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山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有一位媳妇到湖里打鱼,竟捞出一个莲花形的怪物。她很奇怪,便挥刀朝怪物砍去,只见怪物炸开,迸出的鲜血溅了她一身。这以后她就怀了孕。怀胎十月,她生下四个女儿。姑娘长大,个个长得都很漂亮。山中的一个蛤蟆精知道了,想独占四个姑娘,就害死了这对夫妇,抢走了四个姑娘。四个姑娘与蛤蟆精展开激烈的搏斗。她们用香火烙伤了蛤蟆精的脊背,从此以后蛤蟆背上都长着丑陋的肉疔疔。后来,受害的夫妇得到鱼姑娘的帮助,都转危为安。四个姑娘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她们终身不嫁,后来变成四座小山峰屹立湖边。直到今天,四姐妹还默默地站在那里思念着她们的双亲。陆正达讲述,张凉冰、陆永跃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明富)
李爷山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因普厅的布苏官李天宝不愿当富州土司纳妾的主婚人,土司就将他赶出了村寨。李天宝联合当地各族群众,起兵反抗土司的压迫,将土司赶出普厅河流域。土司便到朝廷诬告李天宝反叛朝廷。朝廷派兵前来围剿。李天宝带领起义军退守玉泉山,得到神藤相助,朝廷的兵马屡战屡败。后来,土司买通了李天宝手下的一个仆人,砍断神藤。朝廷的兵马冲上了玉泉山,李天宝终因寡不敌众,只得抽刀自刎。壮族人民为了纪念李天宝,便把玉泉山改名为李爷山。李天宝殉职那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以后每年的这天,富宁城区的各族群众都要到李爷山上祭奠李天宝。王有用讲述,许有恒、陆诚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4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明富)
百鸟山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李天宝起兵失败后,弟弟李天佑率领剩下的官兵退守菠萝山。为继承哥哥的大业,平定南疆,他骑上飞龙马到天庭求学。学成之时,天庭师傅告诉他,普厅河畔的竹林就是他的兵马,不到时候不要轻易动。一棵竹子一千文,少一厘也不能卖。这样,李天佑回到了人间,除恶扬善。后来,由于他的母亲以九百九十九文的价钱,卖了一根竹子给娶亲的轿夫,使他的神兵早丧,就再也守不住菠萝山了。他撤退到老王山,后来病死在老王山上。天庭对李天佑的死很惋惜,每年白露到秋分节令这段时间就派天下的鸟类到老王山朝拜李天佑,俗称百鸟朝王。老王山也就被称为百鸟山。王有用讲述,许有恒、陆诚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3页,1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夹山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天上的仙女看见河两岸的村民因为没有桥,往来很不方便,就有意要为河两岸的瓦厂村与老鹰崖村搭建一座天生桥。仙女使法术把两岸的两座山拉拢。当山头快要靠拢时,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孕妇看见了。她不知缘由,便大声呼叫,两座山峰一下便停止不动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桥没有架成,而形成了现在的夹山。佚名讲述,沈湘渔搜集整理。收入《西畴县民间故事集成》第一卷,16开,1页,600字,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石宝山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丘北县官寨有座石宝山,此山原本并无山名。传说,一位石匠路过此山曾发现过一堆银子,便将银子埋在山里,准备返回来的时候再来取走。可是,当石匠当天返回山中准备取走银子的时候,银子却不见了。此事传开,当地人便将这座山取名为石宝山。张承良讲述,张增宏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2页,1 2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摩胖山和老鸦藤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老鸦藤变妖与“濮摩”斗法术争高下。最后是“濮摩”法术高明,镇住了藤妖。人们便将当年斗法术的那座山取名为摩胖山。张仁鸿讲述,张如民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16开,3页,2 000字,丘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0年编印。(王明富)
岩刚山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黑衣坝美丽富饶,村寨稠密。后遭天火焚烧,缺水,百姓不能生存。后来有位叫岩刚的壮族小伙子,几经磨难,战胜恶魔,取来水源珠宝,为黑衣坝引来清泉。从此,黑衣坝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为镇住恶魔,岩刚变成了一座山峰。现在,人们仍将那座山称为岩刚山。佚名讲述,杨肇焱记录,李斌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8页,5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明富)
