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的转折之后,电影创作迅速进入一个在开拓中持续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改革大潮的掀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新时期电影创作一方面在探求自身规律的道路上继续深入,另一方面则把关注的重心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它既保留了艺术形式创新探索的成果,又注重在思想内容上追求新的现代意识。随着较多的电影艺术家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其创作视野日渐开阔,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也日趋深邃。他们创作时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对生活表层现象进行艺术概括,而是力图通过对纷繁的历史事实和复杂的生活现象进行认真思索和仔细解剖,在影片中不断开掘出思想深度和新意,传达出自已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故而,八十年代的电影创作,不仅具体体现了现实主义传统日趋深化的发展,而且以新的创作意识反思历史或介入当代改革生活的过程,以新的视听造型和影象风格提高了人们对电影的认识和艺术鉴赏水平。中国电影创作在繁荣兴旺中重铸辉煌,令世人瞩目。
应该指出的是,该时期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与理论批评的推动引导是分不开的。八十年代的电影理论批评十分活跃,不仅对一些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电影本性、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等进行探讨,而且还深入到电影文化学、电影叙事学、电影观众学等新的领域;电影批评方法的多样化,大众影评活动的兴旺及各种类别的电影评奖,对电影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该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也有新的特点,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相继正式成立后投产,前者使影坛学院派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后者则使儿童片的拍摄有了基本保证。至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建立,更使中外合作拍片业务有了专业经营单位,推动了电影合拍事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在多姿多彩中显现魅力,前景广阔。
就该时期故事片的创作而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表现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及对十年动乱的历史进行反思的影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它们在取材、主旨、表现角度和形式技巧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和较大的创新。如《巴山夜雨》、《枫》、《小街》、《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月亮湾的笑声》、《没有航标的河流》、《小巷名流》等一系列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形式和技巧,逐步深入地展现了“文革”悲剧给人民带来的不幸,给国家造成的灾难。与以前同类题材影片相比,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更趋新颖与成熟。其中由叶楠编剧,吴永刚、吴贻弓导演,李志舆、张瑜主演的《巴山夜雨》,采用“一线串多珠”的散文化结构方法,通过一条江轮上一群性格、经历迴异的普通人在一昼夜航程中的思想交锋和感情变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露了“四人帮”的肆虐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颂扬了普通民众备受磨难而不气馁,相互帮助、坚持斗争的精神风貌。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含蓄隽永的风格,使影片颇受好评,曾获第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奖及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徐银华编剧,杨延晋导演,张瑜、郭凯敏主演的《小街》,也通过夏和俞两个青年人在动乱年代的一段不幸经历,抨击了那个美丑颠倒的时代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和心灵的伤害,具有较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电影假定式和间离效果的运用,则促使观众在鉴赏中积极思考;三种不同的结尾也给人以新鲜感,并引起不同意见的讨论。该片受到广大青年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其二,部分电影艺术家能自觉地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从宏观角度去反思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大胆触及了一些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敢去表现的生活领域,从中探索和总结出了必要的历史教训,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如《天云山传奇》、《燕归来》、《牧马人》等影片,触及了曾被视为“禁区”的反右斗争扩大化所造成的历史悲剧;《芙蓉镇》不仅对十年浩劫进行了深刻反思,而且还对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与四清运动中的极左路线作了批判与挞伐;《许茂和他的女儿》等影片反映的历史跨度也较长,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其中由鲁彦周编剧,谢晋导演,石维坚、王馥荔、施建岚主演的《天云山传奇》,第一次在电影创作中触及“反右”扩大化的问题,大胆地揭露了“左”倾错误给一代人酿成的历史悲剧,并由此探索历史的教训。影片采用了多视点的时空交错结构,通过周瑜贞、宋薇和冯晴岚三个女性的眼光来看罗群,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描绘了罗群二十多年的坎坷命运和思想情操,对那一段社会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现实与历史纵横交错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影片更富于思想深度和哲理内涵。由于该片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的创新之作,故曾先后获得第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奖,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及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由阿城、谢晋编剧,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的《芙蓉镇》,堪称谢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据古华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通过湘西芙蓉镇的风云变幻和胡玉音、秦书田等人物的命运沉浮,反思了中国农村从“四清”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批判了极左路线对美好人性、人情的扭曲。影片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中,保持了谢晋一贯的电影风格,丰富发展了传统叙事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产生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生命力。刘晓庆、姜文、徐松子等人的精彩表演和默契配合,较完美地体现了编导的创作意图。该片不仅获得第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四项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而且获得第二十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等多项国际奖。
