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因素干扰是从意义角度来思考语言障碍的。交往者在表达语意时存在着歧义多解、句意费解、判断错误、推理不周、不合情理、关系不调、层次不清、概念运用不当等语意和逻辑问题,由此造成彼此之间难以把握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这些意思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比如“狗美容师”“广东和广西的部分地区”“新学生宿舍”“鸡不吃了”“看打乒乓球的同学”等,这些都是多义结构。如果把它们置于具体语境中依然存在多义性的话,那么就会降低语意表达的效度,自然也会减少语意理解的准确度。例如:
“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
“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那里?”(www.xing528.com)
“什么?……”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
“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和气了。
“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鲁迅《阿Q正传》)
例中,阿Q直到最后被判死刑也始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杀头?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地感觉到是因为自己要投奔革命党而惹下了大祸,所以才被判杀头。可是,光头的老头子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作出了最终的判决,而是认为阿Q那一晚伙同同党打劫了赵家,这才是根本原因。为什么阿Q糊里糊涂地被砍头却并不知道根本原因呢?就是因为在这一段会话中,光头的老头子潜意识中就认定阿Q是窃贼,而且还不允许阿Q把话说完,由此故意制造语意表达上的漏洞,从而促使后者按照自己设定的交际进程和交际目标展开对话。作者在书面上多次使用省略号,在口语中多次截断阿Q的话或者根本不让阿Q把话说完,故意设置语意障碍,使得阿Q懵懵懂懂不知就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