石狮子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广南县城东面的小山上有一对石狮子。据说,有对讨饭的夫妇是当地土司的远亲,他们到土司家讨饭,可土司六亲不认,绝不搭理。这对夫妇无奈之下,只得相互抱着滚下山去,于是变成了这对石狮。佚名讲述,唐丽萍收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石将军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广南歪头山下的同龙坝曾遭遇洪灾,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有块巨石显灵,凿通坝子里的落水洞排放洪水,这块巨石抽刀挡在落水洞边,以阻止泥土流入水道。洪水退尽,同龙坝的百姓终于得以安居乐业。那块巨石因挡在落水洞边上,日子一长,化成了矗立在坝子里的“石将军”。余思尧讲述,杨利国收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1 2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将军石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阿猛田坝中矗立着一块巨石,据说是一位曾为民除魔的将军的化身。该传说讲述的是:很久以前,阿猛田坝有恶魔作乱,民不聊生,将军舍身除恶,变成了那块巨石。后来,人们为纪念将军,在坝子一侧建盖阁楼,设立了祭台。陆宁智讲述,张婷玉收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2页,1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神仙岩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冬瓜岭村的马鞍山上有座高高的山崖,崖石中间有个岩洞。洞里的神仙常邀请路过此地的好心人进洞,向人们传授战胜自然灾害的法术。后来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听说了此事,也常混进洞内,偷学法术。这可惹怒了洞里的神仙。从此,神仙紧闭石门,至今再也没人能打开。佚名讲述,熊德世搜集,罗洪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700字,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王明富)
夫妻石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八宝地区的百乐寨,有一对矗立的柱石,似人形,被称为夫妻石。传说,从前百乐寨有对恩爱夫妻,丈夫阿龙为参加科举考试早出晚归,聪明秀美的妻子阿珠常年操持家务。寨里有一个叫金弄的恶棍,趁阿龙外出,多次上门调戏阿珠,终未得逞。金弄便诬陷阿珠,挑拨阿珠与阿龙的夫妻关系。不明真相的阿龙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痴心的阿珠尾追阿龙,不幸陷入稻田,阿龙也被石缝夹住。天长日久,两人化成了一对遥遥对视的夫妻石。佚名讲述,刘建华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5页,3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明富)
撑腰岩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磨山有座高耸的石岩山,崖壁上有条路,几个村的人赶集都要经过这里。每逢有人过崖壁夹道时,都要准备一根木棍顶岩壁,说是给岩壁撑腰如同给自己撑腰,凡“撑腰”后爬山就不会累,很轻松。罗国鼎讲述,张国彦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6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白露鱼舐石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西洋江中有一块一立方米的大石头,每年白露节令前后三天成千上万的白露鱼会游来舔这块石头。传说,在一百多年前,这块石头立在河岸的山顶上,白露节前后,当地的黄牛喜欢去舔这块石头。凡舔过石头的黄牛都不进食,逐渐瘦弱,人们便把它当“怪石”推下河。从此便出现白露鱼汛期舔石的奇观。佚名讲述,梁正明搜集整理。收入《广南风物传说》,32开,1页,800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哑巴洞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关寨地区有座岩峰,上端有两个岩洞像两只大眼睛,紧紧盯住岩峰脚下的水潭。传说,当地曾有条独眼龙兴风作浪,降灾于民。有位哑巴带领青壮年敲响铜鼓,与独眼龙奋战,将它镇压在潭底,哑巴变成岩峰守在潭边,石峰上的石洞就是哑巴的眼睛。佚名讲述,张华搜集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16开,4页,2 500字,丘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王明富)
