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诗学研究丰硕成果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诗学研究丰硕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生在诗学研究方面写有大量的文章,一部分收载于《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梦苕庵论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中,还有更多的为他人著作所写的序跋散见于相关书籍和报刊上。作为权威清诗研究专家,先生是深知“点将录”创作的个中三昧的。[7]转引自周建屏、王国平主编:《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古典文献研究论集|诗学研究丰硕成果

诗史思想是先生一生中一以贯之的见解。1934年开始,先生陆续撰写诗话,每周在《中央时事周报》发表,又以不同内容的专节在《国专月刊》《国专校友会集刊》上发表。1986年,齐鲁书社将它们汇集在一起,略加增删,出版了《梦苕庵诗话》。先生的诗话与前人诗话不同,重点在于系统地详论清代名家与作品,介绍与考订有诗史价值的杰构。后来的《清诗纪事》与之一脉相承,但可见先生无论是在汇编资料,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有强烈的诗史观

在一般的学者看来,古人的诗学观大多保存在诗话中。但是先生一方面注意到一个时代更真实的诗学观念往往不是表现在理论中,而是表现在诗作中。这在明清诗文研究中尤其突出。另一方面还注意到在论诗诗、别集序跋等体裁的作品中保存有非常丰富的诗歌理论。对前者的重视,先生在各种清诗的选注本中体现出来了。对后者的重视则表现在《万首论诗绝句》和《历代别集序跋综录》的编纂上。虽然对论诗诗的收集与研究始于清代,翁方纲注释了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和王士禛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宗廷辅编了《古今论诗绝句》[32],但全面搜罗论诗绝句近万首,没有耐心细致的爬梳功夫和日积月累的持恒精神是很难办到的。《万首论诗绝句》中清人论诗绝句几乎达到90%,有许多不易得到的资料,少数还是录自未刊的稿本或抄本,十分珍贵。先生之所以选汇历代别集序跋,是因为先读一集之序跋,“如此则可在通读全书之前,洞悉其书之内涵,作者为书之宗旨,当时及后世对其书之评鉴。因古书序跋之作者,往往为至高成就之人,具深邃之学识,文坛有一定之声誉,尤其是别集类之序跋,用途更大,持较读一般文学史,其弋猎所获,何啻倍蓰!盖别集数量浩繁,治古代文学史者,读别集序跋,基本上可以达到此要求”[33]。惜是书成于先生逝世前不久,所选多据《四库全书》中所收别集,未免有遗珠之憾。

先生在诗学研究方面写有大量的文章,一部分收载于《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梦苕庵论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中,还有更多的为他人著作所写的序跋散见于相关书籍和报刊上。这里着重谈谈先生最有特色的系列文章《点将录》。先生最早完成的是《浣花诗坛点将录》,在其中交代了“点将录”这种体裁的发展过程及自己的写作原因:“诗坛之有点将录,始于清人舒位之《乾嘉诗坛点将录》,近人汪国垣之《光宣诗坛点将录》继之,范镛之《当代诗坛点将录》又继之。借说部狡狯之笔,为记室评品之文,与东林点将属于政治罗织者殊科……于各家之下,略附简评,或有取诸前人,为吾意所首肯者,亦不求备。此乃游戏笔墨,一家私言,初非诗国之阳秋也。”[34]此后陆续发表了《近百年诗坛点将录》[35](《光宣词坛点将录》《词学》第三辑,1985)《近百年词坛点将录》[36]《道咸诗坛点将录》[37]《顺康雍诗坛点将录》[38]南社吟坛点将录》[39]。作为权威清诗研究专家,先生是深知“点将录”创作的个中三昧的。他说:“诗坛和词坛点将录虽是游戏之笔,但却有一条重要的游戏规则,就是必须将诗坛、词坛作整体安排,使读者可从有机联系的系统中,管窥当时的诗坛(词坛)活动现象,因此,没有深厚的诗词写作和诗学研究功夫,没有对文坛形势的准确把握,就必然会评次失当,贻笑大方。点什么样的将,如何各得其所,不是不假思索可以信手拈来的。”[40]先生在晚年有一憾事,因为在《光宣词坛点将录》中曾说:“其在倚声家,则朱祖谋曾为《清词坛点将录》,仅见榜名,未有成文。”[41]后来先生得饶宗颐先生所赠的著作《文辙——文学史论集》[42],其中《朱彊村论清词望江南笺》后附录了《清词坛点将录》,且加按语曰:“此篇刊于《同声月刊》第一卷第九号,流传极稀,故附载于此,俾与《望江南》二十六首可以互相参证。”[43]先生又再次告诫,学术研究不可不慎。并嘱咐若有修订机会,一定要改正。

