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懂得美,成为真正的人间创造者!

懂得美,成为真正的人间创造者!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懂得了人是美的创造者,只有充满了人类精神活动的风景才是真正的风景,世外桃源不仅只存在于对现实不满的陶渊明的梦幻中,更是令同学们不愿相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之处。如诗如画是美,情文并茂更感染人。只有懂得美,懂得蕴含于物、景、事之中的人间真情才能体会到人间真爱。

懂得美,成为真正的人间创造者!

教育家于漪老师说:“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又是文化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应特别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育者除了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美的发现者和教育者,应十分重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敏锐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艺术想象,深广的理性经验,应是一位语文教师全力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美的人、物、事,才能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思考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感受美的熏陶,领悟美的真谛,使人的品质得以提升。

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审美的客体,虽没有音符跳动的旋律美,也没有线条块面的组合美,但由于文质兼美、语言规范,必然蕴含诸多审美因素。在语文教学的审美天地中应充满自然美和人文美,教师一定要指导审美主体——学生发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内在美

(1)整体感受审美对象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散文《春》中的山、水、风、雨、草、树、花、鸟等春天的景物状写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春天图。学习中同学们也许只能停留于表象的感知,领略的仅仅是自然造化的美丽组合,然而,如何引领并感知春天图中村民的活动这一充满人类理性的内在美应是阅读中所须把握的主旨。懂得了人是美的创造者,只有充满了人类精神活动的风景才是真正的风景,世外桃源不仅只存在于对现实不满的陶渊明的梦幻中,更是令同学们不愿相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之处。《风景谈》留给大家的是一种理性的美。沙漠戈壁,草原黄土,森林山川,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人追求的不是现实的逃避而是需要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整体感受美应突出悟的情智活动。充满幽兰香草、美木的《离骚》洋溢着屈原的伟大人格;飞流直下、银河落川更是李白踏遍千山万水后对大自然的感悟;月落乌啼、江枫渔火体现了张继落魄时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凄楚美,而夜半钟声却让读者从寺院的清幽淡泊领略到了清心寡欲者做人的责任感。虽然无人承认僧侣是美的,但少林武僧铲奸扶正、卡西摩多丑外慧中却是充满精神的真正的美。如诗如画是美,情文并茂更感染人。高尚的精神和道德理想是美的本质。(www.xing528.com)

(2)善于捕捉审美对象的感点

李商隐《夜雨寄北》凸现的是充满温馨的亲情美,鉴赏时应让同学们着重去捕捉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情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一种凝重深幽的相思的情境。潇潇夜雨,秋风落叶凄惨的自然环境烘托了诗人惨淡的心境。枯灯昏晕的窗棂下,在外谋生的位卑小吏手捧家书,一掬凄酸的清泪不知不觉落满襟。字字情深,句句意满。独守空闺的爱妻抑制不住满腹的幽怨和一腔相思,鸿雁传书,无奈凄惶之中,耳边淅沥的秋雨和透纸而入的寒风更增添了凄凉的人性之美。秋不仅是生命的枯期,还是游子的不眠时节。千里相思是亲情、爱情的丝线。这种美是一种心灵的负重。然而,道德与情操的力量又托着诗人进入了想象之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沉浸在他日相聚时的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中。爱情、亲情不仅点燃了生活的火把而且燃起了希望的火炬。如此带着学生反复吟咏,深层体悟,人性得以体现,心灵得以升华。这就能在玩味中捕捉到审美对象的感染力和煽情点。

正如欣赏音乐一样,音符的跳动难以完整表述,而内心的波澜起伏却是美的震撼。语文教育中一定要既见众木之林,更须清楚林中之木。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正是体现了想象和联想对审美效果的决定作用。一朵娇羞的水莲在凉风中的摇曳不禁使人于心头荡漾起怜爱,一位如水莲般的异国女郎的一声珍重让诗人在脉脉温情中产生了缱绻情愫,然而蜜甜的温柔却阻止不了断肠的分手。学习此文时,应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美丽不只停留在表层的水莲花上,而应体会到年轻人心中那不分国界的诚挚的爱。真与善调和出了人性美。

只有懂得美,懂得蕴含于物、景、事之中的人间真情才能体会到人间真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