夹缝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老龙带小龙们从河道游往东海,一块巨石堵住了河道,群龙无力翻越此石。后来,还是土地神、山神上天求玉帝派邓、张两位雷公下凡,施法术将巨石劈成两半,形成了现在的夹缝。佚名讲述,徐树德、张云华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16开,3页,2 000字,丘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王明富)
堵阵河的来历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马关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法国帝国主义打开边关的大门,侵入我国领土,大举向安平厅进攻。法军在赌咒河边遭遇了壮族人李云珍带领的清兵的顽强抵抗,法军名将古拔被炮弹炸死。此后,法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侵犯安平厅。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战斗,怀念李云珍,就将这赌咒河改称堵阵河。张洪儒讲述,刘德荣记录。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7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三腊瀑布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广南县八宝的三腊瀑布,雄伟壮丽。传说,早期的三腊瀑布没有现在这么壮观。后来,一位仙女相中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小伙子。小伙子不爱钱财,只想学艺,于是,仙女指点他进三腊洞去学习法术。小伙子潜心学艺,不久就变得本领高强。这可吓坏了当地的土司,他只得请了三位法术高强的道士变成金黄鲤鱼潜入瀑布的小潭与小伙子斗法术。就在小伙子与三位道士斗法术时,三腊瀑布也由窄变宽,由浅变深,一跌三潭,出现了今天这样的景观。黄中平讲述,王祥整理。收入《八宝风情传说》,32开,4页,2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龙挺湖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关寨的龙挺湖,原住有妖龙。这妖龙时常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偷吃小孩,搅得这地方人人自危,不得安生。一对夫妇用铁渣灌湖,抬大铁锅封住湖底泉口,这才制伏了妖龙。佚名讲述,赵顺兴、浦海山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16开,3页,1 500字,丘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王明富)
妖精塘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从前,有一个水塘,里面藏着会吃人的妖精。附近的人们都不敢靠近这水塘,更不饮用这塘里的水。还是一位仙翁用宝葫芦吸干水塘里的水,用神刀砍死了妖精,再把葫芦里的水倒入水塘,才使得这水塘恢复往日的宁静和生气。佚名讲述,祝盛怀、万峰收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700字,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王明富)
金娃犀牛潭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是:戛朵寨有个珍珠潭。原先潭里的水能供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饮用,并灌溉千亩良田。后来,一头犀牛从天而降,住在珍珠潭里,原先清澈甘甜的泉水被犀牛吸干,田地龟裂,庄稼枯萎,民不聊生。为了制伏这头犀牛,寨子里的一位老铁匠,把祖传九代的宝剑拿出来,交给十二岁的独生儿子金娃。金娃吃了“千家饭”,喝了“万家酒”,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终于制伏了犀牛。珍珠潭重新冒出一池清泉。以后,每逢三月十五日,人们都能清楚地看见,金娃手持宝剑,骑着被制伏的犀牛,在池底时隐时现。佚名讲述,那家佐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二集,32开,6页,4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4年编印。(王明富)(www.xing528.com)
