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语言学:话语风格选择及其影响

人际交往语言学:话语风格选择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太监、老太监、酒保、七名大汉、茅十八、韦小宝等众人说的话呈现出的都是简洁明快的话语格调。(二)“平易质朴”风格选择在随意谈话体、礼仪性演讲体、日常信函体、网络语体等相关语文体式中,语言上追求平易质朴,是表达者对话语格调的另一种选择。在口头语体规制约束之下,无论是皇帝康熙还是马齐、张逢春等人,他们说话时的基本格调都保持了自然朴素的风格。

人际交往语言学:话语风格选择及其影响

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话风格都适应交往时的气氛、场合、情境、话题、内容、对象等。在具体交往活动中,必然要在相应话语领域,根据特定语体规制要求以及具体语境条件作出准确研判,并作出明智而又适切的决断。在“言内语境制导”章节中所提及到的刚健、柔婉、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严谨、疏放、庄严、诡奇、典雅、通俗等表现风格,都可能会在人际言语交往中表现出来。本节不面面俱到,选择常见话语格调举例加以分析。

(一)“简洁明快”风格选择

孔子提倡“辞达而已”,那就是要做到简洁明快。尤其是在随意谈话体、专题谈话体、礼仪性演讲体、日常信函体、网络语体等语文体式中,人际交流与沟通常常追求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格调。说话时要尽可能少加修饰。或者,话语简单明了,自然流畅,尊重事实。说话时可以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注重抑扬顿挫,最大限度地调动交际对象的兴趣和激情;或者话语柔绵,温情脉脉,浸人心田,给人一种恬淡闲舒的美感。

比如在邻里日常闲谈过程中,口语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字面传递的意义应该做到基本一致,彼此一听就明,不需要反复琢磨和猜测。语义显豁,语势顺畅,说话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为了达到这样的口语交际效果,交往双方都会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要素和最适宜的说话方式来呈现这一话语格调。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修饰成分,较多运用含义明确的数字和单义词;不用或少用比拟、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式,较多选用容易理解的设问、反问、引用、排比等修辞格式;不用或少用长句、完全句,较多使用省略句、独词句、无主句等非完全句,等等。例如:

太监慌了,说道:“公公,再服一剂,好不好?”伸手到他怀中摸出了药包,便要打开。老太监尖声叫道:“不……不……不要……!”脸上神色甚是紧迫。小太监握着药包,不敢打开。

……(引者省)七人分坐两张桌子,大声叫嚷:“快拿酒来,牛肉肥鸡,越快越好!”酒保应道:“是!是!”摆上杯筷,问道:“客官,吃什么菜?”一名大汉怒道:“你是聋子吗?”另一名大汉突然伸手,抓住了酒保后腰,转臂一挺,将他举了起来。酒保手足乱舞,吓得哇哇大叫。七名大汉哈哈大笑。那大汉一甩手,将酒保摔了到店外,砰的一声,掉在地下。酒保大叫:“啊哟,我的妈啊!”众大汉又是齐声大笑。茅十八低声道:“这是玩摔交的。他们抓起了人,定要远远摔出,免得对手落在身边,立即反攻。”韦小宝道:“你会不会摔交?”茅十八道:“我没学过。这种硬功夫遇上了武功好手,便没多大用处。”韦小宝道:“那你打得过他们了?”茅十八微笑道:“跟这种莽夫有什么好打?”韦小宝道:“你一个打他们七个,一定要输。”茅十八道:“他们不是我对手。”(金庸《鹿鼎记》)

小太监、老太监、酒保、七名大汉、茅十八、韦小宝等众人说的话呈现出的都是简洁明快的话语格调。所有话轮都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叠床架屋、连篇累牍。各个人物在表达时,就像说平常话一样和交际对象进行交流。话语简单明了,语音短句较多,不完全句多;语气轻重有度,节奏明快;观点明确,语意畅达,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完全符合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二)“平易质朴”风格选择

