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由来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勐沾巴有一户穷人家,妻子怀孕后,丈夫就死了。孩子出生后因家里太穷无法养活他,被送到深山老林里,让他独自生活。儿子在林中变成了野猴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天,他顺手捡起两块石头,撞来撞去打着玩,突然迸出闪闪的火星。他急忙抓起一把枯树叶去盖火星,火星竟把枯树叶燃着了;他又拿根干树枝去碰火苗,也燃着了。此时正有个猎人过来,他也投些干树枝进火堆,火更旺了。猎人把野鸡投进火堆,火堆里就发出香气。猎人拿野鸡来吃感到很好吃,便带着野猴和能打出火花的石头回村去了。从此,人们用上了火。波艾猛讲述,刀景阳、李珏梅采集,刀景阳、李珏梅记录。收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傣族卷》(一),32开,2页,1 500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文化局、民委1987年编印。(郭玉萍)
竹?的故事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个爱唱歌的人叫玛纳瓦,他去砍柴时掉进了土洞里。为救玛纳瓦出洞,洞里的一只竹鼠的尾巴皮被玛纳瓦扯脱下来了。竹鼠用自己被拉脱下来的尾巴皮空管做成乐器为玛纳瓦伴奏,玛纳瓦把它起名叫“?”。竹鼠的“?”声和玛纳瓦的歌声引来众多的鸟落在竹枝上,压弯了洞旁的竹子。竹鼠让玛纳瓦抓住伸进洞内的竹梢,并让鸟飞走后让竹梢把玛纳瓦弹出了土洞。从此,“?”流传下来就变成了今天的竹?。佚名讲述,杨胜能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6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传宁)
金色的锣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头人的女儿楠娥,因吃了河里漂来的果子后怀孕生下一男孩。凶恶的父亲逼着她抱小孩找傣族老小去认父。小孩在一个衣服褴褛的青年横昆面前笑了并与他很亲热。头人大怒,说女儿败坏门风,让家丁做了三架竹筏将他们三人各捆绑在一架竹筏上,放到河里任其漂流。三架竹筏漂到一座悬崖下汇集并停下来。楠娥和横昆抱着孩子上岸,并在河边成亲后定居下来。他俩在割青草建房屋时发现有两只孔雀,孔雀身上有两只圆盆。他俩用活扣扣住孔雀,并向孔雀诉说他俩的遭遇。孔雀告诉他俩说楠娥吃的果子叫牛奶果,是自己不慎掉入河中的;两面圆盆叫锣,来自遥远的孔雀国,敲响后就可以给人间带来幸福。孔雀用锣帮助楠娥夫妇创建了美好的家园。为了纪念善良的孔雀,每逢过年过节,傣家人都要敲起锣,跳起孔雀舞,那动听的锣声象征着勤劳、善良、幸福。佚名讲述,谢怡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4页,3 100字,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郭玉萍)
?朗岛吹给知音听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叙述的是:从前,在大盈江和槟榔江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繁荣的摆场(集市),每逢赶摆的日子,人们就像搬家的蚂蚁一样奔忙不停,非常热闹。槟榔江边有一个名叫玉罕的勐拉土司的女儿和一个叫岩弄的摆渡的小伙子,他俩在吹?过江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后来这件事情被勐拉土司发现,不让他们来往,还把玉罕关起来,不准两人相见。一天岩弄站在江边呆呆地看着湍流向前的江水,忽然江面上漂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岩弄捞起来一看,原来是玉罕吹的竹?,吹口上还留着血迹。岩弄明白了,玉罕为爱情所苦,已离开了人间。人们为了纪念岩弄和玉罕真挚的爱情,就仿照岩弄的竹?,插进七根?,并给它取名为:“?朗岛”,声音如泣如诉,婉转动情,仿佛是当年玉罕和岩弄倾诉着的爱情。龚全国讲述,所板记录翻译。收入《德宏傣族民间故事》,32开,4页,1 775字,德宏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喊凤)
墨斗的故事傣族传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叙述的是:古时候,木匠砍木头、修木料不用刀、斧,只用墨线一弹,木料即成形。一次,墨斗里的水干了,师傅叫徒弟拿着墨斗去洼子里打水,徒弟不愿走远路,走到半路就自己撒了尿当做水放进墨斗里。他的师傅手捏墨线弹在木头上,木头却没有什么变化。师傅问徒弟,得知缘由后,师傅惊叹一句:“完了。”以后木匠只能用斧头、大刀来修理木料,再也不能只用墨线来弹木料了。波放喊讲述,波叶过恩搜集,岳小保记录翻译。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语委,16开,2页,500字。(岳小保)
