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要确保中职生做出“合礼”的选择,必须强化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对中职生生活的渗透程度,提升中职生对礼文化的认同感,让文明礼仪认同成为中职生内心积极推崇的价值取向。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激发中职生文明礼仪价值自觉
中职生对文明礼仪的追求体现在自觉性,这种自觉性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中职生的生活世界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将全面促进中职生从自发到自觉的文明礼仪认同。自发是相对于自觉而言的,所谓价值自发,就是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支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认识价值的本质,使之在理论上陷于混乱,缺乏远大的价值追求。而价值自觉便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正确认识事物的价值本质,将眼前事物的价值与未来的价值判断结合起来。可以说,激发价值自觉是促进中职生养成文明礼仪认同的第一步。若要加深中职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认同感,我们必须“转识成智”。也就是布伦塔诺所说:“从盲目性判断转向自明性判断、从盲目性情感转向自明性情感的认识和实践的根本方法。”
首先,要提升中职生的文明礼仪价值选择能力。当中职生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明礼仪知识,逐渐产生了文明礼仪认知后,他们进行价值选择时会产生倾向性认同。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应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选择的引导,充分尊重中职生自主进行价值选择,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通过对价值选择能力的强化激发学生的价值自觉。其次,深化中职生文明礼仪价值自觉意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内在思想是先进的、正确的,也是富含教育意义的。通过对其不断学习,使中职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使其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经过文明礼仪教育的正确引导,中职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文明礼仪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也有所上升,其文明礼仪自觉意识也不断深化。最后,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筛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教育内容融会贯通,使受教育者享受文化陶冶,最终使受教育者对文明礼仪教育产生自明性价值自觉。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塑造中职生文明礼仪心理认同
心理认同是社会规范内化的关键阶段,是社会规范接受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个体建立行为规范机制的开始。而中职生文明礼仪心理认同,是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学习构成自身文明礼仪的内在规范,改变主体自身原本的心理认知结构,以适应社会规范而内化为心理认同的过程。
就中职生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知行脱节的现象,即文明礼仪认知与文明礼仪行为不统一。例如,部分中职生对他人的素质要求过高,对自己却得过且过,放低标准。有些学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面貌,在家或私下却连最基本的礼节、礼貌都甚是缺乏。这正是由于缺乏对文明礼仪的心理认同,他们为礼仪而礼仪,心理倾向趋于功利化。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影响。因此,为更好地突显文明礼仪的教育效果,营造文明礼仪的环境,必须正视文明礼仪心理认同的问题。
文明礼仪心理认同作为中职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习得,可以借鉴属于习得阶段的注意过程和保持过程。“注意过程控制对被示范行为的探索与感知;通过保持过程,暂时的经验转换为符号概念以利于记忆表征,这些观念成为反应产生和反应纠错标准的内部范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中职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文明礼仪认知,这时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表面化的感性认知,是教育阶段的注意过程。当学生有了经验性的积累,产生了内在价值自觉判断,达到了对文明礼仪理性认同的水平,这就是教育阶段的保持过程;而文明礼仪教育从注意过程发展到保持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进化过程。这个教育进化过程需要教育者尤其注意受教育者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状态,如果没有经历这个进化过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教授,就容易使学生无法认清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本质,从而产生上述知行脱节的问题。因此,面对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要塑造中职生文明礼仪心理认同,唯有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内化于职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习得,打破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距离,使中职生不再囿于表象,凭借理性的文明礼仪心理认同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做出价值判断。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提高中职生文明礼仪情感归属(www.xing528.com)
据《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见,文明礼仪情感作为中职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态度体验,对提高中职生文明礼仪的知行转化能动性起着重要作用。中职生文明礼仪情感经由文明礼仪心理认同的确认,推动文明礼仪行为的产生。
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在人的情感和思想领域,也存在互相逐步升级的过程”。可见,中职生对文明礼仪的情感认同源于文明礼仪心理认同的情感升级。作为文明礼仪的教育对象,在已有的文明礼仪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源流,即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觉认同的情感体验,使文明礼仪的情感认同有利于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中职生数量剧增,社会对中职生寄予的期望和总体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在面对学业、就业和感情等方面的问题时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迫使下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迷茫的情绪,有些学生情绪起伏较大,行事冲动,容易对他人和自身都造成不良影响。由此,中职生通过礼文化的外修和内炼调节自己的苦乐感,以敬人、平等、诚信、宽容、自律、从俗等内容为基本原则,适时进行自我开导,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绪处于平和的状态;适度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缓解自身压力的同时增进与他们的情感交流,逐渐将礼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高中职生对文明礼仪的情感内化和归属。
(四)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内化中职生文明礼仪道德认同
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内化下拥有长久且稳定的文明礼仪品质,这种文明礼仪品质所强调的不仅是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包含道德行为的自发无意识。所谓的自发无意识,是指在不需要外界因素约束自己就能自然而然地让自身的行为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的要求。
中职生要达到长久而稳定的文明礼仪品质,需经历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化过程。作为行为主体的中职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过程中,他们把礼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内化为文明礼仪认同,并遵从内心的道德情感发展的需求而做出文明礼仪的行为,在自主自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文明礼仪习惯,为最终拥有长久且稳定的文明礼仪品质做铺垫。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职生外在规范与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的完美融合。
因此,中职生文明礼仪道德认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思想精华的真正内化,使行为主体表里如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做出合乎于礼的言行举止。正如《中庸》所阐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