盐井的传说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广南城东门外有口井,井水甘美,被当地人称为“盐井”。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白发老仙路过此地,指点住在井边的一对老夫妇取井水熬盐,维持生活。这对老夫妇照做了。他们去世以后,儿子娶了个吝啬狠毒的媳妇。她开了间盐铺,还霸占乡民饮用的这口盐井。一气之下,人们杀了一只狗,将狗血倒入盐井,并在井口盖上一口大锅,从此,这井里的水再也熬不出盐来。佚名讲述,王开搜集整理。收入《广南风物传说》,32开,2页,1 000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孤儿井壮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八宝有口孤儿井,枯水季节,这井水呼之即出,吓之则退。路人在井口呼喊:“来,来!妈妈来接你回家!”井水会慢慢上升二三寸。如在井口喊狗骂狗,涌出的泉水很快退落。传说,在宋朝时,有一家三口人,丈夫外出征战多年。有一回,听说丈夫的部队要路过此地,妻子便外出寻夫,留在家里的儿子在外出寻找妈妈的途中,被一只野狗逼落水井。后来,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孤儿井”。从此,这井里的泉水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迹。甘少习讲述,黄昌礼整理。收入《八宝风情与传说》,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开化府的传说壮族城池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宋朝时,仁宗皇帝委派狄青为大将,率大军镇压侬智高起义。吴人龙海基为狄青当向导有功,朝廷赏赐龙海基做了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卫城就设在教化城。这样,一代传一代,才传到了龙敬这一代。一天,分别在三地任职的龙敬的三个儿子,同时梦见龙凤呈祥,金鹿显灵,将三人先后引到一株开着鲜花的桂花树下,同时晋见父王,请求将教化城搬到开花的桂花树所在的地方。但龙敬提出一个理由:先祖龙海基之所以在此设城,是因为这里的土比其他地方的土重。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土重,万物才会兴旺,人民才能兴盛。三个儿子当即将开花的桂花树所在地的土和教化城边的土各取一块,当着父王和文武百官的面称,结果是开花的桂花树所在地的土重。龙敬当即决定将教化城搬到开花的桂花树所在的地方。又因城池设在开花的桂花树所在的地方,就将城叫做开花城。因“花”和“化”音相同,就将开花城改称为开化城,即现在的文山县城所在地。王朝清讲述,刘德荣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16开,13页,8 4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广南府的来历壮族城池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广南,宋朝叫特磨道,属邕州羁糜,老百姓习惯喊“幽州”。传说,从前的广南是神仙栽种莲藕的地方。宋朝时期,神仙为了辅佐侬智高做天子,才把这片高山降落下来。后来侬智高败走大理,他没带走的官兵便在当地隐居下来。后来,为了管理寨子的事务,人们到柳州请来了侬七。侬七来到幽州,请来风水先生选定城址,因神仙曾在这里种过莲藕,这个城便取名为莲城。侬七先在北门坡上盖衙门,随后便动手隔池盖房兴建十字街。到建城墙的时候,侬七听从风水先生的建议,将城墙内径建成三里三。据说这种地势易守难攻。侬七到广南后,带领当地群众兴建县城,开发广南坝子,侬家越来越兴旺,变成了广南最大的土司。广南这个名称,是从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广南西道宣抚司之后才使用起来的。黄德光讲述,陆诚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16开,6页,4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莲池玉牛壮族城池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原先的广南城没有水,人们挑土筑城,挖出一个池子,可是池里没有水。人们的勤劳感动了天神,天神派两头白牛带着莲种和金鱼下凡来到池里定居,这才有了风光如画的莲池。后来,有一伙窃贼来偷白牛。白牛在城外跟窃贼搏斗,受伤无力返回莲池,只得变成两眼泉水。但泉水不能流入广南城,广南城仅剩下莲花池里的一池莲花。张芳仁讲述,张应萍收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6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亭廊的传说壮族亭阁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远古的时候,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为抵抗外族的入侵,在村寨中间的高地上搭起一间草亭,招集老人们议事,商讨抗敌之策,结果大获全胜。长老去世后,后人把草亭翻盖成今天见到的亭廊,每逢节庆,都要在亭廊里举行祭祀仪式。佚名讲述,黄昌礼搜集整理。收入《八宝风情与传说》,32开,3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王明富)
天生桥的传说壮族桥梁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壮族地区。讲述的是:大南溪原来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后来,有九条龙来到这个湖。为争夺这秀丽的湖泊,九条龙互相打了起来,脱落的鳞甲变成了今天看得见的一颗颗鹅卵石。后来湖底漏水,龙王们没法住,便纷纷游东海去了。这湖底漏水的地方便留下了今天的天生桥。佚名讲述,罗洪庆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1 000字,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王明富)