其三,不少电影艺术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意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便于贴近时代和人民,并易于再现现实的特性,敏锐地捕捉和反映改革时代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从各个方面揭露阻碍四化建设的旧习惯和旧势力,及时拍摄了一批现实针对性较强、能切中时弊的影片和一批反映新时期普通民众精神面貌的影片,沸腾的社会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银幕上留下了生动的写照。如《法庭内外》、《邻居》、《人生》、《沙鸥》、《人到中年》、《红衣少女》、《我们的田野》、《十六号病房》、《青春祭》、《路》、《大桥下面》、《喜盈门》、《祸起萧墙》、《不该发生的故事》、《咱们的牛百岁》、《在被告后面》、《血,总是热的》、《少年犯》、《乡音》、《野山》、《黑炮事件》、《丁省的84、85年》、《花园街5号》、《失信的村庄》、《井》、《老井》等一大批影片,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矛盾和斗争,表现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又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探索,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其中如由马林、朱枚、达江复编剧,郑洞天、徐谷明导演,冯汉元、郑振瑶主演的《邻居》,以人们普遍关心的住房问题为题材,通过某学院工人、教师、医生、干部在处理房子问题上的态度,揭露批评了不正之风,颂扬了互助友爱精神,呼唤党的优良传统。影片借鉴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技巧手法,追求并显示出一种真实、质朴、生活化的纪实风格,曾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张暖忻、李陀编剧,张暖忻导演,常珊珊主演的《沙鸥》,通过排球运动员沙鸥为实现人生目标不断拼搏的经历,揭示出这样的人生哲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目标是否达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的努力之中。导演大胆选用非职业演员作主角,在影片构思和拍摄中体现出“重含意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的现代电影特点,在电影语言运用上作了创新探索。该片获得第二届“金鸡奖”特别奖、最佳录音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谌容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王启明、孙羽导演,潘虹、达式常主演的《人到中年》,通过眼科医生陆文婷的追求和命运,表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任劳任怨、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提出了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价值和解决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陆文婷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在新中国成长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的精神面貌,并触及了一个富于时代意义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潘虹以细腻、质朴、深沉的表演,使陆文婷的形象独具魅力。该片同时获得第六届“百花奖”和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潘虹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由辛显令编剧,赵焕章导演,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主演的《喜盈门》,是一部表现农村生活的轻喜剧片。它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农民家庭所发生的分家风波,触及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影片像一幅通俗的农村风情画,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农村观众的喜爱。曾获第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二届“金鸡奖”荣誉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王一民编剧,胡炳榴导演,张伟欣主演的《乡音》,则是一部表现“和睦的悲剧”的农村题材片,它通过一个居住在偏僻山村里的农民家庭夫妇间的日常生活,揭示出潜在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影片追求纪实风格,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曾获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颜学恕、竹子根据贾平凹小说改编,颜学恕导演,岳红、辛明、徐守莉主演的《野山》,虽是一部表现农村改革的影片,却将焦点对准普通农民的心态变化,通过两对夫妇的矛盾冲突和重新组合,反映了两种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影片采用纪实性表现风格和戏剧式故事结构相融合的方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曾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六项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及法国第八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由李唯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黄建新导演,刘子枫主演的《黑炮事件》,通过某矿一枚象棋子“黑炮”而引发出来的一场“黑炮事件”,既揭示出长期的政治、文化心理积淀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也剖析了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情节近乎荒诞,内涵耐人寻味。注重情节表意系统与影象表意系统的有机融合,使银幕造型具有更强的美学张力。曾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等。由郑义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吴天明导演,张艺谋、梁玉瑾、吕丽萍主演的《老井》,是一部表现中国农民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影片。在表层描写太行山区老井村民为改变贫穷而世代打井的同时,深层则揭示了农民的文化心态;在表层描写主人公孙旺泉的爱情悲剧的同时,深层则揭示了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冲突,是一部哲理内涵丰富的影片。曾获得第十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奖,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奖,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国际映画批评家特别奖和东京都知事奖最佳男演员奖等。
