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课程评价技术与方法——探索新课程有效性研究

小学课程评价技术与方法——探索新课程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言之,小学课程评价过程的技术与方法是评价的骨骼,支撑架构起评价的各个相关因素,决定着评价完成的质量。量化评价法和质性评价法既可以看作是课程评价的两种类型,也可以看作是课程评价的两种主要方法。

小学课程评价技术与方法——探索新课程有效性研究

(一)小学课程评价技术、方法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1.小学课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的方法

小学课程评价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对论据的收集与提供的过程。而论据的收集与提供,离不开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换言之,小学课程评价过程的技术与方法是评价的骨骼,支撑架构起评价的各个相关因素,决定着评价完成的质量。

2.小学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

一般而言,在小学课程评价过程中,影响技术与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客观的技术条件、仪器设备、评价者和被评对象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等。从评价内部而言,评价技术与方法的选择主要受评价的理论、评价的特定目的以及评价所针对的具体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换言之,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一般是与相应的评价理念相关联的。比如,客观性测验、标准化测验等技术是量化评价理念所支持的,而观察、访谈等技术则是质性评价理念所支持的。

3.课程组成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

有学者根据所评课程的性质或组成,对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做了概括性的归类整理。如麦考密和詹姆斯根据课程的不同组成,把被评课程分为观察的课程、课程成果、意图课程以及课程背景,然后分别列出了它们重点使用的评价技术与方法。而马什和威利斯则根据被评内容的不同性质,选取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对学生—教师交互作用的评价、对教学实践的评价三种不同类型,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指标,归类整理出各自适用的不同评价方法与技术。

(二)小学课程评价的两种宏观方法

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是如果从宏观上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量化评价法和质性评价法。量化评价法和质性评价法既可以看作是课程评价的两种类型,也可以看作是课程评价的两种主要方法。下面拟就这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1.量化评价法

量化评价法是在确定评价的行业目标之后,采用量化的手段来处理评价资料,旨在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继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最终获得对其客观效果的价值判断的一种程序。量化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的评价范式,其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

量化评价法作为小学课程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强调在实施评价之前,首先要决定行为目标,而且一切目标均要转为可观察、可觉察和可测量的详细目标,指定有关标准和准则;然后以这些目标准则为依据,进行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工作,并依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资料处理方法,将收集的证据与目标、准则和标准做比较,进而做出价值判断。

量化评价的优点表现在:评价准确、高效,适应性广泛、可移植性强;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如果使用得当,其结论的说服力较强。其缺点表现在:评价时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人际关系交流;由于过分强调定量化而易导致评价信息的失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等。

2.质性评价法

质性评价法是指针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中无法应用科学的方法将其精确量化的情况,试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的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的评价范式,其在认识论上反对科学实证主义的观点,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那样可能提供歪曲的教育信息,且会丢失重要的信息。它主张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小学课程评价中的一些具体技术与方法

课程评价技术的选择运用基于特定的课程价值观,选择和运用一种课程评价技术实质上也就是选择了一种课程价值观。课程评价常用的技术主要有社会测量图示、等级量表、非干扰性技术等。

1.社会测量图示

社会测量图示是根据社会测量调查的结果绘制的图表,用以说明一个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所表现出的亲密气氛和厌恶情绪而言)。图表说明哪几个是“孤独离群者”,哪几个结成“派别小集团”,哪几个成员最受欢迎,哪几个成员表现出一些别人并不认同的喜爱等。

社会测量图示虽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但对它的使用必须小心谨慎。必须明确,社会测量图示只有在要求学生就一些特殊的活动做出选择时,才最有用。使用社会测量图示有如下优点:一是它能帮助获得有关班级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兴趣小组的信息;二是由于教师事先了解了班上的基本情况并进行恰当的组织,因此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小组的活动。

