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书小传异同情况,上文已做介绍,除四百二十多例《明诗综》补充《千顷堂书目》外,其余多为增中有减,减中有增。黄、朱二人在著者小传文字上的取舍,源于二人侧重点不同。从《明诗综》对《千顷堂书目》的增补之例看出,《千顷堂书目》侧重于著者最后所居的官职,而《明诗综》小传则注重著者一生履历特别是为官的概述。即便是那些增中有减、减中有增的例子,体现的仍是上述原则。以牛谅小传为例,《千顷堂书目》作:“字士良,东平人,历礼部尚书。”[39]《明诗综》作:“谅,字士良,东平人。流寓吴兴,以秀才举,除翰林典簿,使安南,还,擢工部员外郎,历礼部尚书,降主事,寻复任免。有《尚友斋集》。”[40]《明诗综》小传增删《千顷堂书目》小传之例,恰恰反映了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小传写作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著者科第。《明诗综》在体例上虽然采纳了《千顷堂书目》以科第次序编排人物的方式,但相较而言,犹不逮《千顷堂书目》的重视程度。首先,《千顷堂书目》不仅著录著者之甲科,而且详列其乙科,中会元、解元者都一一标出。如刘大夏,《明诗综》作:“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郎中,历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拜兵部尚书。卒,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41]《千顷堂书目》作:“字时雍,华容人,己卯解元,兵部尚书,赠太保,谥忠宣。”[42]据《皇明贡举考》天顺三年(1459)两京十三藩乡试所载,刘大夏为是年湖广乡试解元。在《千顷堂书目》中,此类情况有二十余例,黄虞稷依据的主要是明张朝瑞所辑《皇明贡举考》。再如章懋,《千顷堂书目》云:“字德懋,兰溪人,会元,南京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懿。”[43]章懋中会元时间,据《皇明贡举考》卷四所载,为成化二年(1466)。章懋著述、职官情况,《皇明贡举考》记载:“著有《枫山语录》《闇然子集》,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懿,为理学名臣。”[44]再如吴溥,《千顷堂书目》作:“字德润,崇仁人,会元,国子监司业。”[45]据建文二年(1400)登科录,杨溥为是年会元。其次,《千顷堂书目》在小传中注明著者榜名情况。如杨荣,《千顷堂书目》作“榜名子荣”[46]。据建文二年登科录所载,杨荣榜名为杨子荣。相比之下,《明诗综》作“初名子荣”,虽与事实无碍,但在对科名的重视上,显然不及《千顷堂书目》。
(二)注重人物间的关系,既涉及著者的交游、合称,又注重家族渊源及师承关系的梳理。涉及交游、合称的,以程嘉燧为例,《千顷堂书目》作:“字孟阳,休宁布衣,侨居嘉定,与唐时升、娄坚、李流芳称嘉定四先生,四明谢三宾知县事,合刻其集。”[47]“嘉定四先生”之称出自谢三宾,他在为唐时升《三易集》所作序中言:“一时以文采、行谊为物望所宗,有四先生焉。四先生者,唐先生叔达、娄先生子柔、程先生孟阳、李先生长蘅。”[48]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采录其说:“嘉定四先生乃程嘉燧孟阳、李流芳长蘅、娄坚子柔、唐时升叔达也。”[49]其他诸如“景泰十子”“嘉靖八才子”、徐繗兄弟与黄省曾唱和等有关文人并称、交游之记载不一而足。据统计,除《明诗综》采录者外,《千顷堂书目》中尚有九十余例。
注重家族渊源的,以苏伯衡为例,《千顷堂书目》作:“字平仲,金华人,苏辙裔孙,明初为国子学录,预修元史,擢翰林院编修,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以自代,召至固辞,赐文绮遣归,起教授处州,以表笺忤旨,坐罪卒于狱。”[50]苏伯衡为苏辙裔孙事,宋濂《苏平仲文集序》云:“平仲名伯衡,其先居眉,自文定公长子徽猷阁待制遅来知婺州,遂家焉。今为婺之金华人,去文定公十世矣。”[51]在《故朝列大夫浙江行省左右司都事苏公墓志铭》中,宋濂又做了详细叙述:“公讳友龙,伯夔,字也。人称之曰栗斋而不敢字,其先居眉州眉山县。文定公辙之长子、宋吏部侍郎、徽猷阁待制、赠少傅遅来知婺州,因家金华,殁葬兰溪之紫岩乡,遂为金华人。”[52]此外,《国朝献征录》卷七十三《国子监学正苏伯衡传》亦有记载,内容略同。
注重师承关系的,以陈基为例,《千顷堂书目》作:“字敬初,临海人,少从黄溍学,游京师,授经筵检讨,淮兵起为浙江行省郎中,参张士诚军事,士诚称王,基谏之几被杀,已而进秩内史,迁学士院学士,入明召修元史,赐金而还。”[53]陈基少从黄溍学,游京师事,尤义《陈基传》载:“没时,基年甫九岁。……又四年,从内翰金华黄文献公溍受业。至正仍纪元之元年,从文献游京师,授经筵检讨。”[54]《草堂雅集》《(正德)姑苏志》《列朝诗集》亦载陈基从学黄溍事。又例如金大舆,《千顷堂书目》作:“上元人,大车弟。与大车俱从顾璘学诗。”[55]兄弟二人从学顾璘事,金大车在为顾璘《浮湘集》所作的序中说:“吾师东桥顾公以直道忤权奸,谪刺全州,感时触兴,一寓于诗,题曰《浮湘稿》。”[56]兄弟二人从师顾璘事,钱谦益《列朝诗集》亦有记载。(www.xing528.com)
(三)注重著者文集命名、刊刻、序跋等情况。《千顷堂书目》有关文集刊刻序跋的介绍,有些已被《静志居诗话》采用,如华幼武《黄杨集》,《千顷堂书目》作:“字彦清,无锡人,号栖碧老人,师陈方子桢,子桢题其集曰《黄杨》,言其欲为诗而夺于事,犹黄杨之厄闰也。”[57]陈子祯题名华幼武文集事,被朱彝尊收录于《静志居诗话》中。但总体而言,此类例子被《明诗综》采录者所占比例很小。
此外,《千顷堂书目》还注重著者逸事、特殊履历的辑录,以表现著者的性格特征。例如林世璧,《明诗综》只做简单介绍:“世璧字天瑞,闽县人。有《彤云集》。”[58]《千顷堂书目》则细致描述了林世璧恃才傲物的个性:“字天瑞,闽县人,高才傲世,尝游鼓山,得‘眼前沧海小,衣上白云多’之句,鼓掌狂笑,失足堕崖死。”[59]读罢《千顷堂书目》所作小传,虽然寥寥几十字,但林氏高才傲世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人惊叹其游鼓山所得诗句新颖的同时,又扼腕痛惜其罹难陨落。
《千顷堂书目》小传的上述特点皆缘于是书性质。《千顷堂书目》为有明一代著作之目录,属于目录之作。其目的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60],故在小传写作上尤注重著者的家族或师承关系。目录之作位列四部之史部,故在小传写作上注重著者科第、官职等情况。而《明诗综》为有明一代诗歌总集,其主旨在于以诗存人、以人存诗,故注重诗歌评价或师承源流。《明诗综》小传缩减《千顷堂书目》小传一类,所析出放入《静志居诗话》中的内容,大多与诗人评价或师承源流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