先生虽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83年年底,《文学遗产》编辑部与苏州大学合办的全国首次清诗讨论会在苏州举行。当时最集中的话题就是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种意见认为清代不是诗的时代,它不可能与唐宋抗衡,也不可能与同时代的小说、戏曲相提并论。而多数代表的意见则认为,就数量而言,清诗作家的众多和作品的丰富远远超过唐宋,也有不少超过前代的新成就。清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为清诗注入前所未有的思想内容。在艺术形式上,清代诗歌流派之多,诗学研究之深,都非前代可以比拟。许多名家、大家的优秀作品,较之前人不仅毫无愧色,而且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超越。结论是应当还清诗以中国古典诗歌终结阶段的较高历史地位。八十年代以来的清诗研究,正是在这个认识基点上开展起来的。后来,《文学遗产》在1984年第2期辟‘清诗讨论专辑’,所刊论文就是苏州会议的成果,这次专辑影响也相当大,和会议都可以说是新时期清诗研究的标志性成果。”[44]

无论对清诗研究领域的开创,还是对清诗研究人才的培养;无论留存的大量著作,还是给后人的精神感召,先生都具有典范的意义。先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感念!

(本文原载《文学遗产》2009年第1期)

【注释】

[1]文章收入张世林编:《学林春秋——著名学者自序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11-122页。又收入张世林编:《家学与师承——著名学者谈治学门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9-118页。

[2]钱仲联:《钱仲联自传》,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第6页。

[3]钱仲联:《钱仲联自传》,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第9页。

[4]转引自周建屏、王国平主编:《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6页。

[5]钱仲联:《钱仲联自传》,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第10页。

[6]转引自周建屏、王国平主编:《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5-246页。

[7]转引自周建屏、王国平主编:《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8]李圣华:《冷斋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

[9]蒋寅:《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

[10]陈衍编:《近代诗钞》,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年,第32页。

[11]陈衍编:《近代诗钞》,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年,第1368页。

[12]葛兆光:《理解古典文献——〈古诗文要籍叙录〉再版序言》,《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

[13]钱仲联、涂小马:《犹有壮心歌伏栃——钱仲联先生访谈录》,《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14]马亚中:《钱仲联先生学术蠡测》,《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15]钱仲联:《梦苕庵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20页。

[16]钱仲联:《梦苕庵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34页。

[17]马亚中编:《学海图南录——文学史家钱仲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33页。

[18]马亚中编:《学海图南录——文学史家钱仲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19][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40页。(www.xing528.com)

[20]钱钟联:《〈人境庐诗草笺注〉正误》,钱仲联主编,苏州大学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25页。

[21]赵杏根:《读钱仲联先生三种清诗选注本》,《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22]钱仲联选,钱学曾注:《清诗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1页。

[23]先生曾于1997年连续花费十余天看岳麓书社寄来的《剑南诗稿》的校样,以致累倒住院。

[24]魏中林整理:《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25]钱仲联、钱学曾选注:《清诗三百首》(新编本),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197页。

[26]钱仲联、钱学曾选注:《清诗三百首》(新编本),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199页。

[27]钱仲联、钱学曾选注:《清诗三百首》(新编本),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200页。

[28]钱仲联、严明:《袁枚新论》,《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29]吴承学、曹虹、蒋寅:《一个期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明清诗文研究三人谈》,《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

[30]魏中林整理:《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31]钱仲联著,周秦整理:《钱仲联学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7-98页。

[32]张伯伟:《论诗诗的历史发展》,《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33]钱仲联主编:《历代别集序跋综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序,第2页。

[34]钱仲联:《浣花诗坛点将录》,《草堂》1982年第2期。

[35]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1983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出版)。

[36]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94-718页。

[37]钱仲联:《道咸诗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38]钱仲联:《顺康雍诗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39]钱仲联:《南社吟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40]钱仲联著,周秦整理:《钱仲联学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7页。

[41]钱仲联:《光宣词坛点将录》,《词学》第3辑,1985年,第226页。

[42]饶宗颐:《文辙——文学史论集》,台北:学生书局有限公司,1991年。

[43]饶宗颐:《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二《诗词学》,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359页。

[44]吴承学、曹虹、蒋寅:《一个期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明清诗文研究三人谈》,《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