当然,社会测量图示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除非学生能够确信他们可以继续保有秘密并且教师的行为符合他们的需要,否则学生有可能做出不诚实的反应;二是孩子的喜好变化迅速,这样,教师不得不对年幼的孩子经常使用社会测量图示,这也许会导致一些孩子做出轻率的选择,从而使得教师得不到真实的信息。

2.等级量表(www.xing528.com)

等级量表在课堂教学中常被运用。等级量表适用于特殊的技能和能力,可用于诊断为什么某个学生学习某一特定主题会有困难。等级量表提供的信息可帮助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关注学生的某一方面,从而推动其均衡发展。

等级量表的两个主要优点是:它能使教师对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所做的判断具体化;它能够快速而方便地使用。其主要缺点是:它并不给教师提供新的信息;它只适用于测定特殊的技能和能力。

3.非干扰性技术

非干扰性技术是自然主义评价范式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技术,其要旨在于评价的进行并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它常常采用不为评价对象所知的方式进行,比如自然观察、档案查阅以及学生作品分析等。当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对学生的干扰越少,他们的行为就越自然。如果他们感到有一些陌生人注意他们,对他们进行观察、倾听,记录他们的活动并加以评论,他们的表现就很有可能与日常在学校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非干扰性技术作为小学课程评价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它的优点是:它能提供各种有关学生的广泛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不能通过正规的评价方法得到的;教师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对整个课堂的各种评价更为协调。它的主要缺点是:有些非干扰性技术可能会误入歧途,对它们的使用应该有较强的辨别力;收集非干扰性资料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并且不一定能保证得到恰当的资料。

(四)小学课程评价中的一些具体方法

1.专家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专长,来提供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判断。专家是某一领域具有很深造诣的人,其具有权威性、中立性和说服力,运用该方法一般成本较低。在小学课程评价中,专家可以发挥提供、选择、批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不过需要找准专家并选择不同专长的专家。收集专家的分析判断意见,可采用送审法、调查法、会议法、对抗评价法及内容分析法等。使用专家判断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即如何适当地选择专家?如何激发专家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如何确保专家的中立和客观立场?如何吸纳和运用专家的意见?

2.观察法

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评价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有关的现象和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观察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随机和即时的。在系统的观察中,强调要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观察和记录预定的事件,其中检验表、频次计算、间隔编码都是常用的手段。而随机和即时的观察则没有预订的问题,记录的是所观察的行为和事件,其中轶事记录是其常用的方法。

在小学课程评价中,使用观察法,常常会收集一些数据资料,以供研究之用。但是并非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研究表明,在下列情况下,观察数据是有用的:①测量课堂过程变量;②测量课程目标的达成度;③测量课程实施的状况;④确定课程使用中遇到的困难;⑤发现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提出的变革建议和措施;⑥发现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过程;⑦发现课程未预计到的结果。

换言之,小学课程评价中观察法用途极广,它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评价者测量课堂过程变量、测量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测量课程的实施状况、确定课程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发现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提出的变革建议和措施、发现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过程、发现课程未预计到的结果等。

3.论文测验法

论文测验法即小学生写的短文可以被教师做评价之用。论文测验给学生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证明自己具有综合多种话题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在帮助教师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课程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方面,论文测验特别有效。但是,这种测验不能有效地测出学生是否学到或是否能够回忆起特定的知识条目,因为它所给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以个人的方式做出反应。学生回答的质量可能因为压力、健康状况甚至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样,教师对于判断一篇好论文也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给学生的任务规定得越具体,学生就越少有机会证明他们的创造性思考。由于论文测验是通过与意义相关的自然方式进行的,因而把它们作为具体的事实知识的表征而使之具有相当的信度,这种努力与它们的基本目的是相悖的,故此应当特别谨慎。

论文测验法的优点表现在:它便于快速地准备;它给学生提供了证明自己理解、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其不足是:它的评分较耗时间;它不能系统地测量事实知识。

【注释】

[1]张平柯,范增,郑敏,等.小学科学教师成长指导与实践案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2]张奇.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赵秀云,张良朋.小学教学实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4]赵彦美.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4):106—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