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资本市场上有几个明显现象:
第一,二级市场指数腰斩,整体下滑的趋势迅速传导到一级市场,很多原计划投向一级市场的资金一下子就抽回去了。从一级市场的早期项目来看,后续融资的速度大大减缓了。以前恨不得每个早期项目刚拿出来就有几家机构抢,不快点签协议就没了。现在呢?很多早期的机构投资人把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帮已投公司融资上,甚至有的投资人早就休假去了。从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早期项目融资额普遍一两千万美金起,项目估值不到一亿美金,很多投资机构都不太好意思说。如今却普遍估值下调,融资规模缩减,很多公司的B轮融资调整为A+轮。
第二,投资机构有点看不太清楚后面该投什么。对早期公司的建议是一定要调整策略:创业者们要从过去追求“规模增长”的发展策略,调整为追求“有效率的成长”的发展策略。
第三,创造收入提上议事日程,不能仅凭融资输血。从过往资本市场的波动来看,每次低谷到来前,投资与创业都要按照一年以上的时间去准备资金。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过去两三年里,从早期电商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再到国家倡导的全民创业、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行业纷纷转型,所有因素聚合到一起,使移动互联网给传统行业普遍地带来了颠覆和变革的机会,而资本市场放大了这种机会的影响力,从而形成泡沫。
第二,一些比较乐观的政策预期,包括新三板、注册制、战略新兴板,让资本有了快速退出的预期,因此产业资金、二级市场基金、甚至一些很大的PE在内的大量资本都涌入早期投资。
第三,一批在过去一两年自立门户的早期基金需要建立市场地位,因而出手较快,资金供应明显比过去充裕很多。(www.xing528.com)
第四,企业端的商业模式改变,导入用户的做法从收费改为免费甚至补贴,这造成了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其实很多业务模式火热,是由于被过分补贴放大了实际需求,甚至制造了部分“伪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时石油价格高涨,大家都觉得未来必须是清洁能源的天下,于是基金们蜂拥而至,美国的KPCB在清洁能源领域可能砸了一二十亿美金,为创业项目提供大补贴。
第五,资本市场本应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但钱太多会导致这个功能失效。很多轻资产模式的公司发展很快,但竞争壁垒不够高,一旦资本供应不上,死得也快。所以现在大家讨论的不是壁垒有多高,而是快鱼吃慢鱼。
第六,目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处在颠覆与变革的浅水区,各种业务模式的发展,仍处在低水平体量剧增的状况,热闹掩盖了低质量的本质。
资本市场的周期几年就会有一轮,我们要从“危”中寻找“机”。2016年上半年完成天使轮融资的公司如果融不上A轮,年底就会面临一道坎。大部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A轮之后融资的公司,按照过去资金的消耗速度也许能维持6~9个月,但现在大家会调整花钱速度,让资金能支撑公司运转9~12个月。
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历史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及与很多基金LP谈过后发现,在资本市场低谷时成立的基金,平均回报率明显高于在资本市场高峰期成立的基金。有充分的数据表明,资本市场下行到谷底,反而是投资的好时机:估值下调,有充裕的时间去看好的团队和项目。
资本市场波动后,总会出来一批特别优秀的企业。只有在经济或者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企业才会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打造,只有最一流的创业者才能拿到最优秀的资本,吸引到一流的团队人才。比如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之后诞生了腾讯、携程,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京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