其四,军事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传记片的创作,也是佳作纷呈,出现了一批有创新、有突破、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好作品。如《今夜星光灿烂》、《道是无情胜有情》、《高山下的花环》、《风雨下钟山》、《四渡赤水》、《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凯》、《孙中山》、《血战台儿庄》、《少年彭德怀》、《开国大典》、《巍巍昆仑》、《百色起义》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由郑重、成荫编剧,成荫导演,金安歌、辛静、王铁成、孙飞虎主演的《西安事变》,以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在蒋介石形象的塑造上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有较明显的突破,曾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鲁彦周编剧,汤晓丹导演,董行佶、梁月军主演的《廖仲凯》,为传记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有益经验。编导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廖仲凯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还以丰富的生活细节使这一政治人物形象富有人性光彩,并因此获得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由贺梦凡、张磊编剧,丁荫楠导演,刘文治主演的《孙中山》,则以写意笔法和史诗规模在传记片创作中开拓了一个新的美学领域。这是一部以孙中山的心理情绪为主体内容,以艺术的造型与声音为表现形式的哲理性心理情绪片,它体现了导演强烈的主体意识。曾获第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由张天民、张笑天等编剧,李前宽、肖桂云导演,古月、孙飞虎主演的《开国大典》,宏观地,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关头的矛盾与斗争,重现一代风流人物叱咤风云创建新中国之伟业,在展现时代画卷中融入历史反思,并在电影语言中有可贵尝试,把纪录片资料与彩色片有机组接在一起,富于历史感与真实感。曾获第十届“金鸡奖”和第十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及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由侯育中、朱旭明编剧,陈家林导演,卢奇等主演的《百色起义》,能历史地、真实地、艺术地描绘领袖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邓小平形象的塑造上,能以非常生活化的细节来刻画其性格,并在矛盾冲突中揭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成功地展示了他的风采。曾获第十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广电部优秀影片奖。上述影片大凡涉及到领袖人物的形象塑造时,都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提高,从而使影片既具有文献史料价值,又具有引人的艺术魅力。(www.xing528.com)
其五、文学名著改编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持续不断地被搬上银幕,既使名家名作得到普及,又使这些作品以新的形式获得新的美学生命力。其中根据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夏衍、沈从文、张天翼、艾芜等作家的作品改编拍摄的影片有《阿Q正传》、《药》、《伤逝》、《子夜》、《寒夜》、《骆驼祥子》、《茶馆》、《鼓书艺人》、《雷雨》、《日出》、《原野》、《秋瑾》、《湘女萧萧》、《边城》、《包氏父子》、《漂泊奇遇》等。它们既体现了原著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探索,为文学作品改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其中由凌子风编导,张丰毅、斯琴高娃主演的《骆驼祥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既逼真地再现了二十年代北京的时代风貌、社会环境和地方习俗,展示了一幅乡土气息浓郁的风俗画卷;又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虎妞形象的刻画尤为出色,为电影艺术画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典型。曾获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三项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张弦编剧,谢飞、乌兰导演,娜仁花主演的《湘女萧萧》,既保持了原著“平淡中寓深意,静谧中显激越”的艺术风格,又运用电影语言体现了编导的现代意识,注重揭示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弊端,以此进行文化反思。曾获法国蒙比利埃尔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
其六,一批中青年导演(即第四、第五代导演)崛起于影坛,他们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在推进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和提高电影的美学品味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使中国电影以更加丰富的风格形态走向世界。
以丁荫楠、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郑洞天、胡炳榴、黄健中、黄蜀芹、谢飞、颜学恕、滕文骥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已经成为影坛主力军。他们虽然“大器晚成”,却有较扎实的艺术功底。他们既受到传统的影响,又追求强烈的艺术个性;他们在继承借鉴与创新探索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弘扬自己的美学风格,拍摄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佳作。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一些作品外,尚有《逆光》、《城南旧事》、《姐姐》、《乡情》、《如意》、《良家妇女》、《海滩》、《鸳鸯楼》、《人鬼情》、《黄河谣》、《本命年》等影片。其中由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吴贻弓导演,沈洁、郑振瑶等主演的《城南旧事》,是一部成熟的散文式结构影片。