在随意谈话体、礼仪性演讲体、日常信函体、网络语体等相关语文体式中,语言上追求平易质朴,是表达者对话语格调的另一种选择。尽量选用生动活泼的大众话语、通俗易懂的凡人凡语,尽量不作雕饰,在自然清新的话语中传递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浓重的情感。在社会交往领域中,交往主体的语言格调也要努力做到专业术语的通俗化、句子结构的单纯化、话语衔接的有序化、语音节奏的和谐化、语意表达的明朗化。在艺术交际领域内,平易质朴也是常见的表现风格。例如:

怎么才能救下张五哥呢?康熙沉吟了好大一会,才慢吞吞地问:“马齐,依你看,这张五哥有没有可恕之情呢?”

马齐一听这话,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连忙回答:“回万岁,邱运生一案事关重大。他们居然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这调包换人之事,肯定是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好了的,此案必须查实重处。至于张五哥,不过是这大案中的小案。他失手打死了人,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乃至诚至孝之举,律无死罪。皇上以孝道治天下,岂能让张五哥再担罪责?”

马齐的回答十分得体,正说到康熙的心坎儿上。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嗯,说得好。朕思谋着,也是要取张五哥的一个‘孝’字。不过有罪不罚,似乎也不妥。嗯——这样吧,赵逢春!”

赵逢春应声答道:“奴才在。”

“你把这张五哥带回去,按犯法自首的条例,在营中枷号三日。然后,安排他在你手下当差吧。”

“扎!”(二月河《康熙大帝》)

该例中,康熙、马齐、赵逢春等人围绕着要不要救下张五哥进行了沟通。因为是面对面交流,他们首选的是口头语体。在口头语体规制约束之下,无论是皇帝康熙还是马齐、张逢春等人,他们说话时的基本格调都保持了自然朴素的风格。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除了“自首”“枷号”“查实重处”“律无死罪”等带有更多法律意义的词语,以及“思谋”“恕”“乃至诚至孝之举”等几个词语稍微文绉绉一点外,其他词语的应用、句子的构拟都表现出了平易质朴的话语风格。康熙作为皇帝有意赦免张五哥,但不好自己开口,而一句“马齐,依你看,这张五哥有没有可恕之情呢”更凸显出康熙话语的真实用意。康熙的话虽然含而不露,但是并没有采用比喻、衬托、婉曲等修辞手法,而是在接近于再自然不过的话语中传递了语义信息。

(三)“生动形象”风格选择

文学语体、说服性演讲语体、传授性演讲语体等规制下,常常追求语言生动形象、话语艳丽新奇之美。古人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正应和了对生动形象、绚丽华美、韵律优美的追求。要达到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口语表达效果,交往主体就要在语音形象、词汇形象、语法形象和辞格形象上多下功夫,就应该多采用节奏和谐、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的双声迭韵词语、叠音词语等语音手段;尽量运用具有浓艳形象色彩的描绘性、表情性词语;较多运用描绘性、细致性、周密性的多变繁丰的语句;较广泛运用比喻、夸张、比拟、通感、顶真等多样奇巧的描绘类修辞格。如窦桂梅在讲《游园不值》一文时,在引领学生探讨如何从一枝红杏想象园子里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后,总结说:

你已经感受到了,一枝红杏因何来,只因墙外有郎才。春色满园你还想看,柴门就为你打开。所以我的朋友,你热爱我的红杏,我这一枝的特别让你想象那份春色满园。这也是对我的园的怜哪!刚才,让杏花和你们说话,这红杏和这花草真的会说话吗?叶绍翁和园主人真的能对话吗?那为什么我们就感受的那么多?想到了那么多?全在于我们一一想的。看来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烈,园子就怎么热烈;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所以就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但闹中我们却突然地发现——园还是那座园,压根我们就没进去过。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心里想的。突然我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都还是全凭于我们的心啊!那就让我们静静地轻轻地回去,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吧!”