黄龙坝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小儿子小黄龙到昆仑山游玩,偷吃了玉皇大帝派天工来昆仑山栽的灵芝草。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派天兵天将兵分三路前来剿杀小黄龙。走投无路的小黄龙飞到文山马塘附近的天空,看见这里有个小湖,便一头扎进湖里,想潜水栖身,暂时躲避一下。没想到,天兵天将把小湖围守了半个月,让小黄龙困死在湖里。小黄龙的尸体化成血水,后来随着湖水一起干涸,这小湖就变成了个平平坦坦的小坝子,故取名黄龙坝。佚名讲述,张凉冰、陆永跃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岩洞里的迪星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岩洞里住着漂亮的仙女迪星,她看见人们用竹筒做碗,笨重又不方便,便制作了很多精致的金碗、银筷供人们借用。贪心的财主得知此事,也去洞里借了许多金碗、银筷。他用完以后不归还,企图占为己有。迪星发现后,要求财主归还。财主见迪星是个漂亮姑娘,便起了邪念,张开两手朝迪星猛扑过去,结果却抱了块大石头。当财主跑出山洞回头看时,发现洞口已被大石板封死了。从此,人们再也借不到金碗、银筷。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石关门”(位于今西畴县鸡街河边)。黄朝志讲述,王明富搜集整理。收入《西畴县民间故事集成》第一卷,16开,2页,1 200字,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镇妖岩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西畴县与砚山县的金竹冲相邻的地段,有一妖怪无恶不作,残害生灵,搅得人们不得安生,流离失所。为了拯救百姓,天上的神仙投下一块岩石,堵死妖怪居住的洞口,并在洞里插上一把锋利的镇妖剑。从此,这地方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安居乐业。后来,人们将这地方取名镇妖岩。虞朝安讲述,沈湘渔搜集整理。收入《西畴县民间故事集成》第一卷,16开,1页,800字,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牛羊兴街的传说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一户侬姓人家的三头牛和三只羊被黑蜂叼去吃了,阿爹的三个儿子为了报仇,走了三天三夜找到黑蜂出入的洞口,一把火将黑蜂窝烧了。三个儿子发现黑蜂窝附近是个好地方,便说服爹妈,赶着剩余的三头牛和三只羊举家搬到了黑蜂洞附近居住。他们认为是牛羊为他们带来的好运,就将此地取名叫“牛羊”。后来搬迁到这里的人家多了,人们又将此地改称“畴阳”。以后这地方发展兴旺,人们又将此地改称“兴街”。佚名讲述,张鸿鑫搜集整理。收入《西畴县民间故事集成》第一卷,16开,5页,5 000字,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马关和白马的传说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马关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马关县原来叫马白,是濮侬人居住的寨子。那时濮侬人家家都养白马,侬话喊白马为马白,这地方就叫马白。有一年,文昌宫大殿上的白龙马趁人不备,常常溜出来偷吃庄稼。为了不让白马再来糟蹋庄稼,人们就用铁钉将马脚钉在地上,还特意塑了一位小姑娘拉着那匹白马。从此,庄稼再也没受到白马的糟蹋,人们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白龙马在文昌宫中被“关”住了,马白这地方从此就叫马关。陈荣庭讲述,姚朝春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4页,2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明富)
八布的来历壮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八布这地方有位壮家穷小伙子,他爱唱壮歌,曾与居住在河边岩洞里的一位漂亮的仙女对了七天七夜的情歌。仙女为小伙子的真情所打动,便嫁给了他。这位仙女擅长织布,每天都能织出八匹布。后来,这位仙女被天界招回洞里去了。人们怀念这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就把她生活过的地方称为“八布”。任志鸿讲述,韦堂华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6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壮锦壮族工艺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在一个寨子里有个穷苦的老妈妈,全家人的生活都靠她纺纱织布维持。一天,老妈妈织布织得太累就睡着了,睡梦中梦见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醒来后,她决意要将梦中景象织出来。丝线用完了,她便扯下自己的头发来织,所织的布就是壮锦。