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管理的变革: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信息管理的变革: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信息保存来说,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被彻底打破。③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化。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这一阶段,以文献信息为中心,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所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利用等过程的解释。

1.信息管理的概念

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及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只有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后,有些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信息的储存可以揭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

2.信息管理的分类

信息管理涉及范围广,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信息管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1)按信息内容分类

医学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军事信息管理等。

(2)按管理层次分类

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微观信息管理。

(3)按管理性质分类

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等。

(4)按应用范围分类

企业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管理、商务信息管理、公共事业信息管理等。

(5)按管理手段分类

手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3.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人们广泛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来提升信息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有多长,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就有多长。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等三个时期。

(1)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信息的存储是“藏书楼式”

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是指从人类诞生到封建社会这段时期,其具有的特点如下。

①针对当今的社会信息资源来说,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信息资源数量有限。

②古代封建时期的中国信息资源数量在当时的世界上应该说是属于前列位置的。我国古时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也走在了世界前列。(www.xing528.com)

③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主张藏书、秘不示人,藏书属于私人财产,甚至即使是家人也难于看到馆藏。这一方面有利于文献的保管,使文献得以流传到今;但另一方面,也有悖于信息管理“传”与“用”的宗旨。

④我国也有良好的信息管理传统,各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书的官员,如司马迁就是史官,负责这方面的事务。当然,国家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积极主动的,各朝各代都修史,在史册中皆要有专门记录当代文献的史册,采用中国传统的目录学方法。对所记录文献加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种信息管理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信息管理的内涵。我国古代有历史可查的图书整理活动起于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和《七录》,虽然这两部书均已亡佚,但从《汉书·艺文志》中还可见其内容、方法与规模。《隋书·经籍志》也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管理活动成果之一。

⑤古代的图书整理活动在清朝达到极致,其代表性事件就是《四库全书》的出版。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是适合中国古代典籍的文献信息管理方法,它所创造的信息分类管理思想,对今天的信息管理活动和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冲击。今天,四部分类法依旧是中国传统古籍资源的整理方法。

古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形成社会规模;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制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文献资源的所有者或者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2)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是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社会形态后开始的。其特点如下。

①与前一个时期相比,这个时期最明显的进步就是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信息保存来说,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被彻底打破。在以图书文献为主要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背景下,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

②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藏书楼,它已经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图书馆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普通人追求知识的热情,人们可以平等地追求知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发起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更多类型的图书馆不断涌现。

③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在这里,最重要的当属社会信息流的整序职能。

④图书馆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如分类法、编目法、主题法、索引法、计量法等。这个时期,从事信息管理的人员不能再以官员的身份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

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虽然信息管理思想、手段与方法不断进步,但信息管理仍旧被解释为“对信息的管理”,是一个简单的动词,信息管理强调的仍旧是对信息加以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没有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它的内涵还是比较单薄的。这一阶段,以文献信息为中心,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所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利用等过程的解释。

(3)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标志。其特点如下。

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管理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人类的工作与学习方式,而且对人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也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促进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②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纸与杂志出现的时代比较早,在近代信息管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形式出现,并且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与方式,刺激了信息量的迅猛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改变了,社会信息量加大了。目前,电子信息交流的方式极大地改变着自人类诞生以来传统信息交流的手段与渠道。

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信息资源类型不断多样化。除了文献型信息资源外,还出现了缩微型、电子型、网络型等新型媒体,如网络上的流媒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复杂化与多功能化,也为信息的深度管理奠定了基础,由对载体单元的操作深入到了信息内部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挖掘信息内部存在的具有逻辑关联的智慧资源。这些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④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上两个时期形成的信息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结合新的信息形式、信息载体、信息类型,而开发出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如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商务智能等。

⑤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执行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社会上出现了相对于图书馆来说,功能与目的皆不同的各类型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它们共同承担着不同领域、部门和层次的社会信息流的管理工作,共同完成整个社会中信息流的管理。

综上所述,现代的信息管理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代和近代时期信息管理的理解框架,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管理的内涵更加深入,外延得到了扩大,它所面对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献型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资源扩大到了多种新型的信息类型,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不同的部门和领域均不得不面对信息管理的挑战;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处理文献的信息管理技术范围,大量采用了网络、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而信息管理人员早已不仅以传统的文献信息处理为任务,而且更加技术化、专业化、专门化,他们在组织内部被称为CIO或CKO,已经成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阶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