嗉(蚊帐)的来历傣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国王在大青树下许诺要给为他看马的小伙子讲故事,树上的鬼听见后便相约起来准备听故事。但国王睡着了,鬼便认为国王是个坏心肠之人,并商量用多种手段弄死国王。小伙子听到后,带领国王一次次脱险。国王要睡时,小伙子让他打上蚊帐,鬼没法了,就叹气说:“我们的计划到尽头了。”“尽头”傣语为“嗉”,因而,至今傣语叫蚊帐为“嗉”。佚名讲述,明小旺记录,冯霄翻译。载傣文杂志《勇罕》1987年第3期,16开,4页,2 600字。(冯霄)
“木鱼”的传说傣族传说。流传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地区。讲述的是:远古时代,大地被洪水淹没,只剩下三兄弟。老大叫哈黑(汉族),老二叫哈傣(傣族),老三叫哈拉(拉祜族)。三兄弟重建家园。为方便生活,三兄弟去找佛祖求文字。老大求得写在纸上的方块字,老二求得写在贝叶上的像豆芽的文字,老三求得写在苦荞粑粑上的文字。三兄弟求得文字返回途中,老三因饥饿,忘了粑粑有字就吃了,故拉祜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三人过江时遇风浪落入水中,老二哈傣的写有文字的贝叶被大头鱼咬破,仅剩有写着数字的半片叶子,老二见状又气又恨,将大头鱼的头切下带回家去,每当气上心头时,便狠打一下鱼头,骂一声“坏蛋”。后来人们又用木头仿大头鱼制成“木鱼”头,每当缅寺和尚拜佛诵经时,都要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用以纪念哈傣为傣族人民求得文字和对大头鱼的惩处。“木鱼”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刀永光讲述,吴德庆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景谷民间故事》(一),32开,4页,2 400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编辑室1989年编印。(郭玉萍)
灶神的由来傣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讲述的是:一户乐善好施的富翁,常年的积德存善,供佛赕经,最后一家老小及鸡犬都升了天。可是专门为富翁割草的穷小伙,在富翁家升天的当日,返回富翁家时迟了一步,人去楼空,非常后悔。但当他发现富翁家给他备有清洁的水,他不知道洗了以后同样可以升天并可以和富翁家团聚,于是把盆中的水倒了,最后一头撞灶而死,变为了守灶的鬼,成了傣族今日供奉的灶神。瑞丽市芒晃寨的佛寺住持讲述,刀干相搜集,快永胜翻译。傣文版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语委,16开,3页,600字。(快永胜)
巫师的故事傣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盈江县傣族地区。内容是:古时候,巫师看卦十分准确。有一天,玉皇大帝下人间来试巫师的本事,他变成凡人站在巫师旁边问:“大师傅我问你,冬天日子短夏天日子长是何原因?”巫师答:“冬天是马拉太阳,夏天是牛拉太阳。牛走得慢,日子就长;马走得快,日子就短。”玉皇大帝一只脚搭在犁架上问:“我再问你,现在玉皇大帝在哪里?”巫师翻了翻他的占卜书,数数指头,沉默片刻答道:“玉皇大帝现在在人间,他的一只脚还搭在犁架上。”玉皇大帝认为人间巫师不得了,就立即动手抢巫师的占卜书,两人在那里你拉我扯,占卜书被玉皇大帝抢到一半带到天上去了。所以,现在巫师算卦一部分准确一部分不准确。刀丫应和讲述,岳小保记录翻译。傣文版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语委,16开,2页,500字。(岳小保)
黑老二变白老二傣族姓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讲述的是:过去,在元阳一个傣族寨子里,有两个姓黑的兄弟。因弟弟黑老二与大哥的媳妇关系暧昧被大哥追赶到勐龙漫芳山上的老林里。夜里他烧着一堆箐火,脱下身上的破棉衣就睡着了。一只老虎走来在破棉衣上撒了一泡尿,把虎自己的神物也丢落在破棉衣里走了。后来黑老二来到黑脚村时,被溪处土司抓去当丁。黑老二走过土司身边时,土司浑身哆嗦,吓得大惊失色。土司想用重金换黑老二的棉衣,他不肯。土司就让他做自己的兄弟,改姓白,并任命他为黑脚村的里长。从此,这里原姓黑的傣族人家都改姓白了,一直到今天。佚名讲述,张寒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郭玉萍)
