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虽然是司空见惯的言语交际行为,但并不是没有一点顾忌的。除了注重基本礼仪之外,还需要达到如下几个要求:
(一)提问要具体
提问要具体实在,有针对性,做到有血有肉;不能空洞,言之无物。例如:
①高校长,这些同事都是谁呀?介绍一下吧!
②你哪里人?
③陈纯洁同学,你说说看林黛玉性格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些问题都很具体实在,需要回答的问题实实在在,是什么就是什么,被问者回答时能够找到抓手。例中“谁”“哪里”“哪些”等词语所指代内容就是需要回答的,被问者据此可以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再如:
客人来拜家中访,主人对客人说:“要喝点什么?”
提问中“什么”所指范围太大,所指对象过宽,不好作出判断与决定。主人提问不具体,过于笼统。由于客人对主人家中有什么喝的饮料不甚了解,所以回答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提问要明确(www.xing528.com)
这是说提问者要提什么问题必须明明白白,而不能糊里糊涂。要让回答者听得准听得清,知道提问者究竟有什么疑问、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不少时候,一些人心中有疑问,由于提炼概括能力有限,思维受阻,又不知道怎么措辞,便不能提出问题并形成问话,所以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当啰里啰嗦说了不少话之后,被问的人依然不知道对方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更为严重的还需要被问者提示或帮助提问者提炼所提问题。可见,除了在内容方面不含糊之外,在语言表达上还得注意提问时的话语要做到准确清晰。
(三)提问要适宜
提出的问题要大小适中、难易适当、契合情境,而不能大而无当、不合时宜、难以回答。比如:
①两位公关人员走访客户,了解生产经营状况。一位这样提问:“你们公司是怎样进行人员重组、产品升级换代的?”
②舍友A家庭状况不好,舍友B也是同样情形,但两人表现却不一样。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舍友B突然在宿舍所有人(那时候也有别的宿舍人过来玩)面前大声问舍友A:“为什么你总是打一个素菜,你不会厌的吗?”这时候舍友A就有点尴尬了。当时舍友A巧妙地回答说:“不会啊,反正我胖,而且钱不够没办法只能节俭一下啦。”但是,舍友B不依不挠,她说:“对啊,你那么胖,平时吃那么少怎么还那么胖,我天天都吃肉想胖都胖不起来,哎,好想问你怎么胖的啊”(学生提供语料)
例①中,这位公关人员的提问过于宏大宽泛,也过于有难度,让回答者一时难以给出具体而又明确的答案。因为人员重组、产品升级换代是公司内部较为重大而且比较专业的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的问题,所以回答起来就很困难。如果变换问题,把这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疑问,那么客户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例②中,学生B两次提问都是不合时宜的。住在同一个宿舍,在了解舍友A家庭状况、身体胖的情况下,面对在场所有人先后两次提出让A觉得难堪的问题。这种提问没有契合当时情境,是对交往情境的不得体。
(四)要做好准备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是建立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提问之前做足功课,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熟悉被问者的情况,深思问题的实质,好好设计问题并有技巧性地提出,才能在问题抛出之后得到想要的答案。某著名主持人做节目采访蔡康永,在谈及蔡康永的同性爱人时,该主持人随意性地问了一句:“那你父母现在知道你的性取向吗?”该主持人提出问题那一刻,节目现场气氛凝滞。为什么?就是因为该主持人采访前功课做得不够好,不了解蔡康永父母在其20岁时早已相继过世这一事实,由此造成交往双方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如果在采访前主持人对采访对象蔡康永的背景资料有更多了解,那么依据该主持人的智慧和采访技巧,自然不会提出如此稍嫌愚拙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