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礼仪教育,在加强和提高了思想上的认识以后,就要采取实际的教育方法了。首先,学校应加强对礼仪教育的安排,将礼仪教育列入文化素质教育的总规划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根据师范生礼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课程;要将礼仪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中,使礼仪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入学礼仪、着装礼仪、课堂礼仪、集合礼仪、拜师访友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虽然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但是真正把师范生培养成具有优雅礼仪习惯的人,还必须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不少学生指出,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准,规范日常行为,塑造未来教师的文明形象是礼仪修养培育的重点。虽然在短期内改变多年养成的习惯并非易事,但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必须改掉,只有痛下功夫进行有效的自我演练,习惯成自然,才能在无形之中展示自身的礼仪风采。
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丰富师范生的思想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一)进行教师职业礼仪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学校要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结构,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礼仪修养等课程,或在人文素养选修课中开设大学生礼仪修养课程。同时,要加强对师范生日常言行的教育和管理,并适时地组织礼仪修养知识讲座,特别是在新生入校时进行礼仪教育;在毕业生中开展针对应聘面试、初到单位应注意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礼仪修养。
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传统教育仅仅利用粉笔、黑板进行讲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疲倦和倦怠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很难实现教学目的。而在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像、录音、录像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仪表礼仪中的服饰礼仪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使学生对服饰的穿着规范产生直观的印象,便于把握。又如,在讲授仪态礼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标准的仪态规范;也可以使用微格设备,将自己的演练录下来,再进行观看,纠正不足,以达到向师范生灌输教师礼仪方面的知识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上,不断创新,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性教学。在课堂理论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因素,把静态的教材和动态的训练结合起来,依托各种渠道开展礼仪教育。
(二)进行教师职业礼仪的模拟训练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性训练,提高课堂的活跃性。礼仪教育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在各项活动中渗透教育。礼仪重在实践,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才能形成。社交礼仪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还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www.xing528.com)
礼仪作为道德的体现,是一种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哪怕是言谈举止,甚至一个微小的手势,都有其操作的要领。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面对的情景,设计具体的礼仪活动,并进行模拟训练。同时,需要辅之以形,将动作要领进行分解,以身体做出示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练中把握礼仪的内容。模拟训练实质是课堂讲授,即理论知识传输的伸展,它把礼仪的知识变成了具体的形式。
通过开设兴趣班,或是培训方式出现,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促使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验证,知道正确的站姿,知道出席宴会时的注意事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礼仪教育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文明氛围。通过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礼仪知识,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亲身体验运用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觉,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付诸实现。
(三)开设师范生礼仪课程,加强教师职业礼仪的教材建设
周朝时的“国学”就以“礼、乐、射、御、书、算”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其中,礼仪教育列为首位。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并力行礼仪普及教育。形成于西周的礼仪,历经岁月的风雨,依然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今人有责任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赋予时代新内容。学校要开设有关的礼仪课程,从制度上加强礼仪教育。在新生第一学期安排礼仪教育课,让礼仪课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或许比思想品德课更受学生的欢迎,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礼仪课从塑造个人形象着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前途命运、切身利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对一个人事业成功、自我实现的作用。要着力于进行礼仪教材的建设,尽快出版一批具有鲜明校园特色,融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为一体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使礼仪教育锦上添花。
当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应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如开设礼仪修养选修课,让学生经过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懂得高雅的礼节、礼仪,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和训练后,无论是内在素质上,还是外在行为方式上,都与缺少这种训练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因此,师范院校要把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各方面。日常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水平的体现,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邀请各院系的带班辅导员和学生社团骨干进行研讨,制定教学大纲,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场合的需要。比如,对于新生,可以加强校园礼仪、形体礼仪方面的教育;对于中间年级的学生,可以加强日常交往礼仪、恋爱心理礼仪教育;而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加强求职应聘礼仪、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提起课程及其开发,传统的课程观念想到的往往是国家课程或者是教材、教参、教学软件等。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教科书,自身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连国家课程都学不好,还开发什么校本课程;或者认为中考不考校本课程,所以校本课程可有可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为人们所认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要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都有相应的课程价值。教师越来越感受到,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课程开发,提高我们对礼仪教育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发挥学校集体,尤其是教学第一线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全体成员反思忽视礼仪教育造成的学生不尊师、不懂礼等后果,进而形成人人讲礼仪、处处讲礼仪、讲礼仪光荣,争做文明现代人的正确舆论。
教师职业礼仪应当既包括个人礼仪,也包括学校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礼仪以及其他方面的礼仪规范。因而在教师教育中,师范生要求教育工作者开展礼仪研究的呼声较强,尤其强调学校及有关教育机构应大力开展学生交际礼仪、职场礼仪、恋爱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从中探寻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遗憾的是,现成的教材太少,即使有也是针对所有行业的,尤其是公关、商务、服务等领域,针对性不强。所以,教师必须通过教材建设,研究出一本内容翔实的书,使我们在读之、视之、听之中受益,并且在说之、行之、做之中得到运用。这就需要对教师职业礼仪进行教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职业礼仪教育更加系统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