,你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另外,最好还是将之改成一般情形下可以脱口而出的文字,否则,整个演讲大厅内的人都会因为你无趣的演说而烦躁。
查尔斯吉得利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伟大功臣。他也是整个美国最杰出的演说家之一,关于是否该将演说的内容写下来,他的回答是:
我认为,演讲说的内容绝对不必要写下来,如果非要写的话,我们最好将自己的所有经验写在听众的脑海里,刻在他们的情感里,否则,你辛苦写下来的演讲稿也只是废纸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