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奇心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等行为倾向。作为一种优势心理过程,好奇心能够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究;一旦失去好奇心,个体就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如果学生对某项学习内容连最起码的好奇心都没有,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兴趣的热情度、广度和持久性
兴趣是个人力求探索某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指个体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不断深入,乐此不疲。兴趣对个人的行为决定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其喜爱的各种创造性活动。兴趣是积极情感产生的前提,而积极情感的产生又会促进兴趣的提升,使其变得日益浓烈,从而更为投入。学习是一种相对艰苦而有难度的活动,如能有意识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不仅可使学生燃起对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有坚持下去的意念和动力,在面对外在刺激干扰时,也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偏向性。因而,评价学生的兴趣状态、兴趣内容指向具有实际意义。
(三)爱好的稳定性和偏向性(www.xing528.com)
爱好即指情趣所致,是一个人在兴趣的引导下,经常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具有积极的活动倾向。因而,如果说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希望了解某项内容或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好则是一种积极地参与某种具体活动行为的倾向表现。一旦形成爱好,个体就会表现为在感情上对某些事物或问题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和乐此不疲的兴致,在认识上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洞察力,超乎常人的认真和执着,从而能够超乎常人地全身心投入。爱好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喜好倾向,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兴趣的维持、满意感的支撑才能形成。爱好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对行为选择产生固定偏向性,它成为个体行为的习惯性动力。就学生而言,他们容易对自己喜欢的教师课程等产生情感迁移,这种情感使其能够坚持不懈、精力充沛地学下去。
(四)满意的程度
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春兴指出,满意度为个体在(生理或心理)动机促动下,行为达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内在状态,并意指个体欲望实现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学生对其在学习中所得的成效是否满意,往往决定了他是否愿意继续坚持下去。太低的满意度,往往缺少激励、成就信息,使得学生很难提起劲头继续学习。他们没有热情、愿望、成功、期待的支撑,有的只是厌学、怕学、逃学,视学习为苦役,感到无限的畏惧和害怕,学习活动是无法顺利进行的。而中等程度的满意度,教师只要能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仍有望使其成为学习的有效动力,让学生愿意继续付出努力。高满意度,往往意味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极大满足,自信心增强,有自我价值感,即使不附加其他措施也能劲头十足,继续前行。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所学课程是否满意、对教师教学方式是否满意、对教师的态度是否满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无论在怎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是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树立了自信心等都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游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成功感,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