该例属于传授性演讲语体,窦老师轻车熟路地驾驭着自己经营的教学口语艺术,不急不慢中缓缓道来。只说了短短300多字,就创设了反问、设问、排比、引用、仿拟、对偶、警策等多种辞格,并利用谐音条件说出了“一枝红杏因何来,只因墙外有郎才”这样押韵的句子,使得话语声情并茂,清新优美,栩栩如生。话虽不多,但做到了把春、人、花、情、意等多种意象融为一体,十分生动形象。

(四)“庄重典雅”风格选择

庄重典雅风格既突出交往主体话语的庄重性、威严性,又彰显了交往主体话语的含蓄性、丰富性和深远性。尤其是在传授性演讲体、说服性演讲体、文学语体(如小说语文体式等)、函电体等中,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不同于日常话语表达。或者,要通过口语来讲授专业学科知识;或者,要论证科学道理和法则,并富有逻辑地阐述客观事理;或者,要通过庄重典雅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等等。在特定交往情境中,交往主体说话庄重典雅也在情理之中。要建构这种风格,就要选用专业性强、书面语色彩浓的词语,较少使用口语化词语;较多使用丰富性、具体性、修饰性词语,较少使用明白如话、简单明了的词语;较多运用复句、长句、完整句、常规句和整齐句,较少使用省略句、短句和变异的句子;多采用雅致的描绘性的修辞方式,并得体地安排音节结构。例如特级教师吕思俭在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有这样的教学口语片段:[12]

这里起什么作用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那阴暗的天空,一对美丽的孔雀,展开双翅,飞呀,飞呀,向着东南飘飞。可是,一路上依恋顾盼,飞不上几里又飞回,飞不上几里又飞回……这使人联想起什么呢?一对青年夫妻横遭封建礼教的迫害,他们满怀哀怨,离开了人世,而他们的美丽形象驻留人间。诗人以哀悼的心情,用孔雀起兴,再现了主人公美丽的姿容、复杂的心情和可悲的遭遇,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一脸的情调。这诗篇是血泪凝成的悲歌,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这段话有着强烈的沉重感和悲壮感,一方面是由于《孔雀东南飞》一文所描写的故事、所说的思想内容、所呈示的精神世界,是深沉浓郁的;另一方面,话语中不乏用以建构这种庄重典雅话语格调的修辞手段。整个话语的语调是沉重的庄重的;“展开双翅”“依恋顾盼”“满怀哀怨”“美丽形象”“驻留人间”“哀悼”“血泪凝成的悲歌”“封建礼教”“强烈控诉”等词语书面语色彩很浓,充溢着饱满的情感;“在那阴暗的天空,一对美丽的孔雀,展开双翅,飞呀,飞呀,向着东南飘飞。可是,一路上依恋顾盼,飞不上几里又飞回,飞不上几里又飞回”,这种带有文学色彩的语句,更凸显出了语言运用的典雅性。

再如,当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去逝时,一些台湾政要慰问汪道涵家属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函电体,而且在语言使用上都以庄严典雅见长。看他们的电文:

①惊悉道涵先生逝世,令人痛悼!道涵先生长期致力两岸关系,以温和理性创意之风格,扮演关键角色,对增进和平交流,贡献卓著。敬请先生亲属节哀顺变。(马英九唁电)

②遽闻道涵先生仙逝,至感哀悼!道涵先生致力两岸关系,德高望重,所做努力和贡献,永为各方景仰,足令两岸人民永远怀念!谨向先生亲属诚挚慰问。(连战唁电)

③惊闻汪老先生于今晨辞世,不胜悼念,特电敬致哀忱。对汪老先生长期沟通两岸事务之付出和贡献,深表敬佩与肯定。今年五月间,个人及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成员代表一行蒙汪老先生拨冗于上海会面,先生之精辟见解及对两岸和平之企盼,令人景仰。遽遭大故,伤痛逾恒,尚祈节哀珍重。特电专唁,敬颂礼安。(宋楚瑜唁电)

