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整个节假日体系叫做一个国家的“国家日历”。我们国家日历的“节日体系”,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和我们共和国的新的节日。一个国家会以怎样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国家日历呢?以“黄金周”为例,它被看做是一种资源,我们姑且叫它做“公共时间资源”。这种资源能够创造什么效益呢?有的人认为可以促进消费。公共时间资源就像湿手帕一样可以拧出水来。有人拧的是消费,拧的是金钱。大家都知道节日经济,它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创造出了所谓“黄金周”这样的字眼。
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换一个方式来思考公共时间。假日作为一种资源,不仅可以在经济上取得效益,也会在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上收到效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否过于重视经济层面的收益,而忽视了这些假日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可能创造的效益。我觉得,我们的公共时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一部分资源被浪费了。那么百姓在公共时间资源里又收获了什么呢?可以收获家庭团结,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和谐,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可以更清晰鲜明地将民族身份的标识印刻在我们心里。
在这个问题上,要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能够有一个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的诉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才出现了对于传统节日的一种再认识。对我个人来说,这样一个决定实际上意味着文化的重新定位。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往往把传统当做一个沉重的包袱,以为过去的这些传统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是紧紧把我们往后拽。而实际上它也能够发挥前进助力的作用。文化大约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本身是传承的,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不可能没有昨天,一下子进入到今天。所以在一片空白的平地上,我们创造一个新文化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
为什么我们非要把这些传统节日变成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呢?100年都没有改变的这个历史,现在又回归到原来的情况,那么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节日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国民俗来说,现在重新有一个所谓复兴的苗头,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复旧,而是要把传统中的优秀部分拿来为文化建设服务。假定一个传统不能为今天和明天的发展贡献力量,那么它对我们就是毫无价值了。同样,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对今天和明天有意义的关于昨天的回忆,所以我们今天常常也会是这样来看待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是我们和自己的历史来对话,我们是一个有历史传统的民族,而这个历史传统对于我们来说是珍贵的财富,民族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调整我们互相之间关系的时刻。(www.xing528.com)
大家都知道过年,特别是在南方,有的在初二,有的在腊月三十,这样的日子要到亲人的墓前扫墓。当然我们也有另外的一些习俗,比如清明去扫墓。为什么要在正月里去扫墓呢?就是在一个新的时间周期到来时,要请祖先一道回来同我们度过阈限(就是一个时间和另外一个时间的交接处)。因为在这个时间的交割过程中,最容易被邪恶势力所侵染。在民俗学领域里这个关口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比如说,一个孩子从孕育到诞生这段时间特别重要,过去这个时候是不许外人进产房的,产房门前都要挂上一个红布条,表示对他危害的严重性,所以在这个时候有很多禁忌。另外再比如说成年礼,或者一个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也是一种转折,由他在现实世界的存在一直到他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中间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仪式性活动来完成这个过渡。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婚礼,婚礼是由一个普通的单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组成一个新的社会基层单位,在这个组成中间将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婚礼的仪式就变得特别重要,这里有对邪恶势力的一种防范,有对新事物的一种追求和期盼。
此外,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在国外的许多唐人街,每逢过年连外国的总统们也都要到华人区拜年。我们这些华侨们就要特意地表现我们自己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比如舞狮、扭秧歌、踩高跷或者旱船,为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它有一种特殊的民族认同,同时对于外人来说也是一种民族身份的认知。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内部的和谐和对外民族身份的显示都表现得特别清楚,同时我们在这个时候也会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觉得我们有一个内部标识,同时我们有一些内部的、彼此认同的仪式性的东西来联系着我们。
另外,如果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表现自己才智最集中的时刻,我们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显示出来的。基于以上这些节日的功能,我们为什么不通过法定假日的方式让它能够由隐性变为显性,在社会生活中间发挥效益呢?如果说过去我们一直压抑着这种民族情感的展示,那实际上除了在我们的内部造成了缺失之外,对于整个国家生活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所以节假日改革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改革,它将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民众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