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语言学:回答方式分析

人际交往语言学:回答方式分析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方式千万种,回答方式同样也是林林总总。(一)直截了当式直截了当式就是被问者直面所提问题,正面做出反馈并说出答案的一种回答方式。(二)模糊虚定式模糊虚定式就是交往主体出于某种考虑不正面回答对方提问,而是故意采用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婉转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说,莫洛托夫的回答是巧妙的得体的。这种回答方式回避提问涉及到的主要的本质的方面,只谈无关宏旨的次要的非本质内容。

人际交往语言学:回答方式分析

提问方式千万种,回答方式同样也是林林总总。这里从“以言行事”角度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如下几种方式。

(一)直截了当式

直截了当式就是被问者直面所提问题,正面做出反馈并说出答案的一种回答方式。例如:

①问:你叫什么名字?

答:我叫李晓娴。

②王经理:张秘书,客户座谈会准备得怎样了?张秘书:都安排好了。请帖按您拟的名单都发了,会场也租好了,其他准备工作也基本到位。现在就等客户的反馈信息,再决定具体的食宿安排。

晁盖见了,叫道:“先生息怒,你来寻晁保正,无非是投斋化缘,他已与了你米,何故嗔怪如此?”那先生哈哈大笑道:“贫道不为酒食钱米而来。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理,毁骂贫道,因此性发。”晁盖道:“你可曾认得晁保正么?”那先生道:“只闻其名,不曾会面。”晁盖道:“小子便是,先生有甚话说?”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晁盖道:“先生少请,到庄里拜茶如何?”那先生道:“多感。”(施耐庵水浒传》)

以上用例都是针对提问抓住关键信息,直截了当地给出答案。简洁明快,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直陈原委,态度鲜明,观点清楚。

(二)模糊虚定式

模糊虚定式就是交往主体出于某种考虑不正面回答对方提问,而是故意采用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婉转回答问题的方式。例如: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都在猜测苏联有没有原子弹以及有多少颗原子弹。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榻的宾馆前被一群美国记者包围了。有位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颗原子弹?”莫洛托夫绷着脸仅用一个英语单词回答:“足够!”

该例中,莫洛托夫的答案“足够”所提供的语意信息是模糊的,信息量显然是不够的,并没有满足美国记者的心理期待。在这种场合面对这么尖锐的提问,涉及到国家核心秘密,作为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绝对不可能给记者提供准确的足量的信息,只能用“足够”这一模糊说法来回答。可以说,莫洛托夫的回答是巧妙的得体的。

(三)避实就虚式

避实就虚就是避开问题实质而拣非本质内容作答的一种方式。这种回答方式回避提问涉及到的主要的本质的方面,只谈无关宏旨的次要的非本质内容。例如:

陕西《女友》杂志社的编辑们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们座谈,征求对杂志的意见,一位学生问主编:“请问,当主编和编辑各需要什么才能?”主编回答:“当编辑需要会写稿、会编稿,如果什么都不会,只好当主编了。”在座的人都会意地笑了。

主编针对学生提问,采用幽默的口吻作了回答。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主编、编辑各需什么才能,答案避实就虚。对提问者来说,难以从主编的回答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实实在在的答案,但从主编回答中体验到了幽默感和回答技巧;对回答者主编来说,既显示出自己的谦卑态度,也照顾到了在场其他编辑的感受,同时也考虑到回答问题的难度从而有意绕过了问题的实质,并在宽松幽默氛围中消解了提问者的心理期待。再如:

拉拉不好得罪同事董青,只好赔笑道:“我要有那等好身手搞定王伟,何必还在这里干得苦哈,早就跟着他过好日子去了,你说是不是?”

董青当下再接再厉道:“就是啊,拉拉,我也不相信——可是你猜怎么着?他们都在怀疑,那个和王伟一起的女的,明明就是你!他们说你现在是一味地假装,死不承认罢了!

