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各种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如何将它们组成最佳的结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能,是研究教学组织的主要任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
综合来说,教学工作包含多个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才能整体优化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简单地说,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或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进行的严密的组织,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也可以是个别教学。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从表现在外部的职能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要服从一定的教学程序,如小组或个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
第二,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服从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例如,每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或30分钟;学生人数可以固定,也可以经常变动。
第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实现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的内容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状态的表现。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还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创设一个愉快、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良好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关键,只有教师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会形成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当然,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修养、教学思想方法、师生关系及教学环境等。
2.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反馈的目的是调控并组织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弄清学生是否真懂。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让他们体面地坐下,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教师对从学生中得到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而且这种评价要成为激励学生求知上进、积极听课的动力。切忌成为惩戒学生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组织必须合理科学地分配和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让分散的局部时间成为一个科学高效的整体,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整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不浪费时间;要大致分配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既不要前紧后松,也不要前松后紧。(www.xing528.com)
第二,把握新知识的最佳教学时间。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教师要把重点内容安排在最佳教学时间内。
第三,掌握课堂教学节奏。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快慢、缓急、张弛等。例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时是轻松的对答,有时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进行紧张地思考后作答,有时是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发问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无疑,好的课堂教学节奏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的教学结构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来掌握和调整教学节奏。
4.灵活处理课堂生成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它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再创造。不论预设如何周密,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或出现课堂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因势利导,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各种偶发事件,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的常用方法如下。
化解法:针对学生情绪异常、教师操作或讲解失误及外来因素干扰等偶发事件,教师可采取比喻、夸张、双关、模拟等手段,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予以化解。这可以使师生感情融洽如常。
讨论法:针对学生出乎意料的答问、教师编错题或解错题等偶发事件,教师可采取共同探究的办法。这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师生相互启发,并能为教师赢得思考的时间。
转移法:针对教师的教学失误等偶发事件,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偶发事件所蕴含的情境或材料很自然地引入教学中。这可以使学生将注意从偶发事件无意识地转移到学习上来。
置换法:当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失误,学生发现了而教师自己却一时找不到失误点时,教师可采取角色互换的办法来解决,这可以使教师很自然地从失误中走出来。
延缓法:针对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或所提的问题当堂解决必定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时,教师可采取课堂回避、课后探究的办法。这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以上所述只是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巧,面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教师怎样处理最合适要靠教师临场发挥。
第二,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的原则。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除应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目的性原则: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是指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应变。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开展工作,任何抛开教学目标的应变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条根本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教育性,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教育信息,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时也必须有利于教育方针贯彻,有利于教书育人实施,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和智能启发。教师的语言要文雅、纯洁,不说粗话;教育学生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语言要富有哲理性,通过哲理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反思,从而教育学生。
情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深厚情感,教学语言所含的情感必须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教师在处理各种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既要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又要有助于沟通师生的情感。
及时性原则:教学进程是一个信息流量较大、信息复杂且传输媒体多样的有序动态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进程中所出现的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及时地做出反应。
协调性原则:教师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已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临时环节,教师要使这一环节与前后的教学过程有机衔接,协调一致。总之,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绝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奏效的。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课堂生成或偶发事件,否则,无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