这三则唁电篇幅都不长,马英九的仅有69个字,连战的仅有67个字,宋楚瑜的有137个字。这三则唁电整个语篇都有基本相同且较为严格的行文体式,三则电文都以表示哀悼之意为开头,接着以简明的语言记叙说明汪先生对增进两岸和平交流的丰功伟绩,最后以慰问的话语结尾。在遣词方面,都注重选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惊悉、逝世、痛悼、仙逝、景仰、慰问、惊闻、辞世、卓著、哀忱、拨冗、期盼、敬颂礼安等词语礼貌性强,文言色彩味浓,十分雅致庄重。在造句方面,“惊悉道涵先生逝世,令人痛悼!”“遽闻道涵先生仙逝,至感哀悼!”“惊闻汪老先生于今晨辞世,不胜悼念,特电敬致哀忱。”“敬请先生亲属节哀顺变。”“谨向先生亲属诚挚慰问。”“特电专唁,敬颂礼安。”这些语句不仅是函电体尤其是悼文典型的言说方式,而且极具礼貌性和浓重的感情色彩。其中,既有陈述句、感叹句,也有单句和复句;既有主谓句,又有非主谓句;既有说明、陈述和记叙表达方式,也使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语言运用特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施言者庄重典雅的话语格调。

(五)“诙谐幽默”风格选择

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本民族和文化的幽默基因。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影响的个人自然也继承了民族文化的幽默DNA,再加上个人心理结构中业已练就的幽默机制,交往主体有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诙谐幽默的语言格调。交流时谈笑风生,轻松俏皮,说话不拘一格,话语中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浓浓情趣。尤其是在说服性演体(如辩论等)、文学语体(如小品体、相声体等)、混合语体等规制中,经常采用诙谐幽默的话语风格。要营造诙谐幽默的话语格调,交往主体就要突破常规,超越规范。说话时要巧配语音节奏,妙用叠词谐音;注重词语变异,打破常规用法;超常组配句式,妙语连环不断;奇用修辞格式,凸显幽默色彩。例如:

赵:咱弄明白,儿子是叫你来干什么来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完再笑?(www.xing528.com)

宋: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

赵:三陪呀!

宋:说啥呢?!

赵:(怕误会)大妹子,我确实不明白……

宋:你不明白,你问啊!我告诉你,我们的工作往大了说叫家政服务,往小了说叫钟点工,在国外叫“赛考类激死特”(Psychologist),翻译成中文是心理医生。……啥也不懂!走了,伤自尊了!(起身往门方向走)

……(引者省)

宋:你儿子说,一钟头四十,到一钟头了。

赵:哦,(掏钱)给你五十!

宋:(欲还给赵)拿零钱!我没零的,拿零的!

赵:我没零钱,都给你了大妹子。

宋:我多要你十块干啥?拿着!拿零的。

赵:你找不开,我也没零的呀……(无奈)那你就再陪我唠十块钱吧!

宋:那我就再忍十块钱。(赵本山、宋丹丹小品《钟点工》)

该例是小品《钟点工》(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中的片段。作为作品中的交往双方,他们都选择了诙谐幽默的说话风格。该例呈现的诙谐幽默话语风格主要基于三个幽默点:

幽默点一:当宋说“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时,赵紧接着就把宋说的话总结为“三陪”。赵说的“三陪”仅仅是字面上利用了音同音近这一谐音关系而形成的临时性的缩略化说法,在意义上与人们对“三陪”的正常认知并不存在任何关联性。但是,正是由于赵口中的“三陪”与社会上从事色情服务的“三陪”完全谐音的关系,使得作为在场的第三者(观众、听众)产生了强烈的反应,把陪说话、陪聊天、陪唠嗑与色情意义上的“三陪”对接在了一起,由此造成诙谐幽默的交际效果。

