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定教学目标
在选择教育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晰地说明学习结果,使其能依据学生知识、理解力、技能和态度的发展而有效地加以分析。计划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因为对于任何一节课,教师心中必然设想了一系列的学习结果,并且,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预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又是明显不一样的。此外,所有的课都涉及认知发展(主要是根据学生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的增长而定义的)和社会发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自尊程度和自信程度的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同学的交往行为与互动方式方面的成熟等来定义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可能以某一方面的发展作为某一节课的主要教育目标。同时,各个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叠之处,比如,让某个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更多有关某主题的学习,帮助和鼓励缺乏兴趣的学生,利用该主题来向学生表明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并且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等,在这些目标之间即有重叠之处。只有认识了这些不同的目的,观察者才能真正明白教师在上课时的行为。
教育目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它描述了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获得关于质数的知识、理解历史中因果关系的本质、掌握用轮廓线画出某条河奔流入海的路线的技能、对奴隶贸易中的受害者的遭遇感同身受等,都是有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课时教育目标。[1]
发展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技能、在课堂讨论中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对自己在某学科上的能力更为自信等,都是有助于学生社会发展的教育目标。
不能根据学生要做的事情(如做练习、画地图、小组讨论等)来陈述教育目标,这些是用来促进学习的活动。教育目标必须描述构成学习的要素。教学中最容易犯的一个主要错误是忽视对教育目标的仔细考虑,而把课时计划简单地视为活动的组织。虽然这两者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但人们很容易认为那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课是有效的课(即学生做着你希望他们做的事),直到你开始反思学生们究竟学到了什么为止。
在选择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目标与学生先前及随后的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目标在扩展学生的现有能力、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适切性。确实,如果认为新的学习源于先前的学习,那么新学习与先前学习之间的联系就十分重要,对新学习的发生也是十分有效的。这便是将先前学习和发现与发展相结合的学习,也是先前学习的扩展。
(二)选择内容
为一节课选择内容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仍然有许多选择留待教师们去决定。显然,内容的选择要与整个学生学习计划相联系,但是对各个具体主题的重视程度则取决于教师对其重要性和难度的认识。
确实,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技能是将一个主题分成若干要素或方面,并设计一个学习这些要素的程序,使学生形成一个前后一贯的、合乎逻辑的意义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对于新任教师来说,一个最迫切的需要就是要努力决定如何以一种能有效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式来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知道如何分割和排列教学主题的要素,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新任教师多依赖于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的实践,特别是那些仍在使用中的工作方案(如基于教科书或作业单的实践)。不过随着经验的增长,对于如何决定内容的性质和结构,教师越来越自信和权威,也越来越能够判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以及可能存在困难或误解的地方。资深教师的问题演变成了必须掌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以适应教育目的的演变。
(三)选择学习活动
在选择学习活动时,教师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要决定一节课中所采用的活动或者多种活动的结合,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相信各种不同学习活动在预期学习中的有效性。不过,关于学习活动的决定也须考虑与课时内容相关的诸多因素。(www.xing528.com)
第一,所选择的活动是否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动机,以及他们可能以何种方式对这些活动做出反应来予以考虑。你可能觉得在某个班级使用全班性的学习活动大概会取得好效果,于是你就将全班性活动用在为他们计划的课中。同样可能的是,你决定在为某班级计划的课中使用全班性活动,是因为这个班级在全班性活动中的效果不佳,而你认为多实施这种活动对于发展他们的相关技能是非常有价值和好处的。确实,一种活动的运用效果不佳可能正意味着需要加强而不是避免这种活动。
第二,重要的因素是上课的时间。那些在周五下午或者周六晨会之后有效的学习活动类型,或者在那些出现了学习困难的课中采用的拓展活动等,之所以有效,可能是受此情境的影响所致。
第三,关于学习活动选择的决定还会受到后勤安排、其他要求以及教师面对的时间压力等的影响。在一周的中间时段,教师们是不太可能去准备一节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予以计划和准备的课,因为此时有非常多的测验卷要批阅;或者当你知道所需的某种设备在其他一些活动中也是必需的,情况也会不同。
(四)活动的多样性与适切性
在考虑拟采用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把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考虑,以便为学生提供的全部经验能够实现预定的学习结果。因此,学习活动不仅要提供与学习相适应的认知经验,也要促使学生能够容易地获取这些经验。
学习活动必须明确并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兴趣和动机。即使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都很高,要他们长时间倾听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容易的;如果学生年龄较小或者教师的讲解不够清晰,以及天气炎热等,都将加倍不利于学习。因此,绝大多数的课都会包括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设计准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的主体部分可能会包括各种主要的学习活动,课的结束阶段会包括一些复习或关于已发生的学习的重要性、相关性或者质量的总评。
虽然有必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适合于当前的学习。比如,培养学生清楚地进行口头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最好是通过练习、反馈以及对别人发表评论,而不是广泛阅读如何提高沟通能力的书籍(虽然这也可以起些作用)。多样化的活动还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从而建立和发展有效开展那些活动的技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必须包含多种多样的活动。
同样重要的是,要为基于某类任务的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以便学生组织和维持注意力集中与努力的技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完成任务的质量要取决于活动的编组和发展时(与简单的重复性任务相反)。
教学目标是引导教学行为朝正确方向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教学航道的风向标;亦是教学评价的准绳。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写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空洞文字充数,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重点,使教学方向偏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动作描述的主语,使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会、能够、了解、知道、理解、体验、意识。由于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小的”表现性目标来表述那些“大的”需要长期累积才能实现的目标,这样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小”目标的达成来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比如“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这样的总目标,就可以分解为“发现生活中与生锈有关的知识”或“根据学习的防止生锈的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相应的应用”等。
另外,教师要考虑到教学预设中的期望目标与教学实践中的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设计课程的保底目标,也就是教学中“最”基础的目标,再设计开放目标以适应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