杜拉拉耐着性子说:“哎,实在是高看我了,这事儿不是早有人再三核实过了嘛,我真没这好身手,至少还得再练两年。”

董青便进一步挑战她的底线:“早有人来问过了啊?那你可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这些人影响你。”

杜拉拉回答道:“不好意思,我得开会去了,先走一步。”

董青说:“好的啊,下次再找你聊。”(根据《杜拉拉升职记2》整理)

在杜拉拉与董青的对话交流中,董青明明知道杜拉拉不想回答自己的问题,但是一味地穷追不舍采取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挖苦对方并打听对方的隐私。这种交往态度和方式是不足取的,是冲动心态支配下的行事作风,很容易导致交往双方产生矛盾,出现交往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董青带刺的话语挑战到了杜拉拉的底线,杜拉拉尽管有点生气,但在与董青交流时依然保持理智。说话和颜悦色,采取委婉回避、避实就虚方式来回答,避免了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

(四)类比推导式

类比推导式就是把特定语境因素作为回答问题的前提条件,透过思辨推导让提问者揣摩答案的一种回答方式。例如:

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一位记者采访卡特的母亲。

记者:“您儿子向选民们说,他如果说谎话,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说卡特从来没有说过谎吗?”(www.xing528.com)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

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

卡特母亲:“你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

该例中,卡特母亲针对记者不怀好意步步紧逼的提问,采用类比推导方式回答了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这一提问。卡特母亲“你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这一回答暗含了一个复杂的类比推导过程:

第一步:你并不漂亮,而且我见到你也并不高兴。这是事实。

第二步:但是,我依然说你非常漂亮,说我见到你很高兴。我的这些话并不是真实意思的表达,是谎话。不过,我的这些谎话完全是出于礼貌,是为了不至于使你难堪,是为了恭维你。

第三步:因此,我说的这些话虽然是谎话,但是都是没有恶意的。这就是善意的谎话。

第四步:由此作类比,也许我儿子说过谎话,但出发点都是好的,对选民都是善意的,都是尊重选民情感的谎话。

卡特母亲用自己对记者说过的话来回答“什么是善意的谎话”的提问,由此来类比推导出“儿子也许说过谎话但都是善意的谎话”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这种类比推导式的回答在不温不火中让记者领会到了言外之意。这种回答方式保护了提问者的面子,顾及到了提问者的感受。

(五)以问代答式

以问代答式就是不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反过来向对方提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要求对方作答的一种回答方式。例如:

有一次,物理学大师法拉第公开做电磁学的实验表演。实验刚结束,忽然有人站起来高声责问:“这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看了一下提问者,反问说:“请问,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呢?”提问者哑口无言,讷讷退下。

该例中,法拉第用“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反过来质问提问的人,不再明确地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让对方在自己的问话中思考意会答案。再如:

一位水手准备出海。他的朋友问他:“你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死于海难。”“那你的祖父呢?”“也死在一次海洋风暴中。”“天呢!”朋友大嚷,“那你为什么还要当水手去远航呢?”水手淡淡一笑,问:“你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祖父呢?”“也死在床上。”“朋友,”水手说:“那你为什么晚上还要睡在床上呢?”(乙白莲《幽默诙谐妙推理》)

该例中,水手“那你为什么晚上还要睡在床上”这一提问,就是针对“那你为什么还要当水手去远航呢”这一提问的回答,答案自在提问中。水手采用的就是以问代答、以问制问的方式如法炮制了问题,诱导对方陷入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从而使自己免于回答对方的提问。

(六)答非所问式

答非所问式就是用毫无关联的内容来回答所提问题的一种方式。这种回答方式是出于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使答案与问题风马牛不相及。例如:

甲:你贵姓啊!

乙:我坐汽车来的。

甲:叫什么名字?

乙:我肚子不疼。

甲:家在哪住啊?

乙:我刚洗完澡。(苏文茂《答非所问》)

乙的回答与甲提的问题完全是南辕北辙,毫无关系。这就是答非所问。该例是相声片段,自然是作者(含说者)为了追求幽默效果而有意创作出来的。再如:

在从政前,林肯曾经参加过一次宗教集会。会上一位神父说:“一切愿意把心献给上帝和想进天堂的人,请站起来。”一些男人、妇女和孩子们站了起来。神父又说:“一切愿意下地狱的人请站起来。”结果除了林肯,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于是神父严肃地问:“林肯先生,我可以问问你吗?你要到哪里去呢?”林肯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例中神父问林肯的是你要去“天堂”还是要去“地狱”,而林肯回答说要去国会。林肯的回答“我要回国会去”与神父“你要到哪里去呢”这一问题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性,林肯之答非神父所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