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客观来看,王应奎编撰《海虞诗苑》虽然已尽寻访之力,但并不可能搜罗殆尽。他在《凡例》中也已说明:“究不能无遗,如归晟、陈芳绩两人,与顾宁人先生唱和,见之于《亭林集》中。此其诗当必可观,而姓氏翳如,访之邑人,罕有知者。此外湮没难考,更不知凡几矣。”[33]道光年间海虞著名藏书家、铁琴铜剑楼主人瞿绍基进一步搜访地方文学前辈的诗歌作品,编撰成《海虞诗苑续编》。瞿绍基,字厚培,又字荫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生,道光十六年(1836)卒。李兆洛《养一斋续集》卷四有《署阳湖县学训导瞿公墓志铭》云:瞿氏“尤嗜书籍,值佳本必购之,藏至十万卷”[34]。在收藏宋元典籍、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瞿氏可谓厥功甚伟,而对乡梓人文,他亦深具情怀。《海虞诗苑续编》之首页,列出“海虞诗苑前编已刻姓氏”,继列“海虞诗苑续编姓氏”,这说明瞿氏是有意识地对《海虞诗苑》加以补充、完善。事实上《海虞诗苑续编》撰成,清初至盛清时代海虞诗歌的谱系就更趋完整了。在保存海虞文学遗产方面,瞿绍基同样是功不可没的。另据朱则杰先生研究,秦昂若(字家千)亦辑有《海虞诗苑续编》,惜未见,唯存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四十《海虞诗苑续编序》可读。[35]
瞿绍基《海虞诗苑续编》与单学傅《海虞诗苑》同样都是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的地方诗歌总集。从编辑宗旨来看,瞿绍基和王应奎是一致的,主要在于“备志乘阙轶”,而不在于“集其大成”。故将视点更多地集中于没有别集传世的那些作者,对于声名不显而诗作较佳者尤注意采择。这对于从乡土基层的视野显示一地之文学全貌,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海虞诗苑续编》在体例上也继承了《海虞诗苑》,同样是以地系诗,亦因诗存人,保存了大量的作者生平、家世、创作情况,部分作者的子嗣亦有载录,对深入研究虞山诗派及海虞一地清代家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值得一提的是,瞿氏在搜集诗歌作品时不仅仅依靠存世文献,而且探访于亲好之家,寻索于友朋箧案。虽然限于搜集的条件,对有些作家的介绍只有片言只语,但今天看来,也已如吉光片羽之稀珍了。而且,由于瞿绍基《海虞诗苑续编》属于对《海虞诗苑》的拾遗补阙,且时代远后于王氏,故搜集前人作品的难度更大。从这意义上说,《海虞诗苑续编》更显得弥足珍贵。
《海虞诗苑续编》长期束之芸阁,几近尘封状态,其版本的实际情况很少为世人了解,而现有的目录信息多有舛误。此书系瞿绍基编撰,屈振镛校订,经人钞写,未曾付梓。后转手于多家,现为上海图书馆收藏。全书以六卷题标,这在现存卷册上似有根据,但细检其全书发现实际上并无三、四两卷,而五、六两卷重复出现。经比勘全书各卷之序次和钞录情况,知此书原为六卷,编成后形成了两个钞本,即初钞本和再钞本。再钞本与初钞本相比,间见增删,但整体上显得较为清致,这在当时或为定本了。但流传过程中初钞本和再钞本都有散佚,初钞本存卷一、卷二、卷五、卷六,再钞本仅存卷五、卷六。后来收藏者合所存之六卷于一体,而又误标初钞本卷五、卷六为卷三、卷四,则此书貌似全璧,实残缺三分之一。真不知天壤间《海虞诗苑续编》卷三、卷四今日尚存否?需要说明的是,该书卷五、卷六在辗转过程中有好诗者复钞之,此复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然两卷之前,钞者只标示“海虞诗苑续编卷之”,不写明卷数。可见复钞者只获得残本而已,亦未见全稿。不标卷数,如有待也。南京图书馆编目时注为“上下卷”,不确。
《海虞诗苑续编》因是钞本,涂抹、修改、乙正之处甚多,即使五、六两卷再钞,亦有一些钞后复加改定的痕迹。而且此书虽由瞿绍基编撰,但看来参与其事者众,初步编成后又有人经目阅批,留下了圈点和批注,甚至还对小传、作品字句加以过添删和改易,书中还夹有一些批注的纸片。总体来看,诗人小传部分较为简略,对大家名家,往往尤其简略。如归允肃之小传:
允肃,字孝仪,号惺崖。康熙己未赐进士第一人,官詹事府少詹。诗多应酬之作,然风度自存,不落寒瘦家数。[36]
可谓简略之极。但《海虞诗苑续编》中亦间有钞成之后阅批者的修改、补充,有些补充的文字相当详赡,甚至超过了原有的篇幅,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需要注意的是,与瞿绍基同时代而年辈晚些的另一位诗人、学者单学傅也曾从事过清代海虞地域的诗歌编辑工作。单学傅,字师白,号钓翁,常熟钓渚渡人。嘉庆五年(1800)庠生。少时有神童之誉,读书一目数行,特擅记诵,为文博赡,深为江苏督学钱樾赏识,乡前辈吴蔚光(竹桥)延至家中,呼为“小友”。《光绪常昭合志稿》卷三〇、《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三有传,有诗集《钓渚诗选》传世。著述甚富,种类亦多,其中《海虞诗话》十六卷所收清初至道光时同邑作者四百余人,颇为后人所重。这部地方诗歌总集编纂的目的几乎与瞿绍基编撰《海虞诗苑续编》的目的完全相同,乃“续柳南王先生《诗苑》之后”[37],即进一步对王应奎《海虞诗苑》加以补充,以对海虞一地之诗学起到“阐微显幽”的作用。单学傅在《海虞诗话》全稿初成尚未校订时遽殁,然其初稿后来为同邑庞郦亭所得,终获校刊行世。
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瞿绍基编纂《海虞诗苑续编》与单学傅编纂《海虞诗话》,仿佛是两条平行线在延伸,单学傅之编纂晚于瞿氏,但似乎根本不知有《海虞诗苑续编》,而且所选诗人亦不及瞿氏。二书所录诗人和作品颇有相重,但文本有差异。兹以单嘉猷为例比较:
《海虞诗苑续编》卷一:
嘉猷,字徽仲,邑诸生。娴威仪,善词令,作诗、古文,落笔数千言,未尝起草,然不自珍惜,随手散去。年三十四遽卒,故所传绝少,偶从败簏中搜得数首录之,以补《诗苑》之缺。
《新霁》
积雨林薄昏,湿云漫岩屋。出门望阴晴,快睹开初旭。高峯耸螺鬟,润泽比膏沐。池塘潋滟波,半没新生竹。草深蛙黾喜,繁响出丛绿。落花淡无言,点点洒春服。老农急磨镰,陇上来麦熟。[38]
《海虞诗话》卷一同样列“单嘉猷”,称“单文学嘉猷,字徽仲。顺治八年游泮,为文敏速,邑中文士多从之游。诗词书法皆工”。接着同样录《新霁》诗,然诗末多“往矣适予情,正可骑黄犊”二句。[39]《海虞诗苑续编》又列其《感题二首》:“曾经怀袖十年春,此日开缄恨转新。只看簪花先堕泪,伤心标格总如人。”“寄我寒衣客路秋,墨痕迸与泪痕流。蠧鱼也识相思苦,触到关情字便休。”[40]而《海虞诗话》未录《感题二首》,另录其《咏读书灯》“莫嫌如豆灯光小,照见千秋万古来”二句,并评曰“至今人犹传诵”[41]。
据此可知,《海虞诗苑续编》和《海虞诗话》的采编来源并不相同,但也正是来源有异,且单氏之编以“诗话”的形式表达,多加评述,使我们对清初以来二百年虞山诗歌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与《海虞诗苑续编》仅存百数十人相比,《海虞诗话》所录约四百人,可谓大增。其中不但有孙原湘、吴嵰、蒋因培、言朝标、翁咸封、翁心存、蒋宝龄等声名较著的诗人,更有包括女性诗人在内的大量的海虞地方家族文人。如果我们对“虞山诗派”不以时间为限,而作为海虞一地诗人群体的总体称谓的话,则《海虞诗话》无疑提供了一个幅度更为宽广的考察系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单学傅有《海虞诗话题辞》言:“搜访辛勤且卅年,一乡遗籍渐成编。”“皕年呕出心何限,东漵编余可拾遗。”[42]这便是单氏对海虞文化传承和海虞文学研究所建立的不朽功绩了。
研究地方性诗歌流派、群体,在文献上自然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性诗学文献,其中诗歌总集是最重要的文献依据。清代虞山地区,诗脉传承有序,且有富于使命感的地方文人致力于作品的搜集整理,基本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脉络,为今人研究虞山诗派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有些相当稀见,十分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代江南文人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6AZW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宋]沈垧:《乾元宫兴造记》,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十四《记六》,光绪三十一年(1905)鸿文书局石印本,第30叶b面-第31叶a面。
[2][清]单学傅《海虞诗话自序》,《海虞诗话》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06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页。
[3][清]归允肃《虞山诗家先正诗》,《归宫詹集》卷二,《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8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78页。
[4][清]不题撰人:《海角遗编》第六十回,《中国古代珍本小说》第9本,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807页。
[5][明]沈玄《过海虞》,《虞山镇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年,第273页。
[6][清]庞鸿文,等纂:《(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六《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22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61页。
[7]这条材料为李世英《清初诗学思想研究》首先采用,见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蒋寅《二冯诗学的影响与虞山派诗论》亦明确提示,见《文史哲》2008年第1期。
[8][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二“明清之际歌行三派”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3页。
[9][清]单学傅:《海虞诗话》卷二“王应奎”条,民国四年(1915),第7叶。
[10][清]钱谦益:《林六长虞山诗序》,[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961页。
[11][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923-924页。
[12]钱仲联:《钱遵王诗集笺校序》,谢正光笺校《钱遵王诗集笺校》,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0年,第1页。
[13]张鸿:《常熟二冯先生集跋》,张鸿辑《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四年(1925)刻本,卷末。(www.xing528.com)