幽默点二:宋把“家政服务”“钟点工”“赛考类激死特”(Psychologist)“心理医生”等视为同义手段,通过使用不同词语或者名称向赵解释陪聊属于什么性质的工作,尤其是借用英文名称夹杂在聊天话语之中,带有更多洋化的气息。同时,又把“心理医生”“家政服务”这些略显高大上的词语搬用过来,以证明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工作是多么的高尚并含有相当程度的技术含量。本就是个钟点工,可偏偏说自己是家政服务、心理医生、“赛考类激死特”,由此来拔高自己,彰显自己的身份。这就使得宋口中的“家政服务”“心理医生”“赛考类激死特”与现实中“钟点工”这一工种产生了巨大落差,由此造成了滑稽可笑的交际效果。

幽默点三:平常人与人发生买卖行为,当找不开零钱时会说“没零钱,要么再买10块钱的”。这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可笑的。但是,在作品中,赵却把唠嗑与价钱联系在了一起,唠嗑也可以像在自由市场买卖东西一样讨价还价。“再陪我唠十块钱”“那我就再忍十块钱”这样的超常搭配,违背了基本的语义搭配规则,都是说不通的。但是,在上下文语境条件帮助下却显得相当自然,顺理成章,又是可以接受的。正是由于这一搭配非同寻常,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便形成了语言搭配的错位感。这就让人觉得好玩,让人觉得很有风趣,由此引起受众作出了积极反应。

(六)“委婉含蓄”风格选择

有时不想把话说得太明白,有时不便或者没法把话说得太清楚,有时为了维护交往对象的尊严,有时在某种情境下碍于第三者在场,往往采用委婉含蓄的说话格调,从而给语言表达蒙上一层面纱。委婉含蓄显示出一种语辞柔和、感情细腻、气势舒缓、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格调。尤其是在日常谈话体、文学语体等中经常采用这一语言笔法。关于委婉含蓄,前人早有论述。姜夔《白石诗说》中认为:“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刘知几《史通·叙事》中认为:“言近而意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大櫆《论文偶记》中曾经说过:“文贵远,远必含蓄。”

要选择委婉含蓄话语格调,在语言使用上就必须考虑以下建构手段:其一,在语音方面,注重韵律柔和,多采用低沉、开口度小、声音不太响亮的韵。其二,在词语方面,要做到寓意深广,常用“转义”词语、修辞义词语、委婉词语、模糊词语、内含典故的词语。其三,在句子方面,要做到言短意长,常用警句、压缩句、委婉句、疑问句、跳跃句、多义句等。其四,在辞格方面,要努力使辞格“义生文外”,常用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双关、移就、拈连、拆字、摹绘、婉曲、避讳等“辞面”与“辞里”相“离异”的修辞格式。[13]例如: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孙犁《荷花淀》)

当几个女人说到自己要去看丈夫的理由时,各自都有非常充分而又执着的理由。“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些话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其实,她们内心都想念着自己的丈夫,都期盼着早点见到自己的丈夫,可是嘴里却偏偏不说想自己的丈夫,而是找一些其他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这与表达主体的文化心理是相吻合的。这几个女人都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北方农村,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心理的支配之下,个人的情感只能压抑着强忍着,一般不能公开表达出来。当她们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丈夫时,不能把想念丈夫的话直接表露出来,而只能把这种思念之情隐藏在找各种表面上的借口中。她们都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是拐弯抹角地说一些别的话,做到了含蓄委婉。再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陆文夫:“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是要等客人离开后才打开盒子。”(文俊《巧答妙对365》)

陆文夫面对对方关于性文学的提问并没有惊慌,也没有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而是用了中西方所有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接受礼品这件事情来打比方作比较,通过这个比喻让对方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接受礼品这件事情上,中西方的第一反应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往往当着客人的面就打开礼物来看是正常现象,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西方人对待接受礼物的第一反应,显然这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保持了高度一致。中国人则刚好相反,通常情况下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如果在客人没有离开之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是一种不懂事不知礼的行为,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显然这是有违于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价值观的。陆文夫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告诉提问者:中国人对性文学的态度就像中国人不当面打开客人送的礼物一样,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别人谈性文学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敏感的词语,是日常生活尤其是公开场合中大家都回避的字眼,而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谈性文学也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难以启齿的事情。这就等于委婉含蓄地向提问者表明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