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即这些内容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是由科学课程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科学教育既要解决一个人能自如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能驾驭和享受各种高新科技的成果,具有使用日常科技新产品、参与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又要有科学创造与发明的能力,能参与各种有意义科技问题的开发与研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还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技术与社会有关的问题讨论与行动,如环保、人口、健康等。能自觉抵制科学技术有损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种种负面效应,正确对待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实现上述目标,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站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将最新成果编入小学科学课程,并使它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与需要,充分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www.xing528.com)
同时,课程内容也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选择他们周围熟悉的现象与事物进行教学。能被儿童理解与接受,符合科学启蒙的需要。强调手、脑结合,强调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与感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科学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小学科学的内容标准包括: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等内容。强调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要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