[14][明]冯舒:《以明上八诗序》,《默庵遗稿》卷九,张鸿辑《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四年(1925)刻本,第12叶。
[15][明]冯班:《马小山停云集序》,《钝吟老人文稿》,张鸿辑《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四年(1925)刻本,第27叶。
[16][清]王应奎:《西桥小集序》,《柳南文钞》卷二,乾隆虞山王氏刻本,第7叶。
[17][清]王应奎:《海虞诗苑》卷一《冯文学舒》,[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 海虞诗苑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8页。
[18][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柳南随笔 续笔》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9-20页。
[19][清]王应奎:《海虞诗苑 凡例》,[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 海虞诗苑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2页。
[20][清]曹禾:《海粟集序》,[清]顾文渊《海粟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1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49页。
[21]邵松年:《海虞诗话序》,[清]单学傅《海虞诗话》,民国四年(1915)第1叶。
[22][清]顾士荣:《柳南随笔序》,[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柳南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页。
[23][清]沈德潜:《王东溆柳南诗草序》,《归愚文钞》卷十二,《清代诗文集江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4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63页。
[24]潘镐:《梅李文献小志》之《集文》卷,沈秋农、曹培根编《常熟乡镇旧志集成》,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第41页。
[25]潘镐:《梅李文献小志》之《集文》卷,沈秋农、曹培根编《常熟乡镇旧志集成》,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第41-42页。
[26][清]许滉:《海虞诗苑跋》,[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卷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4页。
[27][清]王锡畬、[清]王师韦、[清]王绍祖,等:《海虞诗苑跋》,[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4-655页。
[28][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1页。
[29][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1页。
[30][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卷一“钱陆灿”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页。
[31][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卷二《孙永祚》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2页。
[32]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诗论》,台北:台湾编译馆,1994年,第326-369页。
[33][清]王应奎、[清]瞿绍基编,罗时进、王文荣点校:《海虞诗苑·凡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53页。
[34][清]李兆洛:《养一斋文集续编》卷四《署阳湖县训导瞿公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93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1页。
[35]朱则杰:《清诗总集丛考——以〈海虞诗苑续编〉等为中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6][清]瞿绍基:《海虞诗苑续编》卷一“归允肃”条,上海图书馆藏钞本。
[37]邵松年:《海虞诗话序》,[清]单学傅《海虞诗话》,民国四年(1915),第1叶。
[38][清]瞿绍基:《海虞诗苑续编》卷一《单嘉猷》条,上海图书馆藏钞本。
[39][清]单学傅:《海虞诗话》卷一《单嘉猷》条,民国四年(1915),第8叶。
[40][清]瞿诏基:《海虞诗苑续编》卷一《单嘉猷》条,上海图书馆藏钞本。
[41][清]单学傅:《海虞诗话》卷一《单嘉猷》条,民国四年(1915),第8叶。
[42][清]单学傅:《海虞诗话》卷首《海虞诗话题辞》,第3叶。民国四年(1915),第1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