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当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不断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使人生从无意义到有意义,从有小意义到有大意义。
于此可见,中华文明在人生境界上的基本特征就是,它坚持以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本位,而不像西方基督教那样以上帝为本位,人的存在只是为了不断向上帝赎罪。中华文明一贯对声色犬马等世俗欲求,对人身上仍存留的兽性,都非常惊醒,非常警惕;都特别注意区分为物欲、情欲所支配的人,有理想追求与较高道德品质的人,以及为社会公平、和谐及正义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尤其是那些深切了解天地与人类社会变迁之道而达到完全自由境界的人。都承认不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则是人自己是否对此有真正的觉悟。
今天,在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崇文”,即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人文,以推动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应当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不断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使人生从无意义到有意义,从有小意义到有大意义。
冯友兰《新原人》,将人生境界分成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认为,人即使在原始状态,只要他是社会的人,就必然会有道德,要讲功利。人生境界,与其这样划分,不如根据人自身对人生境界的觉悟程度以及所实际达到的水准,分做以下四个层次:一、局限于“物我”的人生境界,指的是人们纯为食、色等物欲所主宰、所左右,甚至完全为丛林法则所主宰、所左右;二、更多追求“精神之我”的人生境界,指的是人们已能不为物欲所困,而更热心于追求知识,讲求审美,忠于情感,磨练意志,以求得精神上的升华与满足;三、更加关注“人我”或“大我”即社会所有之“我”的人生境界,指的是更多关注他人,关注“人民大众”,真正做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49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人人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四、达到“忘我”与“无我”程度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将所有“小我”及整个“大我”,都置于宇宙和人类运行变迁的“大道”之中,无私,无执,达到人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我们今天应当大力提倡人们要自觉地超越第一种人生境界,也不满足于第二种人生境界,而努力追求第三种和第四种人生境界。尤其是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各级领导者,更应当将第三种和第四种人生境界作为自己做人的理所当然的自觉追求。基于这样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人们知识的传授、积累、更新与创造,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全面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人生境界的追求,除了重视人的知性生活、知性世界外,还要认真关注人的情感生活、情感世界,人的德性生活、德性世界,关注比人的物质生活、知性生活、情感生活更高的意志生活、意志世界,关注人所拥有的崇高理想,人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只关注物质生活的发展,有片面性;精神生活中,只关注知识水准的提高,只关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水准的提高,将人文的发展、艺术的发展、信仰和意志的发展,都从属于经济建设或政治秩序,同样有片面性。人文的发展,艺术的发展,信仰和意志的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以人为本”,以人性去压倒兽性,以高尚的人生境界取代低俗、庸俗的人生境界,人们方才可能以高度的自觉,去推进工业化进程与生态化的结合,城镇化进程与人性化的结合,市场化进程与社会公平化的结合,世界化进程与民族国家的主体性的结合。人们也方才有可能,努力使经济高速成长和积极推进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密相结合,努力处理好整个国家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东部中部和西部、汉族和所有其他各民族由于彼此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健康、和谐、持续地进步。
我以为,这就是“崇文”的当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