赞哈的始祖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勐巴拉娜西来了一个喜欢唱歌的生人叫帕亚曼。他让大佛爷帕召念经与他比赛,看人们到底喜欢听佛爷念经,还是喜欢听他唱歌。结果帕亚曼的歌声吸引了所有的人,大家都来看他的模样,害羞的帕亚曼只好用扇子遮住脸唱歌。唱输的帕召非常生气,他威胁说:“如果谁跟帕亚曼学唱,谁就要受到惩罚,不准他富,死了以后不准他上天堂,也不准入地狱。”后来,帕亚曼被尊为赞哈(歌手)的始祖。佚名讲述,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西双版纳调查队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传宁)
赞哈的祖先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勐巴拉娜西来了个大佛爷,无论“朝仙”、“滴水”,还是“泼水节”和“关门节”,所有傣家男女和佛教徒都汇集到缅寺听帕召诵经。有一天来了个陌生人,叫帕亚曼,是个不信佛教的人。他要与大佛爷赛歌,还说大佛爷若是输了就不准再在这里传教,若是自己输了,甘做大佛爷的奴仆。结果赛歌后大佛爷输了,他又气又羞,就告到当地最高长官那里,说帕亚曼的歌声迷惑了教徒,亵渎了佛的尊严。长官听信佛爷的一面之词,规定不准跟帕亚曼学唱歌,否则要惩罚他一天到晚地唱,其子孙也只能唱歌,不准他富有,永远过穷苦日子,死后不准入地狱,更不准进入天堂,只能做无家可归的野鬼。可是,向帕亚曼学唱歌的人仍然很多,欢乐的歌声在傣家人中飞扬。直到现在,傣家人民都尊奉帕亚曼为赞哈的祖先。佚名讲述,吴德庆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景谷民间故事》(一),32开,2页,1 400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编辑室1989年编印。(郭玉萍)(www.xing528.com)
“赞哈”列诺嘎兰托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地区。叙述的是:在遥远的古代,勐西纳傣族寨子的人们每天过着清淡的日子。有一天,突然从森林飞来一只金黄色羽毛的诺嘎兰托小鸟,在寨外的大菩提树上唱起歌来。全寨老小都被吸引出来。从那以后,每天夜晚,人们劳动之余总是来听小鸟唱歌,寻找着生命的希望和乐趣。勐西纳的王子召龙姣看上了全寨最美的姑娘依嫩,但依嫩讨厌他,每天去听小鸟唱歌,召龙姣恼怒之下用弩箭把小鸟射死了。依嫩从大菩提树下走过,身上带箭的小鸟落下来,她伸手接住,帮小鸟拔出箭,用嘴去舐小鸟的伤口,小鸟流下泪水。依嫩把小鸟轻轻贴在自己胸前。突然,依嫩昏倒在地,等她醒来,小鸟已不见了,而她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歌。诺嘎兰托的灵魂已经钻到依嫩姑娘的心灵里去了。以后,依嫩姑娘就成为傣家人的第一个歌手——赞哈。佚名讲述,吴德庆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景谷民间故事》(一),32开,2页,1 400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编辑室1989年编印。(郭玉萍)
神鸟传音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内容是: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神鸟,名叫糯多朗冬。每天,它歇在寨边的树枝上唱歌,声音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嘹亮清脆,动听极了。寨里的人都喜欢这只神鸟,每天劳动回来,便一群群聚集在大树下,倾听它的歌声。后来,神鸟不幸中了猎人的箭,受了伤,再不飞来唱歌了。人们很埋怨猎人,责骂猎人伤害为人类歌唱的神鸟。一天,有个叫玉嫩的姑娘到河边采野菜,看见受伤的神鸟在地上翻滚挣扎,便将神鸟轻轻地托起抱在怀里,为神鸟擦干了血,治好了伤。神鸟感激玉嫩,将自己会唱的歌全部传给了她。因此,玉嫩成了傣家第一个会唱歌的女歌手。佚名讲述,岩峰、王松、刀保尧采录整理。收入《傣族文学史》,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阿南)