它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目光引出了三段可以独立成章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之间虽然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中心事件,但却凭借“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样一条内在的感情线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情绪上的统一,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影片意境深邃,风格典雅。曾获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等。由李宽定编剧,黄健中导演,丛珊、张伟欣主演的《良家妇女》,从新的角度、以新的电影手法在陈旧的题材中开掘出新的内涵和意境。影片通过“十八小娇三岁郎”的畸型婚配,揭露批判了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注重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追求写意风格。曾获第二十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及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第十八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由黄蜀芹导演,徐守莉、李保田等主演的《人鬼情》,通过戏曲女演员秋芸的人生经历,对人性作了较深刻的探索;充分运用电影思维将现实生活和舞台生涯、人物和她创造的角色有机融合为一体,构成了再现与表现、写实与写意、逼真与假定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颇具新意,广受好评。曾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奖,第十一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第五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金鸟奖。
以陈凯歌、张艺谋、张军钊、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张泽鸣、胡玫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以大胆探索的勇气和刻意创新的锐气,拍摄了一批弘扬电影本体意识,具有反叛传统和强烈的视听造型表现力的影片,给影坛以很大冲击,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现象。除前面已提到的若干影片外,该时期还有《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喋血黑谷》、《猎场札撒》、《盗马贼》、《孩子王》、《绝响》、《晚钟》、《女儿楼》、《红高粱》等。它们以新的艺术形态体现了新的电影观念,既受到好评,也引起争议。其中由张子良编剧,陈凯歌导演,薛白、王学圻主演的《黄土地》,以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与陕北农民翠巧一家的交往为线索,以翠巧的婚姻悲剧为楔入口,由此纵观和反思民族的、特别是农民的历史,探讨民族文化变迁的足迹。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依靠镜头语言对画面内部物象本身的揭示来传达思想与艺术信息,在思想立意和电影语言上都有很大创新与突破。曾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多项国际奖。由陈剑雨、朱伟、莫言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张艺谋导演,巩俐、姜文主演的《红高梁》,是一部讴歌生命自由,弘扬民族正气,充分实践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影片。它将丰富的感情内涵消解在富于观赏性和戏剧性的动作场面之中;在电影语言上,将形、色、声、自然环境和人有机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特有的美学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曾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等四项奖,第十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
其七,由于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日趋全面,电影的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故长期以来在题材、风格、样式上的单调贫乏被打破了,多样化的艺术追求越来越明显。如以《少林寺》、《武林志》、《武当》等为代表的武打片曾轰动一时,颇吸引观众;以《庐山恋》等为发端的风光抒情片也很有特色;《青春万岁》、《女大学生宿舍》、《夏日的期待》等青春片的问世恰逢其时;以《太阳雨》、《给咖啡加点糖》等为代表的城市片,颇引人注目;至于惊险片、科幻片、儿童片、戏曲片等的创作也有新的探索,新的收获。1987年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加之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使电影经济状况急遽恶化。为维持生存和发展电影生产,各制片厂竞相拍摄娱乐片,以此作为解困之道,于是娱乐片创作迅速勃兴。由于转轨过程中创作生产的领导部门和较多的艺术家缺少必要的准备,经验不足,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拍的多数娱乐片不能令观众满意,其中粗糙之作不少。然而,这其中也出现了诸如《最后的疯狂》、《疯狂的代价》、《暂缓逮捕》、《死去活来》等一些贴近生活,在艺术上也有追求和特点的较成功的娱乐片,为娱乐片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一时期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的创作也在全面复兴、蓬勃发展中有了新的开拓,出现了一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颇具新意的好作品。如《黄山奇观》、《拼搏》、《先驱者之歌》、《莫让年华付水流》、《我们看到的日本》、《零的突破》、《蛇口奏鸣曲》等纪录片;《蓝色的血液》、《蜜蜂王国》、《尼罗罗非鱼》、《生命与蛋白质》、《昆虫世界》、《灰喜鹊》等科教片;《三个和尚》、《鹿铃》、《鹬蚌相争》、《火童》、《山水情》等美术片,都是受到好评的佳作。其中由陈光忠编导的《莫让年华付水流》重视艺术的提炼和概括,注意从新的角度并运用新的手法来表现中华儿女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腾飞于世界的理想和信念。曾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周天、蔡蜂、王成基编剧,蔡锋导演的《蜜蜂王国》,科学内容扎实,表现形式生动,十分引人。曾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由包蕾编剧,何达导演的《三个和尚》,是一部蜚声中外的美术片精品。它把民间谚语演化成一部新颖别致的动画片,手法简洁,细节生动,造型别致,音乐则把佛教色彩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幽默诙谐,寓意深长。曾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等多项国际电影节奖,是我国美术片中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从七十年代未到八十年代未,新时期电影文化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开拓、提高和发展,它以不可否认的实绩,在中国电影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