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通常会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注重体验的形式,却不了解体验的目的;提供体验的机会,却不经历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的意识,却没有体验的活动,这些都影响了体验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将体验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一)避免情境设置不当
在数学体验学习过程中,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地探究或解决问题,教师通常会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是有效的,个别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有的情境过分追求生活化,有的情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演示,这样的情境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影响教学效率。只有现实的、完整的、富有教学意义的情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体验学习的前提。
(二)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一起观察、实验、探究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收获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1.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恰当
合作交流的形式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的数学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笔算乘法时,整式的计算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如果非要让学生假装合作交流找到计算方法,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中,有些方法是固定的,有些是浅而易懂的,就没必要再用合作的方式去进行体验。
2.合作交流的时间要充分
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数学体验。为了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如果交流的时间太短,学生的交流还未展开就草草收场,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而缩短交流时间,不但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合作交流要全体参与(www.xing528.com)
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的基础之上,当学生自己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思想,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师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避免体验方式单一
体验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许多教师的眼中,认为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知识,所以设计的体验方式大多是动手操作。实际上,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学习方式,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情境体验、操作体验、成功体验外,还有感触体验、想象体验、猜测体验、审美体验、挫折体验等,它们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
比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多种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开展猜测、想象、审美等体验活动。先出示各种图案,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将手中的图形对折,如果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去猜测和想象完整的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试着去剪出轴对称图形,动笔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还可以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对称之美。学生在各种体验形式中既加深了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体验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既保证体验学习的时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的多样性。
(四)避免教师过多干预
当教师主体地位明显时,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可能达到真正的体验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施教的客体,但他们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对教师来说,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具备众多的优点,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到体验学习,也不是所有的情况体验学习都是最优化的选择。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决定学习方式也不同。所以,体验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虽然,体验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许多教师的推崇,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它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