老羱郭大爷傣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讲述的是:溪处官每次召见各村的里长商议事情时,只要勐龙老羱村的里长郭大爷到来时,他就会起身相迎,别的里长也会跟着站起身来。后来他想到自己这样的身份还对一个小里长如此尊重,心里就有些不快。有一次召开里长会时,他郑重向里长们说等郭大爷来时,谁也不准起身相迎。过了一会儿,郭大爷走到门口,溪处官又身不由己地迎上去打招呼,别的里长也起身向郭大爷问好。后来,溪处官恼怒地责问各位里长为何不听他的话。各里长说老爷你自己起身,我们怎敢坐着。溪处官感叹说这都是命中带来的。从此,他像兄弟一样对待郭大爷,并规定老羱村不必上交粮和钱。佚名讲述,张寒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1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郭玉萍)
列秀的来历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列秀”是傣族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傣族青年男女互通书信,以此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情诗,又称鹦鹉情诗。传说的内容是:过去有位仆人名叫吞,与富家小姐喊凤产生了感情。喊凤的母亲得知后,极力反对他俩来往。但两人还是暗中来往,互递书信。喊凤的母亲知道后,在房前屋后下了许多扣。一天夜里喊凤偷偷外出去会吞,不小心被母亲在园中所下的扣勒住脖子死去了。喊凤死后,她的母亲派人把吞抓来,并把吞交给官府衙门,腐败的官员把吞杀了。两人死后变成了一对鹦鹉,后被一位心肠狠毒的商人把鹦鹉买去观赏。一天,两只鹦鹉冲出鸟笼,用自己的尾巴点燃火去烧城中那些毒心肠人的房子。它俩以诗传情,经人们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诗歌体裁。佚名讲述,岳小保搜集整理。傣文版收入《傣族故事》,32开,6页,1 700字,德宏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线永明)
波涛雅勐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勐远人都得了大瘿袋病,曼勒寨有一个被尊称为“波涛雅勐”的老人,在天神的帮助下,找到治瘿袋的药,即金鸡泉水。但金鸡泉水医民不医召(官),对土官无效。波涛雅勐医好了很多百姓的瘿袋病。消息传到召勐家时,召勐派人四处抓波涛雅勐来为召勐家医病,但都没抓到。后来,波涛雅勐假意答应为召勐治病,治死了召勐、官员和兵丁。侥幸逃脱的召勐的妻子,派人把波涛雅勐处死,并敲坏了金鸡泉的金鸡头,金鸡泉水从此就不能做药了。召勐死后,波涛雅勐的儿子鲁雅做了召勐。鲁雅一面管理地方,一面为百姓治病,把治病的药方和方法教给百姓。因此,勐远人人懂药,多出草医。波岩坎讲述,鲁杰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7页,4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传宁)
贝叶信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内容是:相传,一个勇敢善良的傣族青年,在寻找幸福和光明的途中,发现小虫在贝叶上爬过留下的线路,像人在芭蕉叶上书写的字迹。青年从中受到启示,用刀在贝叶上刻写书信,交给金鹦鹉送回家。不久,青年也收到了未婚妻用贝叶书写的回信。青年把贝叶的种子带回到家乡,撒遍了平坝和村寨周围。从此,傣族青年男女用贝叶来刻写书信和情诗。佚名讲述,岩温扁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传宁)
勐养锣傣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景洪市傣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召香统治勐养时,娶了一龙女为妻,龙王把一套排锣送给召香做女儿的嫁妆。只要敲响那套排锣,众龙就会变成横跨澜沧江的桥梁供召香和龙女过江。不久,召香带兵谋反想篡夺王位,结果死在召片领的手下。龙女为给丈夫报仇,招来九条龙施法术驱水淹景洪。龙王明白是自己女儿不对,就叫九条龙回去,并把那套排锣送给召片领。从此,版纳人就称排锣叫勐养。岩宰阁讲述,岩温真翻译。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4页,1 031字。(依旺的)
