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我国2017年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给小学科学课程以明确的目标定位,即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确立了小学科学教育六个方面的基本任务:①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②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③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④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⑤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科学知识目标
第一,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第二,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第四,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第二,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第三,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第四,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www.xing528.com)
(三)科学态度目标
第一,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第二,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三,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第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一,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实现科学教育总目标,就要遵从以下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①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②倡导探究式学习;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科学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要求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培养小学生具有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