美丽的壮锦刚织完,却被一阵狂风卷走了。为了找回壮锦,人们纷纷捐出钱银,帮老妈妈外出寻找。她先派老大、老二去找,可两人好吃懒做,银两用尽了,壮锦却没找到。最后,还是老三一路上斩妖降魔,在七仙女的帮助下找回了壮锦,老三也与七仙女成了亲。此后,全寨人一有空就去看那幅美丽的壮锦。他们被老三找壮锦的坚强意志所感动,一天不停地辛勤劳动着,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佚名讲述,王学祥收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3页,5 4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田七的故事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从前,老君山一带有一对姓田的夫妇,接连生下六个儿子,都无一存活下来。有一天晚上,媳妇睡梦中梦见太上老君前来送子,后来果然生了第七个儿子,遂取名田七。田七长成小伙子以后,有一年瘟病流行,寨子里的众乡亲和他父母相继病死。一天,田七上老君山采药,得到太上老君的帮助,取得仙药,治好了乡亲们的瘟病。国王听说田七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神力,便施尽诡计,将他抓走了。乡亲为了纪念田七,就把他找到的那种仙药取名为“田七”(又叫“三七”)。佚名讲述,张远达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一集,32开,7页,4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4年编印。(王明富)
八宝米的传说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从前,一位名叫满奥的仙女,爱上了壮族的一位小伙子。两人婚后生下一个胖娃娃。那一年,八宝这地方闹旱灾,大片的秧苗都快干死了。情急之下,满奥站在云端,揭开衣裳,挤奶水灌田。说来也怪,满奥挤出来的奶水,一滴变两滴,两滴变四滴,四滴变八滴,最后变成一股哗哗流淌的甘泉,流进田里,灌满了稻田,救活了秧苗。那一年,八宝老堵坝一带产的米,就与往年的不同:又白又香又松软!从那一年开始,八宝河西岸老堵坝一带就年年产八宝米了。黄云龙讲述,刘德荣整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3页,3 000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丘北辣椒的传说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古时候,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没想到,儿子长大却娶来个不孝的恶媳。婆婆去世后,恶媳嫌公公年事已高,丧失劳力,还整天白吃白喝,便准备上山找野果把公公毒死。一天,恶媳找来一种野果,尝了以后辣得眼泪直流,就将这种野果剁细,偷偷放入公公的饭碗底。没想到,公公吃了以后,不但没被毒死,反而胃口更好,精神振奋,还叫儿媳妇找来这种野果自己栽种。后来人们吃了这种果,都觉得醒脑开胃,栽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今天名扬四海的丘北辣椒。周老大讲述,陆诚整理。收入《文山特产传说》,32开,2页,1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局2003年1月编印。(王明富)
褡裢粑的传说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褡裢粑是风味食品,起源于北宋年间。据说,那时朝廷派兵征剿壮族起义首领侬智高。侬智高的部下及其亲族为逃避宋军镇压,四处奔走。出走时种赶制了一种携带方便、风味独特的食品,这就是褡裢粑。佚名讲述,陆奇坤搜集整理。收入《广南风物传说》,32开,3页,1 500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竹叶菜的传说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天上有姐妹九个太阳,不分白天夜晚轮流晒大地,万物都快被晒死了。壮族的一位弓箭手,一口气连接射下了七个太阳。第八个被他的媳妇用花布包住,散发不出热量,人们就叫它月亮。最后一个太阳被射落下来后躲在竹叶菜下得以生还。为了感谢竹叶菜的救命之恩,即使人们把竹叶菜连根挖出,太阳也不会把它晒死。李廷仙讲述,熊友武搜集整理。收入《麻栗坡县民间故事》第一集,16开,2页,800字,麻栗坡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王明富)
底圩姑娘茶的传说壮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底圩的茶种是从勐鸠和勐毒引来的。取茶种时,广南曾派“汉族八百、壮族八千”人与鸠村和毒村人打过仗。在底圩栽的茶,味道比在鸠村和毒村生长的茶还好。底圩有个聪慧的姑娘,将鲜茶叶装入金竹筒里,放在糯米饭上蒸了再烤干。在花街上,她用自制的茶招待伙子们,获得了伙子们的夸赞。后人就把这种茶称为姑娘茶。佚名讲述,陆诚搜集整理。收入《文山特产传说》,32开,3页,2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局2003年1月编印。(王明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