姐等贺的混等王傣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讲述的是:勐卯原来的地名叫姐东。那时有一对夫妇,以盘田种地为生。晚年他们生下一子,取名为小艾。十六年后,小艾长成一个很标致的小伙子。一天,他在龙潭边放牧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美丽非凡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结下了姻缘。原来这少女是龙潭里龙王最心爱的公主。龙王知道后,便立即兴建了一座宿宫,给女儿举行了婚礼。后因思念父母,小艾便告别妻子,要返回人间。龙公主亲自送丈夫出水面。这时,公主突然产下一个巨大的蛋。不一会儿,蛋开裂,出来一个男孩。公主要丈夫带回人间抚养,并嘱咐丈夫,有事时拍地三下,呼唤她的名字,她可以前来帮助。小艾把儿子抱回家,因他生在水潭边,就取名混等(意为龙潭边生的王子)。混等长到十六岁那年,从外地传来一个消息:贺相皇帝的公主巴帕娃蒂长得美丽非凡,各勐的王子都纷纷去求亲。皇帝为了避免祸端,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在海心岛上建盖了一座宫殿,并安放了一个特大的响鼓,将公主送入岛上宫殿中居住。然后发出皇榜诏告: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民族语言,无论是谁,只要是不搭桥梁,不作船筏,不是凫水而第一个进入海心岛宫殿者便招为驸马。混等邀约了一群伙伴,赶到海滨,借助于母亲龙女的帮助,进入海心岛宫殿,获得了公主的爱情,便咚咚咚地敲响宫殿的大鼓。皇帝和大臣们听到鼓声,个个称奇,赞不绝口。皇帝下令接驸马和公主回宫。皇帝招混等为东床驸马,后又封他为勐卯王。佚名讲述,岩峰、王松、刀保尧采录整理。收入《傣族文学史》,32开,2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阿南)
勐两祖先的来历傣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地区。内容是:据传,勐卯王思康法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女奴出身的妃子所生,名叫召慕尼罕;次子为王后所生,名叫召慕尼章。思康法死后,因召慕尼章年幼,让召慕尼罕继承了王位。召慕尼罕当了王后,开初还好,受到百姓的拥护。可不久,他变坏了,胡作非为,污辱民女,弄得民怨沸腾,最终被赶到了内地,另立召慕尼章为勐卯王。但不久,召慕尼罕召集人马打回来,杀死了召慕尼章,夺取王位。召慕尼章的妻子带着尚未成年的儿子思殿法逃到勐岗佤族地区。而根岛、根海、根冒、根中四个召慕尼章的大臣,带领着他们管辖的奴隶,分三路沿着怒江、澜沧江而下,先后来到勐阿坝子,决定修建一座城池。四个大臣都想当王,最后他们决定把召慕尼章的儿子思殿法接来当王。思殿法到了佤族地方,跟佤族头人布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头人布岗把他招为佤族姑爷,并为他和女儿举行隆重的婚礼,还立下盟约:“只要象牙和牛角不枯烂,傣族和佤族永不分离。”从此,傣族和佤族便结成联盟,和睦相处,彼此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佚名讲述,岩峰、王松、刀保尧采录整理。收入《傣族文学史》,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阿南)
就阿戛大医师傣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内容是:传说,阿戛大医师,有起死回生药,有让人愤怒、让人冷静的各种各样的药。他准备为正在修行的果达玛佛祖防病治病,但佛祖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他愿顺应自然规律,并让他去医治其他受疾病折磨的众人。在准备医治一个麻风病人时,他说先得将皮肤烧死,然后再用起死回生药洒上。但病人不信,阿戛只好在自己身上实验。但因病人失误,把已准备好的起死回生药打泼了,来不及挽救阿戛,医术也就失传了。佚名讲述,沙忠钻记录,冯霄翻译。载傣文杂志《勇罕》1987年第3~4期,16开,2页,1 226字。(冯霄)
有些病为什么不能治傣族传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内容是:从前,有一位精通药方的占卜师,他珍藏了非常珍贵的三本药物书,可以包治百病,名声远扬。不久,有一位博学的僧侣入住勐中一佛寺,勐内各种病痛没有了,来找占卜师求医看病的人也没有了。断了谋生财源的占卜师去找僧侣探问两个问题,说是能解之才能留此地,否则必须远走他乡。一问:“一棵花树有三朵花长久不谢为何物?”答:“佛祖、佛经、僧侣。”二问:“一棵树有五枝杈何意?”答:“佛教的五戒,即不饮酒、不诽谤陷害他人、不通奸、不骗人、不偷盗。”问毕,占卜师拜之:“你就是佛祖之化身也,恕罪恕罪!”占卜师从此弃医从农。不久,又有一个神仙变成一个小伙子,找到占卜师求医问药,他经不住甜言蜜语的诱惑,于是,又重新翻出珍藏的三本药书,正翻阅时被神仙变成的小伙子夺去了一本。神仙拿到一本药书后,腾空而去,故占卜师的三本药书少了一本,人类的有些病也就无法医治了。佚名讲述,刘晓荣搜集整理。傣文版收入《傣族民间故事》第五辑,32开,4页,1 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快永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