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详解正义与后案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详解正义与后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以周称《正义》多本《后案》,其言并非无据。唯《正义》后出,引据书证及清儒新说益见渊博,亦是事实。是刘氏于《后案》引据已加参订,而未必用其说解。[71]明著一“事”字,故《正义》不从《后案》。此虽细末,亦可见《正义》对《后案》之态度。[76]亦显驳《后案》之说。《正义》于《后案》亦不乏沿袭之迹,虽其引据加详,然议论多涉枝节,于大旨略无影响。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详解正义与后案

黄以周称《正义》多本《后案》,其言并非无据。《后案》整理《论语》古义极夥,颇资考证,后儒实无法绕过,《正义》自不例外。唯《正义》后出,引据书证及清儒新说益见渊博,亦是事实。唯《正义》博引近儒新解(如《公羊》经师之《论语》说),但于《后案》却罕引之,且每寓驳正之意。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如《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案》云:“温,燂温也。故,古也,已然之迹也。新,今也,当时之事也。趣时者厌古,而必燂温之;泥古者薄今,而必审知之。知古知今,乃不愧为师。此明师之不易为也。”[63]又引《论衡·谢短篇》《别通篇》《汉书·成帝纪》《百官表》诸“温故知新”文证,曰:“以通知古今为说,汉师相传如此。”[64]经义甚为明晰。观《正义》释汉儒温故知新义,则引刘逢禄《论语述何篇》:“故,古也。六经皆述古昔、称先王者也。知新,谓通其大义,以斟酌后世之制作,汉初经师皆是也。”下明引《后案》诸文证,但不用黄氏解说,而谓“汉、唐人解‘知新’多如刘说”[65]。是刘氏于《后案》引据已加参订,而未必用其说解。又《公冶长》篇,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有,吾亦欲无加诸人。”其中“加”字,《后案》据段玉裁说,以为饰辞毁人之义[66]。《正义》不从,特称段氏说“非经注旨所有”[67]。亦此例。

又如《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后案》录《释文》引范宁注“适、莫,犹厚、薄也”,又录皇疏引范说“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惟仁义是亲也”,继谓:“郑君本‘适’作‘敌’,‘莫’读为‘慕’。无慕,无所贪慕也。见《释文》。……郑君与范说相反,其主待人言则同也。”[68]下引《白虎通·谏诤篇》《后汉书·刘梁传》《李固子燮传》《魏志·陈群传》《蜀志·蒋琬传》《吴志·顾雍传》诸文证,谓“皆指待人言,古经说如此”。又云:“依朱子说,指行事言,是孟子所谓‘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69]刘氏《正义》梳理旧义,亦就待人、对事立说,而于诸文证之属人、属事,与《后案》颇有不同。观其行文,虽未明称《后案》,实具驳正之意。《正义》云:“窃谓‘敌’当即仇敌之义。‘无敌无慕,义之与比’,是言好恶得其正也。郑氏专就事言。”[70]此显驳黄说。下引文证《刘梁传》,亦称同于郑氏;而谓《白虎通·谏诤篇》等例,方就人言。今按《刘梁传》梁著《和同论》云:“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71]明著一“事”字,故《正义》不从《后案》。但此《和同论》乃主论人之交往,此事字或亦泛指人事,故黄氏以之为待人。此虽细末,亦可见《正义》对《后案》之态度。(www.xing528.com)

再如《述而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集解》引孔云:“言人能奉礼,自行束修以上,则皆教诲之。”[72]黄氏《后案》据《后汉书·延笃传》李贤注“束修,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以上也’”[73],谓“年十五以上,能行束带修饰之礼”为汉代相传师说[74]经文“束修”意为“束带修饰”,而非所献脯脩。[75]刘氏《正义》广引文证,认为“束修”为挚礼,“束修”为约束修饰之意,郑玄之义为前者。《正义》云:“人年十六为成人,十五以上可以行挚见师,故举其所行之挚以表其年……后之儒者,移以解《论语》此文,且举李贤‘束带修饰’之语以为郑义亦然,是诬郑矣。”[76]亦显驳《后案》之说。[77]

就学术思想而言,《后案》详录何注与朱注,疏通古义,发挥性命之教,虽多心得,实非后儒眼中之汉学家法。相较之下,《正义》被誉为汉学正统,博引近儒新说,蔑弃宋明人言;然其不信何晏所引孔氏古义,动称伪孔[78],或云“不明”[79]、或斥“迂曲”[80],或“略之不具释”[81],多见厚今薄古之态,则又为“清学”之时代精神。二书体例、精神差异如此。《正义》于《后案》亦不乏沿袭之迹,虽其引据加详,然议论多涉枝节,于大旨略无影响。故《后案》之善,亦不因《正义》之后出而有所磨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